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分生理与节水栽培岗位
1 生理功能
锌是酶的激活剂,促进蛋白质裂解、叶绿素的形成、生长调节剂的合成、硫代谢、光合呼吸过程中CO2的吸收与释放、增强细胞膜的特性,是钙的增效剂。
2 缺锌症状
缺锌时植株生长异常,新梢顶部叶片狭小,呈小叶状,节间短,叶片叶绿素含量低,叶脉间失绿黄化,呈花叶状。葡萄果粒发育不整齐,无籽小果多,果穗大小粒现象严重,果实产量、品质下降。
3 不同树种缺锌的症状
(1)桃树缺锌的典型症状与苹果相似,在枝梢上部形成许多细小而簇生的叶片,也叫小叶病。二年生或成年桃树缺锌时,常于夏末在叶片上出现褪绿和杂色现象,这种现象多由枝梢基部直达顶端普遍发生,少数一年幼苗也有这种病状。若不补充锌素,到第二年初夏间,叶片开始褪绿,叶脉间呈黄绿色,随叶片成熟,病叶上出现紫色花斑,并于叶尖或叶片上出现坏死斑,后枯死并脱落,形成空洞。病叶易早落,枝条呈光秃状。缺锌的树结的果实果形小,果形不整齐。在大枝顶端的果显得果形小而扁,成熟的桃果多破裂。
(2)葡萄新梢旺盛生长期缺锌时,常见叶斑驳,新梢和副梢生长量少,叶稍弯曲,叶肉褪绿而叶脉浓绿,叶片基部裂片发育不良,无锯齿或少锯齿,叶柄洼浅。有些品种尚具有波状边缘。缺锌可严重影响坐果和果粒的正常生长。前期缺锌,小果上有点状黑疤,使后期果穗生长散乱,果粒大小不一,有正常的和小粒的同时存在。有核葡萄果粒中种子数量少甚至没有,果粒不发育,保持坚硬、色绿、不成熟。玫瑰香、绯红、红提品种缺锌症状较严重,大小粒现象突出。
(3)草莓缺锌时新叶黄化,叶脉微发红,老叶变窄且伸长,但缺锌叶片不发生组织坏死现象。缺锌植株结果少。
4 诊断要点
果树新梢生长点附近的节间缩短,片叶形成丛状叶,叶片甚小。
5 易发生条件
(1)土壤内全锌含量少、土壤呈碱性,合磷量高、大量施氮肥使土壤变碱,有机物和土壤水分过少时,铜,镍和其他元素不平衡,都是发生缺锌症的重要原因。磷肥、铵态氮肥施用过多易发生小叶病, 这是因为磷、NH4+等离子浓度高而与锌发生颉 作用。
(2) 在砂质土壤中含锌盐少,且易流失;在碱性土壤中锌盐常易转化为难溶解状态,不易被植物吸收;或在砂地瘠薄山地和土壤冲刷较重的果园,或在极酸性土壤里,都易发生缺锌症。
(3)土壤中缺铜和镁,常使根部腐烂,影响对锌的吸收,也会加重缺锌症。
(4)果树重茬,修剪过重,伤口多,易引起缺锌症。
(5)土壤粘重,活土层浅,根系发育不良者,也易引起缺锌症。
(6)盲目过多施用磷肥,也会引起缺锌或加重缺锌症。
6 矫正方法
(1)叶面喷锌法。补充锌的最好方法是叶面喷施,且最佳时期为盛花期前2周到坐果期。春季萌芽前喷施3%~5%硫酸锌加3%的尿素,芽露红时再喷施0.3~0.5%硫酸锌,可以减轻当年病症,上年重病枝基部可发旺壮新梢,连喷2年可以使重病枝基本恢复正常。 落叶前(10月中旬)根外喷施5%硫酸锌加3%尿素有效期可达2年以上。
(2)土壤施肥。结合秋春施基肥,每株成龄树施400~600g的硫酸锌。但盐碱地,土施锌肥效果不明显。
(3)增施有机肥法。土壤有机质含量低,磷肥、铵态氮肥施用过多易发生小叶病, 这是因为P、NH4+等离子浓度高而与锌发生颉作用。土壤施入海藻酸或黄腐酸+牛、羊粪+苦芽孢杆菌发酵的生物有机肥。可结合深翻扩穴,增施有机肥来解决。
(4)盐碱改良法。土壤酸碱度影响对锌的吸收,强酸性土壤的酸根离子抑制锌的利用,碱性土壤中,锌为难溶状态,利用率也低。试验证明,土壤pH值保持6.8左右时易吸收锌,可减轻小叶病。强酸性土壤应增施碱性肥料,如石灰氮、草木灰、硝酸钠、钙镁磷肥、钢渣磷肥等,并结合深翻扩穴,加入植物秸秆、绿肥等,提高通气性,改善土壤团粒结构,降低容重;碱性土壤施酸性肥料,如过磷酸钙、硝酸铵、硫酸钾、氯化钾等,并挖排碱沟,定期引黄河水洗碱,同时种植田菁等绿肥。
(5)调整元素法。树体内矿质元素间的颉颃作用和比例失调常导致缺锌,可根据叶分析法判断树体营养元素的盈缺。通过配方施肥,调整元素比例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