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实病害防控岗位
高灵旺 王琦 张瑞婷
灰霉病是鲜食葡萄采后的主要病害,采后腐烂加上病原菌引起的保质期缩短,导致销售价值不高,在贮藏和运输过程中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国内对采后灰霉病的防治主要是熏蒸二氧化硫,这会引起药剂残留、果实药害、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多酚化合物是植物生长代谢中一种重要的次生代谢产物,不仅与植物的诱导抗病性密切相关,而且还具有显著的抑菌活性,在植物病害的防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研究从植物诱导抗病性和离体抑菌活性测定的角度分析了植物多酚化合物对葡萄灰霉病的作用效果,在通过病原菌接种试验时发现黄腐酸处理能够显著提高葡萄果实对灰霉病的抗性, 黄腐酸作为腐殖酸中一类可溶于水的物质,在农业生产上因其可作为土壤施用料改善土壤性质、提高作物产量和增强作物抗性等,其中常见的黄腐酸肥有黄腐酸钾和黄腐酸钠。
1 材料与方法
实验主要研究黄腐酸对葡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实验分别用浓度为0.5、1、5、10和20mg/mL的黄腐酸处理葡萄果实,以相同体积的无菌水处理作为对照。10min后,将葡萄果实从黄腐酸溶液中取出,自然晾干后置于保鲜盒中,于22℃下黑暗放置24h,后用无菌接种针在每个果实表面刺伤口(2mm×2mm),在刺伤处接种10μL浓度为1×104个/mL的孢子悬浮液,后将所有的葡萄果实22℃的高湿条件(RH:90-95%)下培养。每天观察果实的发病情况并于4d和6d后统计记录果实发病率和病斑直径。本实验重复三次,每次每个处理设置5个重复,每个重复接种20颗果实。
2 结果与讨论
实验结果表明黄腐酸处理显著降低了葡萄灰霉病的发生且与浓度密切相关。在对照处理组中,葡萄果实呈现典型的灰霉病症状,接种点处出现大量的菌丝和孢子,四周呈现坏死性病斑。而黄腐酸处理后的葡萄果实,灰霉病的发生程度显著降低,病害发生率和病斑直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葡萄果实。当黄腐酸浓度为10和20mg/mL时,对灰霉病具有显著防效,这两个处理组中的葡萄果实仅在接种点处出现的坏死性斑点,尚未出现过度的变色症状。实验在探讨黄腐酸的作用机理时发现黄腐酸处理后显著诱导了果皮多酚合成相关基因(苯丙烷代谢通路)的表达和苯丙烷代谢相关酶活性的提高,增加了黄酮类化合物(黄酮、黄酮醇和黄烷酮化合物)的积累。黄腐酸主要通过激活苯丙类途径诱导对灰霉病菌的抗性,可作为一种新的植物防御反应激活剂,控制鲜食葡萄采后灰霉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