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葡萄葡萄酒产业网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管理平台
网站总访问量:10213198人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会议信息
网站广告
V形叶幕不同新梢留量对赤霞珠果实品质的影响 [2020/7/3 17:56:28] 来源: 作者:Admin

酿酒葡萄栽培岗位

张振文 杨君

 

  不同的栽培架式和新梢管理方式会形成不同的叶幕类型,进而影响着叶幕的通风透光条件,形成不同的光能利用率和叶际、果际微域环境,最终影响着果实产量以及果实品质。单篱架篱笆叶幕通风透光、病害较轻、果实品质优,在酿酒葡萄生产中得到广泛使用。Y形架V形叶幕在鲜食葡萄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是较大幅度提高产量的有效途径,但很少应用于酿酒葡萄生产。新梢管理是影响葡萄产量和果实品质的重要因素,均匀分布的新梢有助于提高树体光合作用,是植物形态建成和产量形成的基础。本试验将单篱架篱笆叶幕改造为Y形架V形叶幕,并设置不同的新梢密度,研究在Y形架V形叶幕形态下不同新梢留量对酿酒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为确定酿酒葡萄合理的新梢留量提供试验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本试验在山西省襄汾县尧京酒庄酿酒葡萄基地进行,试验区位于山西省中南部,北纬35-36°之间,海拔500-600m。该地区属温带季风气候,暖热多雨,雨热同季,年均气温11.5℃,年降雨量550mm左右,无霜期185 d。供试材料为2012年定植的赤霞珠,株行距1m×3m,南北行向,倾斜式单龙蔓树形,长势基本一致。

 

  1.2 试验设计

 

  本试验于2018年春季对试验园原葡萄树形(结果部位距地面约50cm,新梢留量约每米架面10个,单株果穗数约20个)加以改造,采用Y形架式进行栽培管理,其中Y形架两横担距地面分别为110 cm150 cm,对应横担上铁丝间距分别为50 cm85 cm,于新梢花序显现并能分辨时(51日)进行定梢处理,每个处理分3个小区,每个小区30株,分别保留新梢数量为10个(S1,单侧叶幕新梢间距20cm)、15(S2,单侧叶幕新梢间距13 cm)20(S3,单侧叶幕新梢间距10 cm),平均每株植株上保留20个果穗(亩产量约800 kg)。新梢生长期(525日)将葡萄新梢均匀的绑缚在Y形架的两边的铁丝上。

 

  1.3 研究方法

 

  1.3.1 采样

 

  在葡萄成熟时,每个处理分别按照S”形选取9棵植株。分别在每个植株的阴面与阳面各选三穗葡萄,共选取54穗葡萄,在每个果穗上、中、下均匀的选取9粒葡萄,每个处理共计504粒,立即带回实验室,放置在-20℃条件下进行保存,储藏用于测量果实品质等相关指标。

 

  1.3.2 果实基本理化指标的测定

 

  每个处理随机选取30粒葡萄进行挤汁,采用斐林试剂滴定法测定还原糖含量,利用酸碱滴定法(0.05 mol/L NaOH)测定可滴定酸含量(以酒石酸计),采用ST2100通用实验室pH计测定pH值,采用TD-45 数字糖度计测定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每个处理选取50粒新鲜果实,使用分光测色仪ColorimeterCS-820)测量果实表皮的L*a*b*值并计算C*值,重复3次,其中L*表示亮度,a*表示红绿值,正值时代表红色,b*值代表黄蓝值,正值代表黄色,负值代表蓝色,C*代表色泽饱和度,C*2= a*2+b*2,其值越大表示颜色越纯正。

 

  1.3.3 果皮次生代谢物质的测定

 

  取-20℃保存的样品,对葡萄果皮中酚类物质含量进行检测,总酚类物质的测定采用福林- 卡法,总单宁采用甲基纤维素法(MCP)测定,总类黄酮的含量采用亚硝酸盐-氯化铝法进行测量。

1.3.4 果皮单体花色苷含量的测定准确称0.250g(记录)葡萄皮干粉于50 ml离心管,加入5 ml提取剂, 提取剂由甲醇∶ 甲酸VV)(分析纯)为982的比例配制而成,避光超声10 min( 超声温度保持2 0 ℃ , 功率为100W),25℃条件下避光摇床震荡30 min130 rpm),然后8000×g离心10 min,用1 ml移液枪转移上清液至对应50 ml离心管,如此提取步骤重复4次,合并上清液(累计20 mL左右)并在30℃条件下减压旋转蒸发至干燥,剩余物质用定溶剂(定溶剂为液相检测室流动相AB体积比为91,配制流动相A.甲酸∶乙腈∶水=2692;流动相B.甲酸∶乙腈∶水=25444)定容为5 mL

 

  样品于-80℃冰箱保存以备上机检测。花色苷物质检测采用Agilent1100系列LC/MSD Trap-VL液相色谱-离子阱质谱联用仪配有二极管阵列检测器(DAD)进行样品的定性和定量分析,HPLC-ESI-MS分析条件参照He等方法。

 

  1.4 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采用Excel 2010以及SPSS 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以及多重比较(Duncan新复极差法),P<0.05 表示差异显著,运用Origin8.5 进行作图。

 

  2 结果与分析

 

  2.1 新梢留量对果实糖酸含量的影响

 

 

  不同处理成熟果实的糖酸含量等指标见表1所示。当新梢留量为15个时,葡萄果实的还原糖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于其它两个处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较新梢留量为10个和20个的处理提高了23.92%7.53%。三种新梢留量下,葡萄果实的pH值没有显著性差异,新梢留量为10个和20个时果实可滴定酸含量分别较新梢留量为15个的处理显著提高8.29%3.04%

 

  2.2 新梢留量对果皮次生代谢物质影响

 

  不同新梢留量下,成熟葡萄果皮中总单宁、总类黄酮、总酚物质含量如图1所示。新梢留量为15个时果皮中总单宁含量(28.93 mg/g)与新梢留量20个(30.34 mg/g)时没有显著性差异,但均显著高于新梢留量10个(19.12 mg/g),且较后者分别提高了56.54%58.68%

 

  新梢留量为15个时果皮中总酚含量(26.5 mg/g)与新梢留量20个(25.9 mg/g)时没有显著性差异,但均显著高于新梢留量10个(22.69mg/g) , 且较后者分别提高了14.15%16.79%。新梢留量为10个、15个和20个时,其果皮总类黄酮含量分别为31.99 mg/g32.88 mg/g30.08 mg/g,但处理间没有显著性差异。

 

  因此,新梢留量为15个和20个时果皮中次生代谢物质含量最高。

 

  2.3 新梢留量对果皮单体花色苷含量的影响

 

 

 

  由表2可知,在成熟葡萄果皮中共检测到12种花色苷单体,包括5种非酰化花色苷单体、7种酰化花色苷单体。在非酰化花色苷单体中,二甲花翠素-3-O-葡萄糖苷含量最高,约占单体花色苷总量的40%左右,在酰化花色苷单体中,甲基花青素-3-O(6-O-乙酰化)-葡萄糖苷含量最高,约占单体花色苷总量的30%左右。

 

  在新梢留量的三种处理中,新梢留量为15个的果皮单体花色苷总含量(8213.31mg/kg)和新梢留量为20个的单体花色苷总含量(8305.23mg/kg)显著高于新梢留量为10个的含量(7618.52mg/kg),而新梢留量为15个和20个两处理间总花色苷含量没有显著差异。

 

  酰化类的花色苷单体对于葡萄酒的颜色及其稳定性具有更重要的作用。新梢留量位1 5个的果皮酰化类花色苷含量(3749.22mg/kg)显著高于新梢留量为10个(3525.93mg/kg)和20个(3527.14mg/kg)的处理。

 

  综合分析,新梢留量为15个时其果皮花色苷单体总量及酰化类花色苷含量最高,处理效果最好。

 

  2.4 新梢留量对果皮色泽的影响

 

  果实进入成熟期后,果皮上积累的叶绿素开始分解,花色苷逐渐合成积累并着色,色度是判断果实成熟度的一个重要指标,不同处理果实色泽的检测结果如表3所示。三种处理果皮的a*值、b*值和C*值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新梢留量为15个和20个时的果皮L*值显著小于新梢留量为10个的处理,说明新梢留量为15个和20个时的果皮颜色更深。

 

  3 结论

 

  在Y形架V形叶幕时,酿酒葡萄赤霞珠不同新梢留量下成熟葡萄果实品质存在较大差异。在新梢留量为10个(单侧叶幕新梢间距20cm)、15个(单侧叶幕新梢间距13cm)和20个(单侧叶幕新梢间距10cm)的三个处理中,新梢留量为15个(单侧叶幕新梢间距13cm)成熟葡萄果实的综合品质表现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