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食葡萄品种改良岗位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以10年生‘瑞都红玉’葡萄为试材,“V”形架式整形,南北行向,株行距2.0 m ×3.0 m,树盘覆盖黑色地膜,配备滴灌,行间自然生草,果园土肥水及病虫害防治常规管理。
供试药剂:GA3(20%,美商华仑生物科学公司);CPPU(商品名氯吡脲,0.1%,重庆市诺意农药有限公司);保美灵(美商华仑生物科学公司)。
1.2 试验方法
试验于2020年在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林业果树科学研究院在平谷的葡萄基地内进行。随机选取树势相近的健壮树体上长势中庸、叶片数量一致的结果枝,每枝留1花穗为试验对象,开花前1周对花穗进行整形修剪,去掉副穗及以下几个大分枝只留穗尖5~6cm。试验设36个处理(不含对照)处理配方见表1。于盛花期末(5月27日)分别用不同浓度药液浸蘸花穗5s进行第1次处理,花后12d(6月7日)进行第2次处理,以清水处理为对照(CK)完全随机区组排列,单株小区,每处理重复3次。
1.3 指标测定
待果实成熟时,每处理和每个重复选取3个有代表性的果穗,测定其单穗质量;在果穗上中下部随机摘取10 粒,测定果质量、纵横径、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每粒果均用裁纸刀切开查看果实的种子数,并统计无核果率(只计正常成熟果粒,不包括不发育的无核小果);在果穗上中下部随机取9个果梗,每个果梗取中部测定果梗粗度取平均值,每穗果的第二小穗处测定穗梗粗度;在果穗上中下部随机取9个果刷测果刷长取平均值。分别使用电子天平、电子数显卡尺和电子数显测糖酸仪测定各指标。
无核率(%)=无核果实数/果实总数×100
果形指数= 果实纵径/果实横径1.4 单萜化合物检测
1.4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测定结果采用Excel、SPSS21.0等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Duncan新复极差法(SSR)在P≤0.05水平下进行差异比较。
2 结果
从表2可以看出,各组合的处理得到的无核率都显著高于CK(清水)。说明GA3和CPPU组合能得到无核果,但无核率不同;处理16(GA350 mg/L+CPPU2 mg/L,GA350 mg/L +CPPU5 mg/L)效果最好,无核率达97.33%;其次是32(GA350 mg/L +CPPU10 mg/L, GA325 mg/L +CPPU5 mg/L)无核率达94.33%;第三是处理17(GA350 mg/L +CPPU2 mg/L与GA325 mg/L +CPPU5 mg/L +保美灵5000倍)无核率92.33%,三者差异不显著。从果实平均含籽数来看,各处理都能显著减少果实的含籽率,尤其是二籽果和三籽果的数量大大低于CK,以处理16、处理32效果最好,处理17次之。
从穗质量来看,除了处理14(146.66 g)和11(428g)与CK(288.5g)有显著差异外,其余处理与CK差异不显著,处理16(286.33g)和32(256.33g)与CK差异不显著,处理17(196.33g)差异显著。
从粒质量来看,处理14(3.61g)、17(3.11g)、19(2.06g)粒质量显著降低;处理5和11的粒质量达到了6g,说明处理有增大果粒的作用,但是它们的无核率为71.6%和70%,效果不如处理16。处理16粒质量(5.03g)与CK(5.11g)差异不显著;处理32(3.98g)与对照相比也有较大差异。
穗梗粗、果梗粗度影响着果品的外观和商品价值,果刷长更是衡量果品的落粒性和耐储运性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这几个指标也是决定无核化试验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从结果来看,大多数处理都会使果实的穗梗和果梗增粗,果刷长度变短,降低商品价值和耐贮运性;但处理16以上3个指标(3.86mm、 1.82mm、5.15mm)与对照(4.28mm、 1.69mm、6.67mm)相比都无显著差异;处理32的果刷长(2.96mm)与对照(6.67mm)有显著差异,说明它更易落粒,耐贮运性也大大降低。综合以上几个指标,在保证无核率高的前提下,果实的耐贮运性和果穗粗度、外观等都无明显变化的是处理16。
从果实纵径、横径及果形指数看,所有的处理之间与对照比差异不显著。在可溶性固形物对比中可以看出,处理22、23、28、35几个有比较明显的降低,大多数处理的可溶性糖无显著差异;处理16(19.42%)、17(20.02%)、32(18.63%)与对照(19.65%)比差异不显著。从表中可看出,绝大多数处理都会降低酸度,因此糖酸比会升高,果实口感比较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