树体病害防控岗位
葡萄黑根病是重要的葡萄枝干病害之一,葡萄黑根病分布广,几乎在全球葡萄主要种植区均有发生,最早于1961年在法国首次报道该病,黑根病主要危害8年树龄以下的幼树,经常引起死树,树龄8年以上的葡萄树不易发生黑根病,即使受侵染但不会致死,由于黑根病降低成活率和重新再栽植的成本消耗等造成严重的损失,在美国,加州及北海岸地区黑根病发生最为普遍,可能该地区气候相对比较冷凉。黑根病在我国近两年有发现和报道,在广西、河北、宁夏、山西和新疆发现葡萄黑根病,田间发病率为0.1-1.0%,2020-2021年先后又在北京、河南和云南也发现黑根病,严重的地块病株率达10%左右,连作地块发病尤为严重,个别地块的新栽葡萄成活困难,黑根病是原因之一,在田间也经常发现黑根病与葡萄溃疡病、蔓枯病等其他葡萄枝干病害混合发生,黑根病在我国的发生范围及危害有逐年加重的趋势。
一、症状
葡萄黑根病属于葡萄枝干病害的一种,发病植株通常表现为整株矮小,长势弱,叶片褪绿、发白,甚至死树,与Petri desease症状相似,横切面观察到枝干基部木质部坏死,木质部导管充满内含物和侵填体;根部症状,根表面出现黑色凹陷的坏死斑,通常根系可以正常发育,但不深扎,在地表附近,主根受害后,靠近土壤表面的砧木不定根系可以维持植株成活一段时间,挖开根部,根系成 “J”型,发病后,新根发育不正常,向上卷曲。
二、病原
葡萄黑根病是有多种真菌引起的,迄今已报道7属40余种真菌与葡萄黑根病有关,Ilyonectria destructans (=Cylindrocarpon destructans)是1961年法国报道的首个引起葡萄黑根病的真菌,相继在葡萄牙、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美国、加拿大、巴西、捷克、阿根廷、德国、西班牙、意大利、中国等多个国家报道多种真菌侵染葡萄引起黑根病,如表1所示与葡萄黑根病相关的真菌种类、属及其地理分布,引起葡萄黑根病的真菌包括Campylocarpon,Cylindrocarpon ,Cylindrocladiella,Dactylonectria,,Ilyonectria,Neonectria和Thelonectria 7个属的40余种真菌(表1)。中国已报道的葡萄黑根病菌有6种,包括Cylindrocladiella lageniformis、Dactylonectria macrodidyma、D. torresensis、D. alcacerensis、Neonectria sp.1和Campylocarpon fasciculare。
三、病害循环及流行学
引起葡萄黑根病的柱孢属真菌(Cylindrocarpon spp.)是一种常见的分布广的土传真菌,能引起多种植物的根腐病,基于已知其在其他植物上的习性,推测柱孢属真菌可以在土壤中以潜伏状态存在,在不良的条件下,才可以侵染生长较弱的植株,如透气性差、排水不良的土壤,苗圃土壤自然带菌仍是最重要的侵染源,黑根病菌通过自然孔口和伤口侵入根部,也可以通过砧木的根颈部位侵染,病菌逐渐侵入植株木质部组织,根部出现坏死病斑,木质部导管受害后,导管内部充满病菌的菌体、胶状物及侵填体,导致植株对矿物质营养和水分的吸收及其运输受阻,引起植株顶枯(Dieback);幼龄树受害,植株很快死亡,植株发病后当年未死亡,病树的树势逐渐变弱。病害由病菌分生孢子粘液随流水在土壤中传播,病菌可以产生厚垣孢子在缺乏寄主的条件下在土壤中存活多年。目前,Campylocarpon spp.在葡萄中的病害循环还不清楚。
四、病害防治
迄今,防治葡萄黑根病高效专一的杀菌剂还十分匮乏,因此,利用寄主植物抗性、农业栽培措施和生物防治等技术是防治葡萄黑根病的主要措施,另外,培育无菌种苗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措施。
(一)无菌种苗的培育、种苗消毒及检测:培育和栽植无病苗木,加强种苗检测和消毒,可以采用热水处理进行种苗消毒,准确把握水的温度和处理时间是热水处理苗木成功灭菌的关键。通常热水的温度需要达到50°C,处理时长不小于30 min,不同的葡萄品种对热水的耐受性是有差异的,通过处理树体剪枝来测试其对热水的耐受性可以避免因处理不当而损伤苗木,消除葡萄黑根病的相关病原菌则需要把温度控制在53°C 30 min,或者50°C 45 min。为了避免无症带菌造成病害的传播,对种苗进行检测,目前检测的方法主要有ddPCR和 QPCR。
(二)栽培措施:新栽植的葡萄园要选择排水良好的地块进行葡萄种植,尽量避免连作地、低洼地种植葡萄;在土壤粘重、通气性差的地块种植葡萄应注意做好排水工作,在高垄上种植葡萄,增加排水沟,避免土壤积水。
(三)生物防治:温室试验表明,在葡萄上提前接种丛枝菌根真菌(Glomus intraradices),丛枝菌根真菌可以在葡萄根内定植,对控制黑根病有很好的效果,平均防效达到55%,优于寡雄腐霉(Pythium oligandrum)和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四)抗病性利用:利用寄主的抗病性在植物土传病害的防治中有许多成功的范例,如瓜类枯萎病的最有效控制措施是利用寄主的抗病性。葡萄不同种及品种对葡萄黑根病菌存在抗性差异,如温室人工接种黑根病菌(C.macrodydimun 和C. ciriodendri),所有抗葡萄根瘤蚜的砧木对二者均表现不抗病,110R最感病,161-49C最不敏感,因此,应对抗病性在葡萄黑根病的防治中加强研究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