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葡萄葡萄酒产业网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管理平台
网站总访问量:10208714人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会议信息
网站广告
南京地区避雨栽培葡萄炭疽病发生规律与防控建议 [2019/4/21 11:13:18] 来源: 作者:Admin

南京综合试验站

钱亚明 王壮伟 吴伟民

 

  炭疽病是葡萄果实的重要病害之一,可导致葡萄产量明显下降。相对而言,露地栽培葡萄发病较为严重,对其防控也更为重视,但对避雨栽培葡萄而言,多数葡萄园区没有把它作为主要病害进行预防,多采取兼防策略,这对避雨葡萄生产带来较大风险。本试验以避雨栽培葡萄夏黑为对象,在田间正常管理下重点监测其炭疽病的发生规律,以期为该病的科学有效防控奠定良好的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监测地概况

 

  监测点位于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溧水植物科学基地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南京综合试验站葡萄核心示范园,该葡萄园区建设于2008年,面积50亩,土壤为黏质壤土;监测的葡萄品种为夏黑,采用避雨设施水平棚架栽培,株距2m,行距3m。为便于观察,生长过程中果穗不套袋。在葡萄生长期间共喷施4次农药,分别于43日喷施石硫合剂5度、422日喷施高效氯氰菊酯和阿米西达、514日喷施烯酰吗啉、三唑酮和烯啶虫胺、624日喷施世高、抑霉唑和扑海因等化学药剂,使用浓度以说明书推荐剂量为依据。

 

  1.2 调查方法

 

  自幼果期开始监测葡萄炭疽病的发生情况,每隔510d不定期调查1次,每次调查葡萄果穗约100穗。自发现葡萄炭疽病发生起当日(813日),随机选取5点,每点调查30穗,共计150穗,每隔3 d调查1次葡萄果穗炭疽病的发生情况,直至912日夏黑葡萄须采摘清园为止,统计果穗发病率。

 

  1.3 统计分析方法

 

  采用Excel 2010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作图。考虑病害发生多与温度、湿度、降水这3个气象因子有关,因此,在对病害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时,利用园区已建HOBO气象站获取的气象数据,对应病害调查日期统计相应平均气温、空气平均相对湿度、累计降水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夏黑葡萄炭疽病发生症状

 

 

  自幼果期至果实近成熟期(810日),一直未见有葡萄炭疽病的发生;在夏黑葡萄果实成熟后期,开始发现有炭疽病症状表现,果面先出现圆形、黑褐色的病斑;后病斑迅速扩大并凹陷,侵染处果肉软烂,遇空气湿度相对较大的气候,病菌分生孢子器呈轮纹状排列,病斑表面出现粉红色分生孢子团(图1);发病严重时,病斑扩及全果乃至全穗,病斑处失水干缩。

 

  2.2 监测地夏黑葡萄炭疽病的发生规律

 

 

  由表1、图2可见,夏黑葡萄自813日发生炭疽病起,随调查日期的延长,炭疽病病穗率呈先缓慢上升、后急剧上升、再相对平缓上升的态势,急剧上升的时期为822日-96日,病穗率几乎呈线性增长;9912日,炭疽病病穗率稳定在60.0%

 

  2.3 夏黑葡萄炭疽病发生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由表1可见,相对湿度高于90%28 ℃左右的中温更有利于夏黑葡萄炭疽病的发生,其病穗率上升相对较为迅速;发病前期(810日前)的降水为炭疽病的发生提供了较好的发病条件,而发病期816日-22日、93日前的降水为空气湿度的上升提供了充足条件,进而促进了葡萄炭疽病的发生。

 

  3 小结

 

  对避雨栽培夏黑葡萄炭疽病发生情况的监测表明,一是炭疽病症状的表现在果实成熟后期,果实成熟前往往不会表现症状,但可能已经被侵染;二是避雨栽培措施的应用虽然可以切断病害传播途径,但小环境微气候条件也会为病菌发生创造条件,也就是说,避雨栽培条件下也会有炭疽病的发生,如果设施内湿度过大,在棚膜上形成小水滴落下,也会起到一定的病菌传播作用;三是相对湿度高于90%28℃左右的中温更有利于夏黑葡萄炭疽病的发生,这在田间管理过程中应引起重视。

 

  4 防控对策与建议

 

  结合夏黑葡萄炭疽病发生规律,对葡萄炭疽病的防控提出3条防控对策和建议:一是葡萄炭疽病虽然在成熟后期才有症状表现,但其侵染时期往往是在果穗幼果期,应注重对幼果期的预防,在幼果期、套袋前可喷施苯醚甲环唑、咪鲜胺、氟菌肟菌酯、唑醚氟酰胺等药剂;二是在果实成熟期,尤其对早、中熟品种而言应及时采收,尽可能避免延迟到日平均气温在28℃左右时采收;三是避雨栽培条件下,应采取通风措施降低棚内湿度,以创造不利于炭疽病发病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