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综合试验站
钱亚明 吴伟民 王西成 王壮伟
叶蝉是葡萄生产上的重要害虫,成虫、若虫刺吸叶片既可影响葡萄的光合作用,又可传播病毒,进而对葡萄产量和果实品质产生影响,加强葡萄叶蝉发生规律的监测调查,可为生态有效防控葡萄叶蝉奠定良好的基础,为此,2020年南京综合试验站对江苏葡萄叶蝉发生规律开展了监测调查,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监测点概况
监测点位于南京综合试验站技术依托单位江苏省农科院溧水植物科学基地,该葡萄园区2006年开始筹建,土壤为黏质壤土,瘠薄,经十多年的土壤改良,目前土质大为改善;监测的葡萄品种为巨玫瑰,采用避雨棚架栽培,株行距3 m×2 m。
1.2 调查方法
自始见叶蝉起,隔3~7 d调查1次叶蝉发生和为害情况,随机选择5点,每点随机调查10株,每株随机选择15张叶片,记录有危害症状及翻开叶片背面可见叶蝉的叶片数量,分别统计叶片受害率和有虫叶片率。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2.1 叶蝉为害症状
为害巨玫瑰葡萄的叶蝉为二星叶蝉,成、若虫栖息于葡萄叶片背面刺吸汁液为害,初期叶片出现小白点,严重时斑点连虫片成白斑(图1)。
2.2 二星叶蝉为害规律
2.2.1有虫叶片率 由图2可见,随调查日期的延长,巨玫瑰葡萄的有虫叶片率呈先增后减的单峰型曲线变化;6月9日前后始见葡萄叶背有二星叶蝉若虫或成虫;6月26日,有虫叶片率相对最高,达93.33%,7月11日后已调查不到叶背有虫。
2.2.2叶片受害率 由图2可见,随调查日期的延长,巨玫瑰葡萄的叶片受害率在6月26日前呈明显的上升趋势,且与有虫叶片率的变化几乎吻合;6月26日后,其叶片受害率基本趋于稳定,在98.40%以上。
3 小结与防控建议
叶蝉是葡萄生产上刺吸叶片汁液为害的重要害虫,一方面可使叶片失绿,影响光合作用,另一方面是葡萄病毒传播的重要媒介,进而可明显影响葡萄的产量和品质。通过调查显示,2020年江苏葡萄二星叶蝉发生较早,6月26日有虫叶片率相对最高,达93.33%,叶片受害率也达到99.0%以上,这可能与园区前期干旱、设施大棚内温度较高有关。
针对早期叶蝉的发生,葡萄种植者必须采取及时有效的防控措施才行,除了做好彻底清园工作,有效清除田间杂草和剥除老树皮,消灭越冬虫卵外,一方面可利用叶蝉成虫的趋光性,采用黑光灯诱杀成虫,另一方面,须加强监测,在虫口基数小的时候及时喷施甲维·虫螨腈、呋虫胺或噻虫嗪等化学农药进行防治。考虑叶蝉的迁飞、活动能力强,在喷施农药时应注意由周围向中间环绕喷药,并在中间部分适当加大用药量,同时对葡萄园周围杂草地喷洒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