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葡萄葡萄酒产业网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管理平台
网站总访问量:10218689人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会议信息
网站广告
葡萄促成栽培设施内环境条件的调控技术 [2013/6/24 17:34:45] 来源: 作者:Admin
"

 

 

豫西及黄土高原综合试验站
刘三军 陈锦永 蒯传化 于巧丽 周增强
 
 
  葡萄促成栽培,即利用保护设施(日光温室或塑料大棚等)进行提前成熟的一种栽培方式,目前,在豫西及黄土高原产区发展较为迅速,栽培效益显著提高。如何高效利用保护设施,进一步提质增效,设施内环境条件的调控技术是保证葡萄健康生长的最主要的条件之一。
 
  葡萄促成栽培设施内的环境条件的调控,主要指设施内温度、光照、湿度及土壤水分、气体成分等的调控。
 
  1 温度调控
 
  1.1 不同生长阶段的温度调控
 
  设施内温度管理极为重要,不仅要保证葡萄顺利完成生长发育过程,而且应使葡萄免遭低温和高温伤害。设施内葡萄不同生长阶段对温度的需求有所不同,应根据葡萄发育的不同阶段,有针对性地调控。
 
  冬春季升温催芽:葡萄从升温催芽开始到萌芽需要>10℃的有效积温450~500℃,加温温室一般从12月上旬开始升温,不加温温室从元月上旬开始升温,经升温锻炼30~40d后,葡萄开始萌芽。升温催芽不能过急,升温过快、过高,常使葡萄提前萌芽。这时的地温很低,常常导致植株上下生长不协调,发芽不整齐,花序发育不良。所以,升温的第一周,白天气温应保持在20℃左右,夜间温度10~15℃,以后,白天温度逐渐提高到25~27℃,夜间温度保持在18~20℃。
 
  萌芽到开花阶段:此期间,葡萄新梢生长迅速,花序继续分化。为使新梢生长健壮,不徒长,花序分化充分,必须进行控温管理。白天温度保持在25~28℃,夜间温度保持在15℃。花期温度,白天保持在27~28℃,夜间温度保持在18℃左右。
 
  坐果后到果实转色期:葡萄坐果后,设施内温度达到28℃或以上时,应及时放风降温。夜间温度过高,也需要进行降温处理。特别在果实接近成熟期时,注意控制夜间温度,加大昼夜温差,有利于提高葡萄果实内的养分积累,生产优质果品。
 
  果实成熟期:果实转色到成熟阶段,白天温度控制在26~28℃,夜间维持在16~18℃。当设施外温度稳定在20℃以上时,设施内往往出现温度过高的现象,这时,应根据当时温度变化情况,在温度升高过程中,在达到25℃左右时,即进行放风降温。同时,为使葡萄枝条老熟,秋季气温降至20℃以下时,应及时覆盖。此时覆盖,对于延长叶片光合作用,促进枝条老化,加强植株体内营养积累具有重要作用。
 
  休眠期:气温低于10℃时,叶片黄化,进入落叶期,标志着葡萄休眠期的开始。落叶后,应保持一段0~7.2℃的时期,以使葡萄度过适当的低温锻炼过程,充分完成休眠。豫西及黄土高原地区,一般在立冬过后10d,即可进行扣棚并覆盖草帘,使设施内免受太阳照射温度升高。适宜的升温时间应在元月上旬,这时应揭帘开始升温。
 
  1.2 提高设施保温效果的方法
 
  加强设施的保温措施,才能充分发挥设施的增温作用,同时,对于温度的调控具有重要作用。设施内常用的保温方法有:在设施外围开挖防寒沟,沟宽40~60cm,沟深60~70cm,沟内填充保温材料(作物秸秆等),上面盖土踏实,防止室内温度受外界温度变化的影响。日光温室建造时,北墙外堆土防寒或在墙外搭建冷棚。设施内部,地面覆盖地膜,白天增加反射光强度,夜间保持低温,或在地面覆盖农作物秸秆。设施内设双层农膜或挂防寒帐,以及在设施覆盖薄膜上增设覆盖保温材料等。
 
  1.3 换气和降温
 
  设施促成栽培不仅要考虑到加温和保温,也必须重视换气降温。春季3、4月份,设施内温度白天可能剧升到35℃以上,必须及时进行人工降温。降温的方法很多,但比较经济的是开启天窗或通风孔自然换气降温,同时达到降温、排湿和换气的目的。
 
  2 光照调控
 
  葡萄是喜光作物,设施内光照状况明显弱于露地,因此,增加设施内光照时间和光照强度始终是设施促成栽培的核心工作之一。增加设施内的光照,除了重视设施结构、棚膜选择之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合理确定揭盖草帘的时间。冬季一般在太阳出来后半小时,太阳落山前半小时揭盖草帘。早春若遇阴雨天气,即使温度较低,也要根据降雨的阶段性,每天在中午前后揭帘增加光照,防治长时间缺乏光照,葡萄植株生长不良。
 
  第二:墙体涂白和地面铺设反光膜。墙体涂白和设施内地面铺设反光膜,对于增加室内光照具有很好效果。
 
  第三:采用辅助光源。特别对于连阴雨天气,利用辅助光源补充光照,对于葡萄植株生长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3 土壤水分及空气湿度调控
 
  3.1 土壤水分调控
 
  设施促成栽培的葡萄,要保证3次关键性的灌溉。第一次在扣膜前,结合施基肥充分灌溉,第二次在花后幼果黄豆粒大小时灌溉,第三次在果实采收后再灌溉一次。花期和成熟前应严格控制灌水。
 
  3.2 设施内空气湿度调控
 
  设施内,萌芽期的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5%以上,花期控制在60%~70%,幼果发育期控制在80%以下,以免引起植株的枝叶徒长,果实成熟期控制在65%左右。控制设施内空气湿度的方法,除了控制灌水、地面覆盖地膜以外,主要靠掌握通风量和通风时间。有条件的地方,在设施内设置滴灌系统,并与铺设地膜结合,施行地膜下滴灌,这样,不仅可以保证合理供水,还可以减少因灌溉引起设施内空气湿度的剧烈变化。
 
  4 气体成分调控
 
  设施内,白天随着葡萄叶片光合作用的进行,CO2气体不足是一个突出问题。补充CO2的方法主要是尽量多施有机肥(厩肥、作物秸秆沤制的肥料等),同时,可以追施各种CO2气体肥料。设施内, 除了补充CO2气体外,也要重视CO、NO2、Cl2、CH4等有毒气体的积累,以免造成植株伤害。防止的措施是合理选用棚膜和有机肥料,并注意适时进行通风换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