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综合试验站
刘晓 陈建
西昌市位于四川省的西南部,紧邻云贵高原,海拔高度1590米左右,发源于拖乌山的安宁河流经该市,大部分乡镇和行政区域地势平坦,占据了安宁河流域中上游的核心地带。西昌具有典型的低纬度高原气候特征,一年四季气候凉爽温和,干湿季分明,5-10月为每年的雨季,其余时间为旱季,年日照时数约2418h,月平均昼夜温差9-14℃,年降雨量约973.8mm,因此多种农作物在此地表现品质好、产量高,特别是水果等特色经济作物具有明显的发展优势。
西昌葡萄种植历史并不长,从上个世纪90年代末至今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上世纪90年代末至本世纪初为第一个发展阶段,主要种植酿酒葡萄品种和巨峰,其中酿酒葡萄发展相对集中,由企业自主建园和引导部分农户种植,面积约1000亩左右,而巨峰葡萄种植比较零散,属农户自发的试验性种植行为,面积小且多为露地栽培,由于雨季风大,霜霉病危害十分严重。
2005-2012年为第二个发展阶段,这段时间内红地球取代了巨峰,避雨栽培模式在当地逐渐兴起。由于红地球产量高、品质好,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形成了以川兴和西乡为中心的两个主产地乡镇。2012年至今为第三个发展阶段,近6-7年来,西昌全面转向以发展克瑞森葡萄产业为主,且每年以1-2万亩的速度增长,目前已形成10万亩以上的种植规模,一举成为了全国最大的克瑞森单一性品种集中产地。葡萄种植现已成为西昌支柱性产业,同时也是当地农户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
克瑞森无核葡萄属于晚熟品种,其选育地为美国加州,根据笔者这些年的观察了解,该品种对气候环境的要求比较严格,其中最重要的是两点:一是生长周期要长。从萌芽到落叶的生长周期不能达到8个月以上,植株光合营养物质积累就不够,花芽分化会比较差;二是昼夜温差要比较大。该品种要求月平均昼夜温差要达到近10℃左右,否则净光合积累物不够,也不能使得花芽分化良好,达到正常产量的要求。由于葡萄周年生长周期相对较短,因此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不能很好地满足克瑞森花芽正常分化要求,具体表现为花芽少、产量低;在我国南方大部分葡萄产区,如长江流域、华南及四川盆地等,葡萄生长周期内昼夜温差较小,年日照时数偏少,具体表现为植株徒长,成花不易,产量较低,或者着色不好。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我们认为克瑞森在我国比较适宜发展的区域应该在低纬度、高海拔地区,最适宜种植区域应该是西昌及云南海拔1400-1700m的范围内。实际上,根据我们的规划要求,以西昌为中心,包括安宁河上游的冕宁及下游的德昌是四川发展克瑞森葡萄产业的最适宜种植区域,该品种在安宁河流域及其附近河谷地带表现出了特别丰产和优质的特征。
按照一般规律,引进品种都应该选择在与其原产地或选育地气候类似的区域发展。我们将西昌的气象数据与美国加州比较,发现这两地除了降雨量差异比较大之外,其余数据都极为相近,如年均温西昌17.8℃,美国加州17.2℃,特别是一年当中气温变化规律极为近似,生长周期都比较长,昼夜温差也都比较大(见下表1、2)。
西昌地区葡萄的萌芽期为3月上旬,叶片枯黄期为12月中旬,漫长的生长季以及月均昼夜温差9-14℃的优势为克瑞森葡萄叶片净光合物的积累创造了优异的外部条件,因此,该品种在当地花芽分化极为良好,即使是留1-2芽的短梢、超短梢修剪也能够确保花量充足,产量很高,这是国内其它产区所不具备的优势。西昌地区的农户也正是利用上述两个外部条件优势,将产量做得非常高,亩产量普遍在2500-3000kg,相当部分甚至在亩产4000kg以上。能够获得极高的单产,这是克瑞森在当地被农户推崇的主要原因,也是产业发展的最大优势之一。相对较高的产量,一定程度上推迟了克瑞森葡萄的成熟期,当地克瑞森完成转色及成熟上市一般在10月下旬-11月下旬,这个产品供应档期在国内具有比较大的竞争优势,因为这个时期北方葡萄基本已下架埋土防寒,而南方最晚熟的品种一季果在国庆节之前已采收完毕,广西、云南等地的二季果又大多还没有成熟,因此可以说产品供应档期的单一性、独特性是西昌克瑞森葡萄的另一个突出优势。据一些农户介绍,8-9月份全市80%左右的葡萄园就已经被来自全国各地的客商付与了定金,今年的包园价大多在每斤9-9.5元;到了10月底至11月份,国内各地客商云集西昌购买克瑞森葡萄。
近年来,这种难得一见的购销两旺现象极大促进了该品种的规模化种植与发展,产业显示了强劲的上升趋势。近几年西昌地区克瑞森葡萄产业的迅猛发展,引起了当地政府部门及许多相关企业、大户的高度重视,关于这个产业发展到何种程度较为适宜是大家讨论最多的问题。由于钢架棚的投入十分巨大,每亩近3万元的投入对于企业、个人来说都不是一个小数字,也不是一个可以忽略的问题,因此需要认真思考和对待。目前,按照保守的估计西昌克瑞森葡萄种植面积已达到10万亩以上,该市业已成为四川葡萄栽培面积第一大县(市),产业发展的风险已到了一定水平,但是,由于档期供应的优势国内独一无二,其竞争力十分明显,我们的看法是需要稳定目前种植面积,同时认真调研国内外市场,确定下一步是否继续扩大栽培;如果今后2-3年内新投产的克瑞森葡萄园还能够维持目前销售价位,可以考虑继续扩大到15万亩的规模。克瑞森葡萄具备留树保鲜、延迟采收、分批上市的优点,而且比较耐贮藏运输,因此其自身市场竞争优势也非常突出;此外,随着西昌雅西高速公路的开通和成昆客运专线的建成,产业发展具背了更大的潜力。克瑞森葡萄产业过于快速的发展,必然会产生一些矛盾与失误,根据近年来我们在西昌调研了解的情况,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种植密度过大。普遍的行株距1.7×0.5m明显栽培过密,因为克瑞森本身是一个树势较旺的品种,种植密度太大带来的问题很多,如白粉病加重、树势徒长、冬芽逼暴等;(2)架型不合理。西昌葡萄架型普遍选择V型架,该架型最大的问题是穗梗容易扭伤,导致穗梗白腐病、灰霉病感染非常严重、普遍;选择T型架或平棚架,让果穗自然悬垂可以避免这个问题;(3)幼树整形措施不当。一年生苗木大多为直立生长,这使得顶端优势过甚,基部花芽分化不良,因此一些葡萄园第二年产量太低,经济效益不好;建议拉大株距,令主蔓平行地面延伸,分段摘心,促使基部花芽提早分化,确保第二年丰产;(4)不使用萌芽剂。尽管当地普遍采取短梢修剪的方法,但是如果不适用萌芽剂催芽,新梢萌发将很不整齐,这会使得后期田间管理麻烦极大。克瑞森葡萄坐果量本来就高,如果一块地里新梢之间物候期不一致,施肥、用药效率就会明显降低,最终果穗着色不整齐,商品质量将明显受损;(5)风灾防控不力。每年雨季来临和结束期间,当地河谷风比较猛烈,因此许多葡萄园叶片组织挫伤、擦伤很普遍,这会严重影响光合效率和水分蒸腾,对产量品质造成比较大的损失,也使得留树保鲜难以实行,因此建议位于风口的葡萄园设置防风网挡风;(6)叶片缺镁黄化。过度使用钾肥,目的是促进果实上色,但是这导致植株生长后期镁元素吸收不好,缺镁黄化现象十分普遍。建议花期前后补足钙镁等中量元素,后期根据需要适度施用钾肥,避免钾肥过量抑制镁的吸收和叶片黄化;(7)白粉病难以控制。过密的栽培和过高的产量,客观上使得白粉病常发多发,难以防控,加上西昌花期和幼果期风灾频繁,使得气传性病害极易爆发危害;建议采取统防统治、群防群治的方式预防白粉病的发生;(8)产量太高使品质受到影响。尽管西昌拥有其它地区难以比拟的气候环境优势,但产量也不能没有限制,我们认为亩产量控制在2500-3000kg是比较合理的水平,如果继续增加单产,品质可能会直线下降以至于失去控制。单产太高带来的问题非常多,比如果皮变薄、果粉减少、病害加重、着色困难、促进上色的手段失效等,最后可能会失去信用、失去订单。根据我们综合了解的情况来看,产量过高是目前众多农户葡萄园主要的问题所在,也是最难以纠正的错误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