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家综合试验站
路文鹏
摘 要:以吉林省主栽的8个山葡萄品种为研究对象,主要通过顶空-气相色谱-LAV(Laboratory Analytical Viewer)联用法定性定量检测烈酒的香气成分,并进行香气成分分析和建模验证。结果表明,8个品种的葡萄蒸馏酒中共检测到33种香气成分,其中醇类、酯类物质的含量较高。通过对香气成分的分析,可发现香气成分含量最高的是北国红,其次是28号、北冰红,对香气物质贡献比较大的是异戊醇、异丙醇和乙酯类物质;通过主成分建模分析可以发现,在香气综合得分中,28号烈酒得分最高(0.6036),其次是北冰红(0.4696)、北国红烈酒(0.3177),说明这3个品种的山葡萄酿造蒸馏酒的香气物质含量更高、香味更加浓郁。
关键词:山葡萄;葡萄烈酒;香气物质;主成分分析

葡萄烈酒,又叫葡萄蒸馏酒,是指以新鲜葡萄浆果或果汁为原料,经过发酵、蒸馏、贮存而成的饮料酒,是21世纪初兴起的一个新酒种。我国对葡萄烈酒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适合酿造葡萄烈酒的本土栽植的葡萄品种少,因此,寻找适合本土种植、具有中国特色的酿酒葡萄品种是葡萄酒酿造业的基础。山葡萄是我国东北地区土生土长的葡萄种,我国将山葡萄用于酿酒行业已有70多年的历史。与欧亚种(Vitis vinifera)相比,山葡萄具有酸度高、单宁含量高、干浸出物含量高的特点,这些组分和含量与加工制品的品质密切相关。除此之外,山葡萄浆果成熟时,具有低糖、弱香气等特点。这些特点正好符合酿造烈酒对葡萄原料的要求。为了选出一个或几个适合本土种植的、酿造优质葡萄烈酒的葡萄品种,研究选择了东北地区主栽的8个山葡萄品种(如表1),对蒸馏酒的理化指标、香气物质等进行综合分析比较,为山葡萄烈酒的酿造提供数据支撑。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供试山葡萄品种8个,种植在吉林省集安市麻线乡,种植株行距为1.0m×2.5m,篱架式。
1.2 方法
1.2.1 采样、酿造、蒸馏方法
采样:结合各品种山葡萄的成熟期与上一年吉林省集安市的气候条件,采样进行酿酒试验,每个品种选10棵树,分别从葡萄树上、中、下随机摘取3穗葡萄,取样量为15kg。
酿造:采回的山葡萄挑去病果、烂果后,留3穗葡萄考种并测山葡萄汁的各理化指标,其他进行人工去梗、破碎,加入安琪活性干酵母MST(250mg/kg)于20L的玻璃发酵罐中带皮发酵7天,发酵温度设定为18℃。
蒸馏:发酵结束后的葡萄醪用12L的帝伯仕小型实验室用蒸馏器进行带皮渣蒸馏,流程如图1。
陈酿:将装瓶的蒸馏酒,放置在10~20℃、恒湿、阴暗条件下密封保存。
1.2.2 山葡萄果实的性状及理化指标的测定方法
取1.2.1中留的3穗用来考种的葡萄样品,依次测定以下指标:
穗重:分别用电子秤称其重量,再求平均值,
粒径:每穗葡萄随机取10粒,用数显游标卡尺测量果粒的直径,然后取其平均值,
出汁率:测完上述指标后的葡萄,称重后破碎挤汁,分别记录破碎前后的重量,出汁率的计算如公式(1)
出汁率(%)=(葡萄汁质量/葡萄质量)×100. ....(1)
酒精度的测定:使用密度瓶法
还原糖的测定:硫酸-蒽铜比色法(以葡萄糖计);
滴定酸的测定:氢氧化钠滴定法(以酒石酸计);
1.2.3 香气物质的测定方法
采用顶空- 气相色谱- LAV(Laboratory Analytical Viewer)联用法对烈酒的挥发性有机物进行测定。
取1ml酒样,每个样重复3次,置于20mL顶空瓶中,加入10μl20ppm 4-甲基-2-戊醇(内标),60℃孵育10分钟后进样。定量分析公式如下:
各香气成分质量浓度(μg/L)=(各组分的峰体积×内标样质量浓度(μg/L ))/内标样峰体积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葡萄品种果实性状比较

由表2 可知, 8 个山葡萄品种中, 2 8 号的穗重最重,为3 3 7 . 8 g , 左山一的平均穗重最小, 为9 4 . 9 8 g ;28号的粒径也最大, 为16.37mm, 接着是北国蓝(13.87mm) 、北冰红(136.63mm),最小的是双优(13.10mm);出汁率最大的是左优红,为73.0%,接着是双优(69.0%)、28号(68.6%)、北国红(68.5%),左山一的出汁率是最低的,为57.2%。北冰红的还原糖含量为189.83g/l,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双优的还原糖含量仅为115.83g/l,低于其他品种;滴定酸的含量最高的是左山一(28.18g/l),接着是北国蓝(27.43g/l),北冰红的滴定酸含量最低, 为10.40g/l;糖酸比较高的是北冰红(18.25)、左优红(11.86)、北国红(10.65)、双红(10.21),北国蓝(6.09)、左山一(5.05)的糖酸比最低。总体看来,北冰红、左优红、北国红、双红偏甜,口感更甜美,北国蓝、左山一偏酸,果实风味更强。
2.2 不同葡萄发酵期间可溶性固形物的变化
由图2可得,8种葡萄的可溶性固定物在发酵期间都成下降趋势,从第5天开始趋势线趋于平缓,可溶性固形物不再下降。酒精发酵结束后,左优红的可溶性固形物最高(7.4),双优最低(4.9)。
2.3 不同品种葡萄发酵原酒的理化指标
由表3可知,北国红发酵原酒的残糖含量(3.233±0.26)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北国蓝原酒的残糖含量(1.008±0.09)显著低于其他品种。左山一发酵原酒的滴定酸含量(16.51±0.32)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北国红发酵原酒的滴定酸含量(7.55±0+31)显著低于其他品种。北冰红的酒精度(11.14)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双优的酒精度(6.68)显著低于其他品种。
2.4 不同品种烈酒香气成分比较

由表4可知:香气成分总含量最高是北国红,为20416.5μg/L,接着依次为28号、北冰红,含量分别为16869.79μg/L、16406.33μg/L,左优红的香气成分含量最低,为13896.76μg/L。
8 个山葡萄品种中, 醇类物质含量最高的是左山一, 为10170.47μg/L,占总香气成分的66.69%,其中含量最高的是异戊醇,为4685.84μg/L,占醇类物质的46.1%。其他品种中异戊醇也均最高,2-甲基-1-丙醇、正己醇等含量相对较高。
酒样中共检测出16种酯类物质,其中乙酯类10种,其他酯类6种,酯类物质含量最高的是北国红,为7297.42μg/L,占北国红总香气含量的36.22%,其中己酸乙酯的含量最高,为4273.19μg/L,接着是28号(5580.76μg/L),明显高于其他几个品种。
酒样中共检测出5 种酮类物质,其中丙酮的含量是最高的,可高达酮类物质的71%。北国蓝的乙酸含量最高,为885.83μg/L,接着是28号、双优、北国红。
2.4.1 香气成分建模验证分析

首先将检测到的33种香气成分分为酯类(X1)、醇类(X2)、醛类(X3)、酮类(X4)、酸类(X5)5个类型,以8种不同山葡萄品种蒸馏酒的5类挥发性香气成分为指标构成8×5的矩阵,使用SAS软件进行分析。不同山葡萄品种蒸馏酒中5类香气成分的特征值及贡献率见表5,主成分因子载荷矩阵见表6。
由表5可知,前3个主成分的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93.73%,可以有效解释所有变量的信息,故可以将这3个主成分作为香气数据分析的有效成分。同时根据3个主成分的特征向量,可以用Z1、Z2、Z3这3个新的综合指标来代替5种香气成分,进行综合评价,以下是8个不同葡萄蒸馏酒香气物质的线性关系。
Z 1= - 0 . 4 3 4 4 X 1+ 0 . 5 0 4 6X2+0.5503X3+0.4743X4-0.1699X5Z2=0.5046X1+0.3963X2-0.3447X3+0.4210X4+0.7105X5Z3=0.8764X1+0.1798X2+0.3306X3+0.1308X4-0.2707X5式中:Z1、Z2、Z3分别代表主成分综合值8个不同葡萄品种蒸馏酒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见表7。主成分Z1、Z2、Z3从不同方面反映了8种不同品种烈酒的香气成分,但若只采用其一,则难以对烈酒进行综合评价。因此,可用Z1、Z2、Z3在方差贡献率作为权重数,计算主成分因子的权重,公式如下:主成分因子权重=因子贡献率/选择因子累计贡献率由表5计算得主成分因子1、2、3的权重分别是0.498、0.366、0.135。然后对Z1、Z2、Z3加权,得到不同山葡萄品种的烈酒挥发性香气成分的综合得分(Z),公式如下:

Z=0.498Z1+0.366Z2+0.135Z3由表7知,第1主成分综合得分排在前两位的是28号烈酒和北国红烈酒(1.3228和1.2829),第2主成分综合得分排在前两位的是左山一烈酒和北冰红烈酒(1.4520和1.1387),第3主成分综合得分最高的是北国蓝烈酒(1.2321)。在香气综合得分中,得分越高香气越浓郁, 2 8 号烈酒得分最高(0.6036),接着是北冰红(0.4696)、北国红烈酒(0.3177),说明这3个品种的整体香气质量优于其他品种。这与对香气成分含量分析的结果是类似的。
3 结论
本研究从8种山葡萄蒸馏酒中共检测到33种香气成分,包括16种酯类,8种醇类,5种酮类,3中醛类,1种酸类,其中酯类、醇类物质的含量较高,贡献比较大的是异戊醇、异丙醇和乙酯类物质,表现为菠萝、青苹果、草莓、青草、香蕉等香气类型。通过对香气成分的分析,可发现香气成分含量最高的是北国红,其次是28号、北冰红;通过对香气物质进行主成分建模分析可以发现,在香气综合得分中,28号烈酒得分最高(0.6036),其次为北冰红(0.4696)、北国红烈酒(0.3177),说明这3个品种的山葡萄酿造蒸馏酒的香气物质含量更高、香味更加浓郁。本研究对主栽山葡萄品种蒸馏酒的香气成分做了初步探讨,并为山葡萄蒸馏酒的后续研究提供了一些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