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葡萄葡萄酒产业网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管理平台
网站总访问量:10218907人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会议信息
网站广告
桂中南地区黑痘病的发生与防治 [2013/6/24 17:33:02] 来源: 作者:Admin
"

 

 

资源与育种研究室
卢江 黄羽 张雅丽 张文
 
 
  黑痘病是我国葡萄产区较普遍的一种病害,在南方产区,由于高温、多雨,该病较易发生,如果防治不及时,很容易造成严重的损失,甚至绝产。
 
  1 症状
 
  黑痘病危害所有绿色组织,尤其是幼叶、嫩梢、幼果等受害最重。
 
  幼叶感染后出现针头大小的褐色斑点,扩大后,病斑周围有黄褐色晕,中间浅褐色或灰白色的圆形或不规则形,严重时开裂穿孔。病斑多在叶脉或近叶脉处,由于受害部位停止生长,因而常引起幼叶扭曲、畸形,严重时变黑、枯焦而死。
 
  幼果感染后果面初生圆形褐色小斑点,随后病斑扩大,中间呈灰白色,最后病斑硬化或龟裂,病果小、畸形,味酸,失去经济价值。当相对湿度大时,病斑上产生灰白色粘状物(即分生孢子团)。穗轴、小分穗轴梗感病后与幼果症状相似,病重时常使果穗发育不良,甚至枯死。
 
  其他绿色组织新梢、卷须、叶柄等部位均可感染,受侵染部位最初出现圆形或不规则的褐色小斑,然后逐渐扩大,边缘呈深褐色或紫褐色,严重时病斑连成片而后变黑枯死。
 
  2 发生规律
 
  葡萄黑痘病属真菌病害,该病的流行与春夏雨水关系密切,病菌以菌丝体在病残体上越冬,菌丝的生活力很强,在病组织中可存活3~5年之久,第2年春天产生分生孢子,经风雨传播到新梢和嫩叶上入侵,其后再对新梢幼叶,卷须及幼果等部位进行再侵染,致使病情越来越重。
 
  菌丝主要在表皮下蔓延,以后突破表皮形成分生孢子盘,产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形成的最适温度为25℃及高湿度,菌丝的生长温度为10~40℃,以30℃为最适温度,潜育期为6~10d左右。
 
  桂中南地区属于南亚热带高温高湿地区,年均温度在18~22℃之间,年降雨量为1200~1500mm,年均湿度在80%~85%之间,黑痘病本身危害持续时间长,从萌芽开始直到采收后期绿色组织均可受害,所以葡萄在整个生长周期内都有可能感染黑痘病,因此该区葡萄种植要特别注意黑痘病的防治。
 
  3 防治方法
 
  3.1 选择抗病品种
 
  栽培抗黑痘病的葡萄品种是防治该病最根本的方法。欧亚种葡萄比较容易感染黑痘病,美洲种葡萄较抗黑痘病,欧美杂种对黑痘病的抗性介于欧亚种和美洲种之间,在南方湿热地区露地栽培最好选用比较抗病的美洲种以及欧美杂种,如果要种植欧亚种葡萄,最好选择避雨栽培。
 
  3.2 加强管理,增强树势
 
  在新建果园时,应注意苗木消毒,防治人为远距离传播,可用200~300倍五氯酚钠或10%~30%硫酸铁加1%硫酸铜浸枝条。在平时的管理中,要注意合理灌溉,注意排水,控制氮素营养,多施磷钾肥,增强树势。枝条生长旺盛时要及时摘心及除副梢,防止枝叶徒长,还要注意调节架面枝蔓,保持通风透光的良好树体结构,降低田间湿度。
 
  3.3 药物防治
 
  3.3.1 果园卫生
 
  修剪后,要彻底清园,将落叶、修剪下来的枯枝病穗及主蔓上刮除的粗皮等病残体扫净烧毁,并全面喷一次铲除剂,药剂可用3~5波美度石硫合剂。春季萌芽前剥除主干老蔓翘皮,涂上涂白剂(石硫合剂残渣或原液1份加生石灰3份,兑适量水调成糊状)。春季芽鳞萌动未见绿时再喷一次2~3波美度石硫合剂,并对地面、架面全面喷雾,以消灭越冬病源。
 
  3.3.2 新梢生长至开花期
 
  此期不宜用波尔多液,尤其是展叶后第1次喷药。展叶后可选用50%多菌灵1000倍液喷布,80%大生M45 600~800倍液,25%施保功2500倍液,40%福星8000~100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轮换用药。
 
  3.3.3 开花至幼果期
 
  此期可选用78%科博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80%大生M45600~8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1500倍液,也可每隔10~15d喷一次波尔多液,为了避免常用波尔多液会诱发红蜘蛛等虫害,可与甲基托布津、百菌清、代森猛锌等药交替使用,同时还可兼治炭疽病、白腐病等病害。
 
  3.3.4 采收后
 
  桂南地区葡萄的各物候期都比较早,果实采收完一般在6月底7月初,此时正值高温高湿的天气,因此采果后仍要注意黑痘病的防治,以免对第2季果以及第2年果的生产造成影响。此期可采用2∶1∶200波尔多液,于枝叶的正反面全面喷布,也可用80%大生M45 600~800倍液、科博500~600倍液等喷施。
 
  3.3.5 第2收果生产期
 
  桂中南地区的第2收果生产一般于8月中下旬修剪并催芽,于9月上旬萌芽,此期如遇雨水多的年份仍要注意黑痘病的防治,具体操作方法可参照第1季果的管理。对于葡萄黑痘病的防治,一定要做到雨前预防,雨后必治,无病早防,防重于治。用化学药剂时也要注意药剂的轮换使用,避免病原菌对药剂产生抗药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