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岭综合试验站
温景辉 申海林 邹利人 闫可等
‘着色香’葡萄为吉林省的一个主要栽培品种,色泽鲜艳、穗型美观、味甜、口感好、抗逆性强,近年来在东北地区发展迅速。为进一步明确套袋和解袋时间对‘着色香’葡萄果实发育的影响,课题组开展了‘着色香’葡萄果实套袋试验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材料为露地栽培5 年生‘着色香’葡萄,树体树势基本一致。果袋为郑州果树研究所研制的“郑果牌”果实专用袋。
1.2 试验方法
试验套袋时间从花后1 5 天(2012年6月28日)至果实软化期(2012年8月6日)内每周处理一次,共套袋6次,每次套袋40株树;解袋从果实软化后期(2012年8月10日)至采收期(2012年8月30日)每周处理一次,共分4次解袋,每次解袋包括对6个不同套袋时期的处理各解袋10株,即每次解袋60株(见表1)。于成熟期测量果实经济性状。穗重、穗长、穗宽、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每处理测量3穗果,取平均值;单粒重、果粒纵径、果粒横径每处理测量10个果粒,取平均值。
1.3 统计分析
试验数据采用DPS统计软件处理,用Duncan’s新复极差法检验差异显著性,显著性检验水平为P≤0.05。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时期套袋对果实发育大小的影响
不同时期套袋、解袋对‘着色香’葡萄果实发育的影响从表1可知,不同时期套袋对果实发育有一定影响,6月28日套袋处理的穗重、穗长、穗宽、单粒重、均为最小值,分别为88.68g、8.33cm、5.16cm、2.33g、1.53cm、1.24cm;7月26日套袋处理的穗重、穗长、穗宽、单粒重、果粒纵径、果粒横径均为最大值,分别为110.2g、11.54cm、6.48cm、2.95g、1.87cm、1.49cm。6月28日及7 月5 日处理的穗重、粒重明显低于对照,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7月14日至8月6日处理的穗重、粒重与对照比,差异不显著。就穗重、单粒重等6个产量指标而言,公主岭地区‘着色香’葡萄适宜的套袋日期应在7月中旬以后为宜。
2.2 不同时期套袋对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及外观品质的影响
从表2可以看出,不同时期套袋对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外观影响不同。6月28日套袋处理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低,为18.97%,与对照比达差异显著水平(P≤0.05);7月5至8月6日处理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高于对照,最高为19.82%,但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
6月28日至7月14日处理的果面光洁度良好,着色良好且不同部位间着色均匀,果粒整齐度高,小青粒及病粒少;7月19日至8月6日处理的果面光洁度中等,着色良好,不同部位间着色均匀,果粒整齐度较高,小青粒及病粒较少;8月6日处理的果面光洁度、着色及果粒整齐度均较差,小青粒及病粒均较多。
总之,从可溶性固形物及其他外观指标综合考虑,7月中旬套袋更有利于‘着色香’葡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外观品质的提高。
2.3 不同时期解袋对果实发育大小的影响
从表3可知,不同时期解袋对果实发育影响较为显著,穗重、穗长、穗宽、单粒重、果粒纵径、果粒横径6个指标随解袋日期延迟呈上升趋势。8月10日解袋处理的穗重、穗长、穗宽、单粒重、果粒纵径、果粒横径5个指标均为最小值,分别为85.70g、9.81cm、5.00cm、1.66g、1.73cm、1.32cm,与对照比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8月30日解袋处理的穗重、穗长、穗宽、单粒重、果粒纵径、果粒横径5个指标均为最大值,分别为113.36g、11.54cm、6.48cm、2.95g、1.85cm、1.45cm,但各指标与对照比差异均不显著。
综上可知,晚期解袋比早期解袋更有利于‘着色香’果实产量指标的提高。
2.4 不同时期解袋对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外观品质的影响
从表5可知,不同解袋日期处理对‘着色香’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不同。8 月10日解袋处理的可溶性固形物最低,为19.21%,低于对照,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8月30日解袋处理的可溶性固形物最高,为19.58%,高于对照,但差异不显著。
早期解袋处理(8月10日、8月16日)果实着色较差、果粒整齐度较差、小青粒较多、病粒较多,而晚期解袋果实着色较好、果粒整齐度较好、小青粒较少、病粒较少。
总之,从可溶性固形物及外观指标来看,晚期解袋较早期解袋更有利于‘着色香’葡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外观品质的提高。
3 小结
露地栽培‘着色香’葡萄,公主岭地区适宜的套袋时期为7月中下旬(即花后一个月),适宜的解袋时期为果实成熟期(8月下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