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岭试验站
温景辉 申海林 邹利人 闫可等
病虫害是影响我省葡萄生产的一个主要因素。公主岭综合试验站按照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病虫害综合防控研究室的要求,对吉林省葡萄病虫害防控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进行了调研和分析。自2008年葡萄产业技术体系启动以来,公主岭综合试验站每年在梨树县、长春市、吉林市、乾安县、临江市5个示范基地开展葡萄主要病虫害种类的调查、统计和分析。多年来,共计收集表格500余份,按照统计学方法,对有效表格进行统计分析,得到了我省葡萄主要病虫害危害种类及相关信息。
1 吉林省葡萄病害主要种类
真菌性病害包括霜霉病、白腐病、穗轴褐枯病、灰霉病、炭疽病、黑痘病、酸腐病、褐斑病、白粉病等。病毒病包括卷叶病、扇叶病等。生理性病害主要为除草剂危害和肥害等。
(1)葡萄霜霉病。霜霉病依然是影响我省露地葡萄生产的主要病害,设施内较少发生。露地葡萄生产中,在整个生长期均有发生风险,主要与降雨及结露等天气情况有关。吉林省一般6月份开始发生,尤其是新栽或新育幼苗在发生时期和发病程度上均较成龄大树要早且严重。随着雨季来临,田间湿度大,霜霉病感染叶片及幼果的程度加重,一般年份的发病时期一直持续到9月中下旬。但品种间对霜霉病抗性差异较大,如蜜汁抗霜霉病能力强,着色香、白香蕉抗性中等,巨峰及巨峰系其他品种抗性显著较差。
(2)葡萄白腐病。白腐病是影响我省露地和设施葡萄中成熟果实损失严重的重要因素。主要发生在果实成熟期,果实受害后,短期内会造成整穗果商品价值降低,甚至丧失。果实套袋有利于防治病虫害的发生,但如夏季一段时间内长期阴雨,遇高温天气,袋内高温高湿的微环境会加大葡萄白腐病发生的机率和程度,应引起重视。
(3)葡萄穗轴褐枯病。花期发生,主要危害花序轴或花序梗,最终导致穗轴变褐坏死,穗轴褐枯病的防治可结合灰霉病防治进行。我省葡萄栽培中,葡萄穗轴褐枯病主要发生在设施栽培中,露地栽培发生相对较轻。葡萄穗轴褐枯病发生在生长季早期,对坐果和幼果发育影响大,待发现时往往难以控制,因此应做好病害早期防控工作。
(4)葡萄灰霉病。灰霉病为设施葡萄栽培的主要病害之一,该病发生普遍,发生程度与当年天气状况及栽培园内湿度环境密切相关。花期发生影响开花坐果,尤其果实成熟期发生时,伴随自然裂果、虫害等,会加重灰霉病的发生和危害,降低葡萄产量和质量。灰霉病除危害花序和果实外,也危害叶片。品种间的灰霉病抗逆性也有所差异,欧美种强于欧亚种,果粒松散品种强于果粒紧密品种。
(5)葡萄炭疽病。主要在成熟期发病,露地和设施栽培均有发生,采取套袋,并在套袋前注意预防,能够有效控制葡萄炭疽病发生。
(6)葡萄黑痘病。主要在新梢抽生后发生,通过萌芽前后防治可进行有效控制。品种发生差异较大,如布朗无核易感染此病。
(7)葡萄酸腐病。露地和设施栽培均有发生,发生在果实成熟期,尤其是容易出现伤口的果穗,伴随自然裂果、虫害发生等将会加重葡萄酸腐病发生。
(8)葡萄褐斑病。主要发生在葡萄生长后期,发生比较普遍。
(9)葡萄白粉病。设施栽培中易发生的病害之一,主要危害叶片、果实等,该病长期日照不良、气候干燥时较容易发生。
(10)杂菌危害。造成的烂果主要是在湿度大的条件下,果实受腐霉、曲霉、青霉等杂菌侵染发生部分或整个果穗腐烂。
(11)气灼病(缩果病)。设施内易发生,应及时注意控制设施内温度、水分供应,尤其是果实膨大期,应防止土壤墒情急剧变化,早疏果,并选择适当的套袋时机,合理施肥。
(12)除草剂危害。主要发生于新稍生长初期,此期由于正值大田玉米播种期大量使用除草剂,除草剂的远距离漂移对葡萄初期生长形成危害,主要危害新稍叶片,造成叶片畸形、局部干枯,影响叶片光合功能,使新稍生长短期受到抑制。
2 吉林省葡萄虫害主要种类
危害吉林省葡萄的虫害主要为卷叶象甲、铜绿丽金龟、白星花金龟、绿盲蝽、叶蝉和毛毡病等。
(1)卷叶象甲。主要发生于新稍生长期,啃食叶片,产卵于叶片上,造成叶片卷曲、干枯,直至脱落。卷叶象甲的发生持续时间较长,有些年份可持续危害至8月份。卷叶象甲的防治以人工捕捉和摘除裹有虫卵的叶片,并集中处理为宜。
(2)铜绿丽金龟。于生长季发生普遍,啃食叶片,影响叶片光合作用,从而影响树体养分积累, 昼伏夜出,白天多群集于田间地头防护林、杂草丛等阴凉处。
(3)白星花金龟。主要危害发生于果实成熟期,常群集危害。啃食成熟果实,造成果实酸腐病严重发生,使果实失去食用价值。可采用悬挂糖醋液方法诱杀成虫。
(4)绿盲蝽、叶蝉和毛毡病均于生长季发生,主要危害叶片,使叶片功能受损,发生严重时可于田间喷施阿维菌素、吡虫啉或联苯菊酯等杀虫剂加以防治。总之,对于葡萄病害和虫害的防治,首先要在正确识别病虫害特征的基础上,做到适时科学用药,保证产品质量安全。尤其是可以根据天气情况,提前预判和做好防控措施,病虫害防控效果将更为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