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综合试验站
林玲 曹雄军 韩佳宇 张瑛 郭荣荣 时晓芳
摘要:为了丰富广西鲜食葡萄品种,调节葡萄产期以满足市场需求,从而促进广西葡萄产业的健康发展。项目组引进了黑色甜菜葡萄品种在广西南宁栽培,通过对其植物学特性、物候期、果实性状及抗病性等特性进行观察,发现黑色甜菜具有丰产稳产,适应性和抗病性强,果实品质优等特点,综合性状良好,适宜在广西地区推广种植。
关键词:黑色甜菜,引种栽培,综合性状
黑色甜菜葡萄,原名布拉酷彼特(Black Beet),又称紫黑色。系日本熊本县的河野隆夫利用藤稔与先锋杂交育成,2004年在日本注册。属欧美杂交种。2017年该品种由山东志昌葡萄研究所引入广西南宁进行栽培观察。近年来,由于避雨栽培和一年两收栽培技术的推广,广西葡萄产业发展迅猛,至2018年,栽培面积达50.28万亩,产量55.91万吨,产值43.7亿元,2018年产值位列水果第三位,单位面积经济效益列第一位。但是,目前广西葡萄产业仍然面临着品种结构单一,抗病性强,品质优良的品种缺乏,从而限制了该产业的健康持续性发展。基于此,结合广西地区特有的气候条件,即全年气候温热、雨水充足,引种筛选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葡萄品种,对促进葡萄产业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本文对引种的黑色甜菜葡萄品种经过两年的栽培性状观察及果实品质分析,该品种具有花芽分化好、产量稳定、经济性好的特点,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和市场潜力。
1 引种概况
1.1 试验基地概况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明阳双季葡萄示范基地于2017年3月引种试验了黑色甜菜葡萄。该基地的海拔为91.7 m,具有高温高湿的气候特点。全年350 d为无霜期,年降水量可达1304.2 mm,年平均温度在22℃左右。基地的土壤有机质可达18.9 g/kg,pH 5.42,全氮1.35 g/kg,全磷0.64 g/kg,全钾8.38 g/kg,年均降水量1240.7 mm,>10 ℃活动积温7814.6℃·d,年日照时数1617.3 h。2017年黑色甜菜葡萄品种引入基地,并进行引种观察及试验防治栽培病虫害技术。采用“T”字型架势株行距(3.0 m×3.5 m),架高1.9 m,架式采用南北行向定植。
1.2 试验方法
此次试验从2018年2月开始,直至2019年7月结束。此次试验结合室内测定与田间调查法。2018年2月记录葡萄树的萌芽期、成熟期等物候期;待果实成熟后,测定果实的相关指标,如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颗粒的均重、单穗均重等。其中采用ATAGO糖酸仪测定果实的有机酸含量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用1%电子天平称量果粒均重、单穗均重;最后分别结合以下公式计算:
发芽率 = 萌芽数/总芽数 ×100% (1)
成枝率 = 成枝数/萌芽数 ×100% (2)
结果枝率 = 结果枝数/成枝数 ×100% (3)
结果系数 = 果穗总数/结果枝数 (4)
2 引种表现
2.1 植物学特征
黑色甜菜属于欧美杂交种。嫩梢绿色,梢尖附带淡红色。幼叶前端淡红色,具绒毛。成龄叶片大,五角形,5裂,叶面暗绿色,叶缘锯齿锐,双侧直,叶裂刻深开张,上裂刻多有重叠。一年生熟枝条粗壮,表皮暗褐色。两性花。
2.2 果实性状
果穗较大,圆锥形带岐肩,平均穗重500.16克,果粒着生中等紧密。果梗粗壮,长度适中。果粒中等大,短椭圆形,平均果粒重6.10克,果皮紫黑色,果皮厚,果粉多,果皮与果肉易分离,上色好,去皮后果肉、果芯留下红色素多,肉质硬脆。可溶性固形物17~17.2%,平均含酸量0.38%~0.47%,鲜食品质优。详见表1。
2.3 生长结果习性
该品种生长结果习性比较稳定,第一果穗着生于第4、第5结位,第二穗果着生于第5、第6节位。发芽率为83.26%~85.72%,成枝率为89.37%~93.62%,结果枝率为92.15%~93.36%,结果系数为1.86~2.06(表2)。
2.4 物候期
黑色甜菜在南宁地区2月下旬萌芽,3月中旬开花,5月中旬果实开始转色,6月末至7月上旬果实成熟,新梢的始熟期在7月上旬(表3)。从萌芽到成熟约需125-130 d左右,在南宁地区属于中熟品种。
2.5 抗病性
黑色甜菜葡萄属欧美杂交种,抗病性较强。在仅有简易避雨条件的南宁地区种植3年,主要病害为新稍及开花前期预防灰霉病,果实成熟期预防炭疽病,主要虫害有斜纹叶蛾、红蜘蛛、金龟子和蓟马等。
3.栽培技术要点
3.1建园及定植
选择排灌条件佳、交通条件好、适宜耕作且耕作层深厚,土质pH为6.5~7.0、通透性好的砂壤土及其他未经污染(水源、空气)的地块作为种植葡萄的基地。栽植前需先挖定植穴。定植穴的长、宽、深分别为80、60、50cm。每公顷种植穴填入15 t腐熟生物有机肥混合熟土,培成土垄,以较地面高出40 cm为宜。垄沟排水的宽度为100 cm。随后可植入健壮苗。
3.2 架式、行向及株行距
黑色甜菜葡萄设施栽培采用“T”字型架势株行距(3.0 m×3.5 m),架高1.9 m。架式采用南北行向定植,搭3 m宽的简易避雨棚。第1年当葡萄小苗的高度达到1.7 m后,摘心,南北长出2根主蔓后牵引,使之形成“T”型。第2年长出结果枝间隔0.25 m平行分布在平棚上,不宜过密。第3年枝蔓成形满架后,采用短或极短梢修剪。
3.3 催芽
由于南宁地区的冬季需冷量不够,为了使黑色甜菜葡萄发芽早且整齐。一般在1~2月催芽。催芽时的日均温度应在10 ℃以上,且灌水充分,芽眼用人工点湿,其标记材料为50%单氰胺20倍液加胭脂红。如使用破眠剂点芽正好为干旱季节,则需要进行一次全园灌(淋)水,视空气情况决定是否需要进行1~2次清水喷枝干,这有助于早萌芽且保持芽的整齐。如果点芽后8 h内出现降雨情况,还有必要进行二次处理。
3.4 树体管理
黑色甜菜葡萄定植后,待新稍长出,每株扎一根细毛竹并绑缚,以后每长15 cm左右绑缚1次。当新梢长至180 cm左右时在170 cm处摘心,然后留顶端2个副梢生长并用绑蔓机绑缚到九鼎线上成南北“T”型生长,分次抹除剩余的所有副梢。
针对结果新梢,可在花序上方4~6片叶打顶。结果枝顶留副梢(1个),每个副梢需留叶片(2~3叶)用于反复摘心,其余部分则留1副梢摘心。生长期的营养枝在叶片长至9~10片时,进行打顶,留顶端包含2叶梢留的副梢,反复摘心,抹除其他副梢。
3.5 果穗管理
由于黑色甜菜坐果率中等,无需进行保果,也无需进行大量的疏粒工作,只需对于果粒极多的果穗进行疏粒整理,同时对挂有两穗果的弱枝进行疏穗,既剪掉一穗只留一穗,或者极弱的枝条不留穗。结束疏果工作后,喷一次凯润、酯润、苯醚甲环唑、甲维盐等防治炭疽病等病害的药,喷药后1~2 d完成套袋。
3.6 肥水管理
黑色甜菜葡萄幼苗施入基肥腐熟羊粪15 t/hm2,滴灌5 d一次,主要以农久富500倍+狮马牌复合肥150 kg/hm2+尿素37.5 kg/hm2。叶面肥用品高尚+苗欢,7~9 d一次喷叶面。第2年后,在整个栽培管理期间先后进行4次施肥工作;其中春季萌芽期进行第1次施肥,采用滴灌施入尿素+高钾型水溶复合肥;第2次在始花期前,追施 N、P、K 三元复合肥、镁肥、水溶性钙肥,促进开花;第3次在果实膨大期,追施磷酸二氢钾、硼肥和镁肥,以促进果实发育;第4次在转色期前,追施水溶性钙肥和磷酸二氢钾喷叶面。
3.7 病虫害防控
黑色甜菜属于欧美杂交种,抗病性较强,但是还是要做好常规病虫害的防控。萌芽前用200倍石硫合剂全园喷洒一次,吐绿时用100倍石硫合剂再次全园喷洒。五叶期时重点预防霜霉病、炭疽病、白粉病、红蜘蛛。摘心前后结果枝长至40~50 cm时,重点预防白粉病、灰霉病、斜纹叶蛾。花序展开分离期时,重点预防蓟马、白粉病。开花前(1%~5%的花蕾开花),重点预防白粉病、霜霉病、蓟马、斜纹叶蛾。生理落果期,重点预防炭疽病、霜霉病、白粉病、蓟马。套袋前,重点预防白粉病、蓟马。转色期,重点预防蓟马、炭疽病、霜霉病。发病时视病情和种类不同,及时喷施相应的内吸性药剂。
4 结论与讨论
近年来,广西葡萄产业飞速发展。但是作为典型的亚热带气候,桂中、桂南等地区的气候特点仍然限制了葡萄产业的发展。该地区昼夜温差小、雨季长、高温等特点,导致葡萄花芽分化不好;葡萄生长周期内容易发生各种病虫害,需要频繁用药从而极大的降低了果实品质;着色期由于高温障碍从而影响着色也极大的降低果实品质。本实验通过对黑色甜菜葡萄品种在广西南宁两年的栽培性状进行观察记录,发现该品种生长势中等、萌芽整齐、花芽分化好、着色好、果粒中等大,果肉脆,果实品质优良,适合在广西南宁及气候相似地区进行推广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