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葡萄葡萄酒产业网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管理平台
网站总访问量:10209400人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会议信息
网站广告
负载量对阳光玫瑰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 [2019/4/1 9:59:43] 来源: 作者:Admin

豫东综合试验站

娄玉穗 王鹏 吕中伟 张晓锋 吴文莹 樊红杰 张柯

 

  负载量是影响葡萄树体生长与果实发育的重要因素之一。负载量过高不但造成葡萄果实品质变差,成熟期推迟,而且还会影响植株的生长发育,造成花芽分化差、枝条成熟度低、抗冻性弱、病虫害严重等问题;而负载量过低,植株营养生长过旺,也不利于花芽的形成。另外,葡萄产量与品种、气候条件、栽培管理水平等因素有关。因此,确定适合一个地区的合理负载量对于葡萄生产至关重要。

 

  豫东综合试验站自2012年将阳光玫瑰葡萄引进河南地区以来,其性状稳定、品质优良,并于2014年获得河南省林木品种审定为河南省葡萄适生区栽培品种。然而,该品种在推广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因为负载量过高而品质下降的现象。本试验通过研究在河南地区不同产量负载水平对阳光玫瑰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确定适合该地区阳光玫瑰葡萄的合理负载量,为该地区的阳光玫瑰葡萄连年优质丰产栽培提供参数。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与地点

 

  试验于2018年在河南现代农业研究开发基地进行,地处河南省新乡市原阳县,该地区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4.3 ℃,年均降雨量638mm,年均日照时数2336h,无霜期223d。土质为沙壤土,pH8.54

 

  选择长势一致的7a生阳光玫瑰葡萄植株25株作为试验材料,贝达砧,株行距为1.5m×3m。肥水管理按照常规方法进行。每年秋季葡萄采收后施基肥,基肥按照腐熟干鸡粪30t/hm2 + 复合肥(NP2O5K2O = 151515450kg/hm2 +EM15kg/hm2的标准施入。生长季节在新梢快速生长期、果实第一次快速膨大期和软化期分别施入营养液肥。水分管理分别在秋季施入基肥后、冬季上冻前、春季萌芽前灌透水,其他生长季节保持土壤水分含量在75%左右。

 

  1.2 试验设计

 

  试验设置4 个处理, 1 个对照,负载量分别为11.25t/hm2(低产量,LY)、15.00t/hm2(中低产量,MLY)、22.50t/hm2(中等产量,MY)、30.00t/hm2(高产量,HY)和37.50t/hm2(对照,CK)。选择各处理于开花前(2018428日)进行定穗,见花时修整花穗,留穗尖6cm。盛花后3d2018511日)用25mg/L GA3(赤霉酸)+ 2mg/L CPPU(吡效隆)进行保花保果处理,2周后用25mg/LGA3进行膨大处理。在果粒黄豆粒大小时疏果至6070粒,控制单穗质量750g左右,即各处理单株留果穗数分别为79141823

 

  1.3 数据测定

 

  坐果后,从各处理的每株植株上任意选取1串果穗,标记果穗不同位置(上、中、下)上的6个果粒,用游标卡尺测定果粒横径,每7d测定一次,直至果实成熟采收。果实成熟期,调查每个处理的果实果锈发生情况,调查方法:每个处理随机选取20串果穗,调查并记录发生果锈的果粒数量和果穗总果粒数量,果锈发生率按照下列公式进行计算,果锈发生率=100%×发生果锈的果粒数量÷果穗总果粒数量。

 

  采集果穗5串,每株1串,用天平测定单穗质量。同时采集果粒样品,每个处理采集40个果粒,用天平、硬度计分别测定果粒单粒质量和硬度,果实可溶性固形物、pH值、可滴定酸含量的测定方法如下:用打浆机将果粒样品打成匀浆,分装于离心管中,在4 ℃条件下8000×g 离心10min,上清液备测。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用便携式数显折射仪(PAL-1)进行测定;pH值用pH/电导率进行测定仪(Bante 801)测定;可滴定酸含量用酸碱滴定法进行测定,并换算成酒石酸含量;果汁糖酸比按照糖酸比=100%×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进行计算。果实抗坏血酸含量参考GB5009.86-2016方法进行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负载量对阳光玫瑰葡萄

 

 

 

  果实发育的影响不同负载量对阳光玫瑰葡萄果粒生长的影响如图1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果粒在整个生长期均呈双“S”型。在果粒生长前期(开花后58 d前),中低产量处理的果粒生长较快。之后,中产量和高产量处理的果粒生长较快。成熟期高产处理的果粒横径最大,为24.56mm;其次是中产量处理,为24.49mm。对照的果粒横径最小,为23.65mm;其次是低产量处理,为23.74 mm

 

  2.2 不同负载量对阳光玫瑰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

 

  从表1可以看出,随着产量的增加,阳光玫瑰葡萄果实单粒质量与单穗质量均呈现逐渐减小的变化趋势。其中,低产量处理的单粒质量与单穗质量均最大,分别为12.83g777.72g;其次是中产量处理,为12.74g;对照的单粒质量与单穗质量均最小,分别为10.03g676.31g。其中,低产量与中低产量处理的单粒质量之间差异不显著,中低产量与中产量处理的单粒质量之间差异也不显著,且这3个处理的单粒质量均显著大于高产量处理和对照。另外,4个处理及对照的单穗质量之间差异不显著。果实果锈发生率随负载量的增加而先减小后增大,其中,低产量处理的果实果锈发生率最高,为37.85%,显著高于中产量、高产量处理和对照;高产量处理的果锈发生率最低,为20.14%,其与中低产量、中产量处理和对照之间的差异不显著。

 

  果实硬度随负载量的增加而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其中,中产量处理的果实硬度最大,1.87 kg/cm24个处理及对照的果实硬度之间差异不显著。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随负载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中低产量处理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为21.8%,显著高于其他所有处理;其次是中产量处理,显著高于低产量、高产量处理和对照;对照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低,为18.3%,显著低于其他所有处理。果实可滴定酸含量随负载量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大,其中,对照的果实可滴定酸含量最高,为1.60g/kg,显著高于其他所有处理;其次是低产量处理,其与中低产量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中产量处理和对照。

 

  高产量处理的果实可滴定酸含量最低,为1.23g/kg,显著低于其他所有处理和对照。果实糖酸比随负载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中产量处理的果实糖酸比最高,为152. 1,显著高于其他所有处理和对照;其次是高产量处理,其与中低产量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对照的果实糖酸比最低,显著低于其他所有处理。果汁pH值随产量负载量的增加而减小,低产量处理的果汁pH值最高,为4.683,显著高于其他所有处理和对照;对照的果汁pH值最低,为4.368,显著低于所有其他处理。果实抗坏血酸含量随负载量的增加而先增大后减小,其中,中低产量处理果实的抗坏血酸含量最高,为3.8mg/kg,显著高于其他所有处理和对照;其次是低产量处理,显著高于中产量、高产量处理和对照;对照果实的抗坏血酸含量最低,为2.0mg/kg,显著低于其他所有处理。

 

  2.3 不同处理对成熟期阳光玫瑰葡萄果实负载量的影响

 

 

 

  由表2 可知, 单株留果量越多,成熟期的阳光玫瑰葡萄负载量越高。另外,各处理的负载量比设定的值高,低产量、中低产量、中产量、高产量处理和对照的实际产量分别为13.9817.8124.7733.2838.45 t/hm2

 

  3 结论

 

  综上所述,从果粒的生长来看,中产量和高产处理在成熟期的果粒横径较大,而果实的单粒质量和单穗质量则是随负载量的增加而减小。果实果锈发生率和可滴定酸含量随负载量的增加而先减小后增大,果实硬度、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实糖酸比和果实抗坏血酸含量随负载量的增加而先增大后减小,果汁pH值随负载量的增加而减小。中产量处理的果实较大、果锈发生率低、硬度最大、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高、糖酸比最高、可滴定酸含量较低、抗坏血酸含量适中,综合品质较好,考虑到C处理成熟期的负载量为24.77t/hm2,因此,河南地区阳光玫瑰葡萄的合理负载量应控制在25t/hm2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