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葡萄葡萄酒产业网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管理平台
网站总访问量:10209435人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会议信息
网站广告
霜冻过程温光因子分析及模拟霜冻条件的建立 [2019/4/19 15:09:52] 来源: 作者:Admin

生态与土壤管理岗位

孙鲁龙 翟衡 杜远鹏

 

  摘 要:近年来霜冻对我国果树产业的影响越来越大,建立科学的模拟霜冻程序对于加强果树霜冻基础研究十分必要。本研究基于对大田霜冻天气的实际观测,分析了自然霜冻在降温速度、低温极限、升温速度以及霜后光照条件方面的特点,建立了用于实验室环境下的霜冻处理程序。结果发现,霜冻发生时气温的变化主要包括降温、低温维持和升温3个阶段。降温和升温阶段气温的变化近似线性;霜后一般伴随较强的光照。本研究确定的模拟霜冻条件为:黑暗环境下,气温在30分钟内从室温(20℃)降到5℃,在5℃维持30分钟, 之后以0.8℃/h的速度降到-2 ℃,在-2℃维持2小时,再以4.7℃/h的速度回升到5 ℃结束霜冻处理。霜冻处理后的恢复条件为16℃800μmol•m-2•s-1光强。

 

  关键词:霜冻,温度,光照,模拟

 

  低温胁迫是影响果树正常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Jackson andLombard, 1993; Jones and Davis,2000)。本研究对大田霜冻天气的温、光条件进行实际观测,着重分析了自然霜冻天气的降温速度、低温极限、升温速度以及霜后光照强度等方面的特点,根据分析结果确定了用于实验室环境下的霜冻处理程序。

 

  1 材料与方法

 

  1.1 温度监控

 

  本研究于20154月和20163月,在山东农业大学园艺科学与工程学院试验站葡萄园(116°20117°59E, 35°3836°28N)进行。泰安地区平均年降雨量697mm,年均温度13 ℃,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通过小型气象站(北京联创思源测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对本园区的气象数据进行实时测定。气象站安装在园区中央位置,温、光探头离地面2m,数据记录间隔为5分钟,每30分钟通过无线网上传到互联网生态环境监测管理平台并存储。

 

  1.2 数据处理

 

  采用Excel 2013Origin 9.0软件进行作图及线性拟合。

 

  2 结果与讨论

 

  2.1 田间霜冻过程中气温变化特点

 

 

 

  图1显示了2015年春季连续3次霜冻(46日、47日、49)2016年一次霜冻(313)过程中气温的变化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4次春霜冻发生时的气温变化具有较为明显的规律性。在24小时内,每次霜冻发生时气温的变化都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预降温阶段、降温阶段和回温阶段。预降温阶段主要发生在白天。201546日、47日和49日的预降温阶段为12:17-19:1713:47-19:4713:47-20:172016313日的预降温阶段为14:55-21:25。预降温阶段从白天的最高气温开始到日落后结束,需要4~6.5小时左右。因为有光照的影响,预降温阶段气温不会降得太低,一般为5~10 ℃。同时,受光照渐弱的影响,预降温阶段的降温速度存在由慢到快的变化趋势。

 

  降温阶段主要发生在夜间。201546日、47日和49日的降温阶段为4619:17-474:47,最低温度为-2.33℃,4719:47-484:17,最低温度为-1.96℃,4920:17-4105:47,最低温度为-0.20℃20163 13日的降温阶段为3 1321:25-3146:30,最低温度为-3.24℃。降温阶段气温从5~10℃降到零下, 且温度不太低( 0 ~ -3℃),历经10小时左右,降温速度比较均匀,气温在最低温附近维持的时间比较短。四次霜冻最低温度平均值为-1.93℃

 

  回温阶段发生在次日太阳升起来以后。201547日、48日和410日回温阶段为5:17-13:474:47-12:475:47-13:472016314日回温阶段为6:30-1325。回温阶段气温随着光照强度逐渐增强而迅速升高,在7~8小时内,气温就可以从零下低温达到15~25℃,升温速度要远快于降温速度。

 

  (1)田间霜冻过程降温特点

 

 

 

  对田间霜冻降温阶段气温的变化进行回归分析发现,4次霜冻天气降温过程的降温速度都比较均匀,且比较接近(2)。降温阶段气温随时间的变化可以用线性模型进行拟合。根据拟合的线性方程斜率可以算出,201546~7日的霜冻降温速度为0.64 ℃/h47~8日的霜冻降温速度为0.72 ℃/h49~10日的霜冻降温速度为0.58 ℃/h2016313-14日的霜冻降温速度为1.06 ℃/h4次霜冻降温速度的平均值为0.75 ℃/h

 

 (2)田间霜冻过程升温特点

 

  对霜后气温从最低温回升到5℃左右的阶段进行气温与时间的回归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在霜冻后的回温阶段,气温随时间的变化比较均匀,且比较接近,气温与时间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回归关系(3)。回归直线的斜率反映了气温的回升速度。201547810日的气温回升速度分别为4.12 ℃/h5.66 ℃/h5.80 ℃/h; 2016314日的气温回升速度为3.32 ℃/h4次霜后气温回升速度的平均值为4.73℃/h

 

  2.2 田间霜冻次日光温条件分析

 

  在整个霜冻过程中,光照主要出现在预降温阶段和霜后的回温阶段。由于预降温阶段的温度并不太低,较少对叶片构成低温光抑制;而恢复期的叶片刚经历过夜间霜冻低温的胁迫,接着又接受逐渐增强的光照,有可能会对叶片的光合器官造成损伤,因此,霜后恢复期的光照有可能对霜后冻害程度有重要的影响,是研究霜冻致害机理必须加以考虑的环境因素。

 

 

4田间霜后恢复期的光照温度条件

 

  霜冻次日,随着光照的增强气温也迅速上升(4)201547日的最高气温为12.39℃,最高光强为819μmol•m-2•s-148日最高气温为14.25℃,最高光强为826μmol•m-2•s-1410日最高气温为20.99℃,最高光强为836μmol•m-2•s-12016314日的最高气温为15.73℃,最高光强为703μmol•m-2•s-1。四次霜冻次日最高气温平均值为15.84℃,最高光强平均值为796μmol•m-2•s-1

 

  2.3 模拟霜冻及恢复条件的参数确定

 

  基于以上分析及相关文献研究(CaraDonna et al., 2016),最终确定的实验室模拟霜冻程序为,30分钟内,气温从室温条件(20℃)降到5℃,在5 ℃维持30分钟, 之后以0.8℃/h的速度降到-2℃,在-2 ℃维持2小时,再以4.7℃/h的速度回升到5℃结束霜冻处理。整个霜冻过程在黑暗中进行。霜冻过后的恢复条件为16℃800 μmol•m-2•s-1

 

  2.4 结论

 

  本研究以实际观测的数据为基础,分析霜冻发生时的温度变化特点以及霜后的光温条件,得到模拟霜冻的具体参数,为相关研究者提供数据和思路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