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葡萄葡萄酒产业网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管理平台
网站总访问量:10213893人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会议信息
网站广告
干热河谷区葡萄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栽培技术 [2021/7/9 20:57:11] 来源: 作者:Admin

元谋综合试验站

郭淑萍 杨顺林 杨玉皎 白明第 陆晓英

 

  摘要:针对葡萄化肥农药过量施用,人工成本、生产成本投入过高,土壤板结酸化、葡萄品质连年下降等问题,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区生态农业研究所通过增施有机肥和平衡施用化肥、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农药减施、避雨栽培、品种选择、稀植栽培、立体复合种养等技术,集成一套葡萄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栽培技术,为干热河谷地区葡萄产业绿色健康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干热河谷;葡萄;化肥农药;减施增效

 

  云南干热河谷区光热资源丰富,气候干燥,炎热少雨且无霜期长,非常适合葡萄种植。以元谋为例,典型的南亚热带干热河谷气候,年平均气温21.9℃,年均降水量645mm,降雨量90%主要集中在雨季(69月)。全年基本无霜,年均日照时数2670h≥10℃年均积温7996.1℃,年蒸发量为降雨量的5.8倍。葡萄种植开始采用露地栽培,但病害严重,葡萄产量低、品质差,经济效益下降,后来逐步采用设施避雨栽培,葡萄病虫害减少,品质、产量、经济效益提高。为追求经济效益,滥用化肥农药,盲目提高产量,导致土壤贫瘠、土壤板结、抗药性增强、环境污染、微生物群落失衡、葡萄产量和品质下降等问题频繁出现,制约葡萄绿色健康发展。为了响应国家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积极提倡增施有机肥减施化肥、选择抗病葡萄品种、土壤改良等技术措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控制葡萄产量,提高品质。

 

  1 葡萄化肥减施增效关键措施

 

  1.1 增施有机肥和平衡施用化肥

 

  施肥以有机肥和农家肥为主,少施或平衡施用化肥,有效改良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树体生长发育,提高葡萄品质。采用有机肥+水肥一体化,提高水肥利用率,大大减少肥料的使用。椰糠、生物菌肥与有机肥、农家肥按照一定的比例配施,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团粒结构,疏松土壤,增强土壤透气性和透水性,使葡萄根系发达,增强树势,提高葡萄产量和品质。

 

  1.2 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

 

  掌握葡萄萌芽期、幼果期、转色期等关键物候期的需肥规律,少量多次追施化肥,且施用有机肥改善土壤团粒结构,提高化肥利用率。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同时代替了常规果园全年化肥施氮量1/3的当量化肥,肥料利用率提高了33.3%、化肥用量减少了43.76%,葡萄平均增产200.4kg/亩,平均增产达16.7%

 

  2 葡萄农药减施增效关键措施

 

  2.1 农药减施技术

 

  冬季葡萄修剪后清园。一般在葡萄发芽及2~3叶期使用石硫合剂预防为主,花期前使用1次甲霜灵或烯酰吗啉防治霜霉病,使用1次三唑酮防治白粉病,花后使用1~2次甲霜灵药剂防治霜霉病,采收后使用一次波尔多液防治,每年用药成本在80~100元。还可以采用挂黄蓝板、杀虫灯等技术杀灭害虫。针对不同病害选择适当的保护性杀菌剂(如铜制剂、代森锰锌等)提前喷施预防葡萄病虫害。

 

  2.2 避雨栽培技术

 

  避雨栽培降低了葡萄病虫害的发生,结合使用除草膜、色板、驱虫灯等物理防治技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及使用次数。依据葡萄病虫害发生规律,在病虫害关键时期用药,提高药效和减少化学农药使用次数,将露地栽培葡萄周年用药次数从15-21次降到8-10次,用石硫合剂、波尔多液就可以解决主要病害的防控问题,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用药成本从原来500/亩降低到100元亩,示范区化学农药利用率提高15%、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35.9%

 

  2.3 品种选择

 

  应选择粗壮葡萄嫁接苗种植,砧木以抗旱、抗病为主,嫁接苗具有质优、生长一致、无病虫害等特点。选择生长势强、萌芽率高、抗病性强、丰产、耐贮运的早熟葡萄品种夏黑和丰产、稳产、耐贮运、抗性强、玫瑰香味浓郁的中熟葡萄品种阳光玫瑰

 

  2.4 稀植栽培

 

  采用稀植栽培,株行距2m×2m2m×4m4m×4m2m×8m,亩种植42-167株。T型水平棚架,架高1.8m,为葡萄根系伸展和枝叶生长提供足够的生长空间,叶幕分布合理,提高光合效率,新梢和果实都集中在植株上部,下部通风透光好,减轻了葡萄病虫害的发生。枝条自然下垂,营养生长受到控制,促进生殖生长,提高了结实能力和质量。高架省力化栽培,节省架材,枝条不绑缚或少绑缚,可减少工作量,节约劳动用工,便于操作和机械化管理,降低了果园的生产成本,树干逐年加粗。

 

  3 立体复合种养模式

 

  3.1 葡萄套种草

 

  葡萄行间可以单种草播种或2-3种混播,采用条播或散播,在每年的2-3月或是9月播种草种,播种深度为2-3cm,可选择狗牙根、黑麦草、紫花苜蓿、马蹄莲等,安装喷灌系统,播种后及时浇水保湿促萌发。幼龄葡萄园适用于行间生草+幼树清耕覆草,成年葡萄园适用于全园生草模式。前期每天喷灌一次,保持湿度利于发芽,发芽生长到20㎝左右,用人工拔出其他杂草,后期生长高度控制在40㎝,用割草机保留8-10㎝割,割下的草覆盖到葡萄墒面。相比清耕园,生草园0-20cm的土层含水量提高了2.5%-3.5%,整个生长周期管理节约灌水成本45%,使园区水利用率提高60%,肥水利用率提高45%,节约肥水成本30%。同时,通过生草+刈割覆草方式可以提高土壤中有机质含量近50%,并能改善土壤根系的微生态环境,提高土壤酶活性,增加土壤NPK含量,也促进NPK等元素的转化吸收,进而也降低了无机肥料的投入和使用。葡萄行间套种草可以调节和改善土壤微气候,丰富果园多样性,还能促进土壤团粒结构形成,提高土壤透气性和透水性,有利于葡萄根系的生长和对养分的吸收,大大降低白粉病的发生,有利于干热河谷区葡萄生长。

 

  3.2 葡萄套种蜜瓜

 

  葡萄蜜瓜立体复合种植,葡萄采用稀植,水平棚架“T”整形,在葡萄左右两侧套种蜜瓜或直接起墒种植蜜瓜,蜜瓜品种选择日本静冈蜜瓜,为日本选育品种,土和有机肥按照6:4的比例混合均匀,滴灌+喷灌,1600/亩。通过葡萄套种蜜瓜间作模式,提高了土地复种指数,错开了农忙时间,增加了经济效益。葡萄和蜜瓜品质优、质量好。葡萄园每亩控制产量1500㎏,夏黑按照市场销售价20/㎏,每亩产值30000元;阳光玫瑰按照出园价60/㎏,每亩产值90000元。蜜瓜平均1.2㎏,批发价10/㎏,一个瓜12元,一亩地1600株按照70%的成品率计算,有1120个瓜,亩产值13440元,除去每个瓜4元的成本,纯亩产值8960元。

 

  3.3 葡萄套种蔬菜

 

  葡萄蔬菜立体复合种植,葡萄株行距2m×8m,亩种植42株,“T”整形水平棚架,棚架高度1.8m,南北行向,长84m。在葡萄植株两侧用空心砖固定墒宽2.6m,每株葡萄施入60kg腐殖土、50kg羊粪、30kg甘蔗渣,先旋耕及疏松2.6m墒面,再将腐殖土、羊粪、甘蔗渣按照6:5:3的比例均匀在墒面,与土旋耕混合,平均每平方米土壤施23.08kg腐殖土、羊粪19.23kg、甘蔗渣11.54kg。采用水肥一体自动化滴灌系统,墒面中间一根微喷带,左右各两根滴灌带。可在葡萄墒上或者行间套种辣椒、大蒜、茴香、白菜等。葡萄套种蔬菜优势明显,葡萄稀植,行间土地闲置,套种蔬菜可以充分利用土地,提高光能利用,还能保湿,减少土壤水分蒸发。葡萄园每亩控制产量1500㎏,夏黑按照市场销售价20/㎏,每亩产值30000元;阳光玫瑰按照出园价50/㎏,每亩产值75000元。套种辣椒亩产250kg20/㎏,亩产值5000元。套种辣椒的经济效益作为葡萄园管理成本,葡萄收入为纯经济效益,增加经济效益。葡萄套种辣椒化肥农药减施增效复合种植技术社会效益较好,充分利用土地,减少葡萄密植用工支出,辐射带动附近县域农户到基地参观,以咨询技术和需求支持为主,产生了较好的试验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