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岳综合试验站
高圣华
摘要:介绍目前我国及辽宁省葡萄生产总体趋势及发展方向,我国成为世界葡萄生产大国,葡萄产业在我国果树产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中设施栽培比重在逐渐加大。介绍辽宁省目前设施栽培中常见的架式,如篱架、棚架及其详细划分,以及与之配套的整形方式及其优缺点。
关键词:葡萄生产现状;设施栽培;架式;整形方式
1 目前葡萄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目前已经成为世界葡萄生产大国,葡萄产业在我国果树产业中占有重要地位,据国家农业部统计,从2011年起鲜食葡萄产量已稳居世界首位,而从2014年起葡萄的栽培面积已跃居世界第2位。截至2015年底,中国葡萄栽培面积达79.9万hm2(1198.5万667m2),其中设施葡萄面积18.7万hm2(280万667m2),占葡萄总栽培面积的23.4%[1],而到2016年底,中国设施葡萄种植面积达到23.07万hm2(345万667m2),占比达到26.6%[2]。据统计,辽宁省2009年葡萄种植面积6.3万hm2(94.5万667m2),其中设施栽培面积0.53万hm2(7.95万667m2),占葡萄总栽培面积的8.4%[3],2018年种植面积4.76万hm2(71.4万667m2),其中设施栽培面积1.08万hm2(16.2万667m2),占葡萄栽培总面积的22.7%,设施栽培面积总体呈增长趋势。
设施栽培主要是利用温室、塑料大棚或其他农业工程设施,改变或控制葡萄生长的环境条件,以使其利于葡萄植株生长发育,满足生产者对果品的需求。设施栽培可以起到促进果品提前或延迟上市、扩大适栽范围、抵御自然灾害的作用,同时可以起到调节果品供应期,避免果品集中上市的弊端,因弥补了淡季供应从而可以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因此设施葡萄栽培发展的极为迅速,在产业中所占的比重也逐渐加大[4]。辽宁省的设施葡萄生产发展较早,目前主要以促成栽培、延迟栽培为主,近年因受气候影响,避雨栽培也逐渐被重视起来。
2 辽宁省目前设施葡萄栽培中常用的葡萄架式及整形方式
农业生产的根本是植株对光的利用,通过植物体把光能转化为果实等产品来满足人们的要求,葡萄(Vitis vinifera L.)为葡萄科(Vitaceae) 葡萄属(Vitis) 藤本植物,必须靠一定的支撑才能使植株保持树形,从而使枝叶更充分、更合理地利用空间,来获得更好的通风透光条件,产生、积累更多的养分用于果实,这种用来支撑的支架就是架式,采用合适的架式也便于植株的生产管理[5]。
2.1 架式的主要类型
目前设施葡萄生产中常用的架式主要为篱架、棚架。
2.1.1 篱架
篱架就是架面与地面垂直或形成一定角度,沿苗木栽植行行每隔一定距离设立支柱,上拉铁线,枝蔓绑缚在铁线上,形状类似篱笆因此得名。篱架又可细分为单壁篱架、双壁篱架和V型架,不同的架式又有与之适合的整型模式相配套,如单、双壁篱架通常选择单、双主蔓扇形整枝,V型架则可选择单龙干V字形整枝。
2.1.1.1 单壁篱架 现以温室促成栽培加以说明,苗木通常采用株行距0.5m×2m,南北栽植,栽植660株/667m2左右,在苗木栽植行一侧立支柱拉4道铁线,最下端距地面0.6m,最上端距地面1.8m,苗木第1年萌发的新梢绑缚在铁线上,当长到最上端铁线时掐尖,冬剪时保留1.2m左右修剪,经过低温休眠促发后将其上发出的结果枝绑缚在铁线上,进行正常管理,当果实采收后10~20天内进行平茬,即保留植株基部3~4个芽眼进行修剪,以保证树体养分充分回流,促进芽眼萌发整齐[8]。
2.1.1.2 双壁篱架 通常采用株行距0.5m×2.5m,南北栽植,栽植500株/667m2左右,在苗木栽植两侧0.6m处立支柱,苗木第1年萌发的新梢奇数株绑缚在左侧铁线上,偶数株绑缚在右侧铁线上,其余与单壁篱架管理相同;
2.1.1.3 V型架 通常株行距为1.0m×2.5m,在苗木栽植行立支柱,支柱为Y型,直立部分高0.6m左右,顶端距地面1.8m高,分别在V面上拉线,均匀排布4道,苗木栽植第1年将新梢沿Y架一侧绑缚,长到顶端时掐尖,冬剪时保留1.6m左右修剪,经过低温休眠后,上架时将主蔓沿V字型底部铁线上架,其上发出的新梢均匀分布绑缚在V架两侧架面铁线上,其余管理同单壁篱架[9]。
2.1.2 篱架栽培特点
篱架栽培的优点是因主蔓直立的原因有利于植株生长发育,也有利于田间操作,如处理副梢、修穗、打药等,V型架相比普通篱架有利于平衡树势,同时在光能利用及丰产性等方面也具有优势[10]。
缺点是苗木栽植过稀产量上不去,经济效益不高,过密易造成郁闭、通风透光不良、光能利用率低,影响果实品质,还利于病虫害的发生,另外由于葡萄植株存在顶端优势造成上部和下部果实品质不一,成熟期差异很大,同时因新梢直立的原因导致副梢长势旺,需要经常进行摘心处理,增加工作量[11],而且篱架栽培通常采用平茬的方式更新,易造成树体早衰,影响经济收益。
2.2 棚架
棚架是在立柱上架设横梁,上拉铁线,形成一个水平的棚面,棚面与立柱垂直或略有角度,葡萄枝蔓分布在棚面上,棚架通常选择单龙干、双龙干形整枝或H型X型整枝,其中龙干形整枝还可根据龙干排布方向是否和栽植行行向相同分为水平连棚架和飞鸟架[6,7]。
2.2.1.龙干形整枝 按主蔓的数量通常分为单、双龙干形整枝,其对应的栽培模式一种是水平连棚架,一种飞鸟架。
2.2.1.1.水平连棚架 主蔓的分布方向和植株栽植行向垂直,株行距通常采用0.5m×4m或1.0m×4m,架面高度距地面1.8m左右,主蔓固定在架面上,发出的新梢均匀分布在架面上。
2.2.1.2 飞鸟架 主蔓的分布方向在植株栽植行向一致,株行距通常采用2.5m×3m或2.5m×4m,架面高度距地面1.8m左右,主蔓低于架面0.2m左右沿栽植行行向固定,其上发出的新梢均匀固定在架面上。
2.2.1.3“H”型或“X”型整枝 因辽宁省地处寒地葡萄栽培区,冬季气温过低,露地及普通大棚栽培条件下葡萄植株需要下架防寒[12],而“H”型或“X”型整枝有前提条件必须是不需要下架,因此只有在日光薄膜温室中或连栋大棚加装内保温设施的前提下才能实现,且该种整枝方式必须通过多年管理才能实现,苗木栽植后前期按水平连棚架管理,第2年冬剪时在主蔓上每隔2 m左右留一新梢做为主枝,其余主蔓上的新梢全部抹除,下一年保留在主枝上的新梢做为结果枝,以后各年依此管理,为满足前期的生产需要,植株需要采取计划间伐的方式进行管理即新植苗木按建园规划确定永久株和临时株,通过临时株结果弥补前期产量低的不足,随着永久株主蔓的不断扩展,有计划地对临时株进行间伐,经过几年的管理架面上形成“H”型或“X”型。
棚架栽培更新修剪通常是在主蔓上培养结果枝组,根据植株的品种特性和营养水平采用中长梢修剪或短梢修剪。
2.2.2 棚架栽培特点
棚架栽培优点,首先相对果实品质统一,成熟期差异性要小,通风良好,对光能利用好,在植株生长的时期棚架全天净光合速率都高于篱架栽培; 棚架栽培叶片的叶绿素也高于篱架,因此,棚架栽培的葡萄的叶片光合特性及果实品质都优于篱架栽培[13]。同时棚架栽培节省地面空间,既有利于一些小型机械使用,便于运输果品、追肥等项操作,又因葡萄果实在架面下整齐划一,同时又具有色泽艳丽、外形美观的特点,这既满足人们视觉感观,又可给人们带来亲自动手采摘的乐趣,增加生产者的经济收益[14]。
不过“H”型或“X”型整枝模式对于管理者技术水平要求较高,不然容易在修剪过程中出现主从不明,树形紊乱的问题,但若能克服以上问题完成树体整型则会给人一种震撼的感觉,因此该种模式常见于观光采摘园[15]。
以上为适合设施栽培的常见架式及与之配套的整形方式,广大种植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考虑具体采取哪种方式以获得更好的效果,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