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体病害防控团队
葡萄白粉病是一种世界性的真菌病害,我国1950年报道了葡萄白粉病的发生,到目前为止,我国主要的葡萄种植区如新疆、云南、辽宁等省份均有白粉病的发生,其中西北地区的白粉病发生情况最为严重,近年来避雨等保护地栽培种白粉病的发生也日趋严重,长三角地区及西昌等地白粉病成为葡萄生产中一大障碍,葡萄白粉病不仅危害叶片还可为害果实,葡萄白粉病流行时会造成巨大的经济和产量损失,在适宜发病的条件下,产量损失甚至达100%,是葡萄生产中最具破坏性的病害之一。
实际生产中,化学防治一直是防治葡萄白粉病的主要手段。2017年6月1日,新修订的《农药管理条例》中规定:“农药使用者应当严格按照农药的标签标注的使用范围、使用方法和剂量、使用技术要求和注意事项使用农药,不能扩大使用范围,加大用药剂量或改变使用方式。”因此,在田间应用时,一定要选择在农业部登记过用于葡萄白粉病的药剂对葡萄白粉病进行防治。为此,我们对登记用于防治葡萄白粉病的药剂进行了统计,据中国农药信息网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0月15日,如表1所示,我国登记用于防治葡萄白粉病的制剂共79个,其中单剂52个,占登记总数的65.8%,混剂27个,占登记总数的34.2%,涉及的有效成分22个,这些有效成分分为9类,包括:生物农药、无机硫类、三唑类、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嘧啶类、酰胺类、双胍类、苯并咪唑类和有机氯类,其中化学杀菌剂以三唑类有效成分的药剂最多,其次为甲氧基丙烯酸酯类;生物农药包括抗生素类和植物源农药,嘧啶核苷类抗菌素产品最多,有9个,占已登记生防产品的50%,另一些为植物源杀菌剂如β-羽扇豆球蛋白多肽、大黄素甲醚和蛇床子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