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葡萄葡萄酒产业网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管理平台
网站总访问量:10219100人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会议信息
网站广告
北方温室葡萄灰霉病的防治 [2013/6/24 17:33:02] 来源: 作者:Admin
"

 

 

北京综合试验站
张国军
 
 
  北方温室葡萄在谢花后常会发生灰霉病的危害,不同年份之间危害程度不同,当通风、透气不好时,很容易流行灰霉病,如若管理不善,几天内会使所有果穗感病而导致当年葡萄绝收。面对今年特殊的天气,特提请注意防治温室(或其它设施)葡萄灰霉病的危害。
 
  1 发病条件
 
  1.1 浸染源
 
  该病以分生孢子和菌核在土壤中越冬,以菌丝体在树皮和冬芽中越冬。该菌的寄主较多,其它果树、杂草、蔬菜、花卉等均生此病,因此该病的初次浸染源十分广泛。
 
  1.2 低温
 
  今春温度持续偏低,北京地区的露地葡萄萌芽期较常规年份推迟了20d左右,病菌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是18~20℃。
 
  1.3 高湿
 
  低温天气里,为了保持温室内的温度,种植者常常缩短通风时间或减小通风口,至使温室内的通透情较差,相对湿度增大。另外,今年春季夜间温度极低,常在棚膜内侧结露,并形成水滴低落到葡萄枝叶或果穗(花序)上面,早上轻轻摇动葡萄架会有大量水滴滴落。通常当湿度超过94%、清晨植株上有水滴时,葡萄灰霉病会大发生。
 
  1.4 伤口
 
  葡萄生长季节常规管理会形成较多伤口(如扭梢、摘心、摘除卷须等)。今年棚膜内侧易结露,并形成水滴,白天气温升高很快,在有水滴的部位经常发生热伤害,形成坏死组织。另外,温室葡萄谢花后,残留的花药、花丝及枯萎的花帽在高湿条件下更不容易从果穗上脱落,加重了该病发生的几率。在坏死组织(热伤害、扭梢、摘心、卷须等)和谢花后果穗上留下的干枯残体很容易发生灰霉病。因此,今年具备温室葡萄灰霉病大发生基本条件。
 
  2 染病症状
 
  病菌常在枯萎的帽状体、雄蕊和发育不全的果粒等部位发生,湿度大时,干枯组织上有清晰可见的绒毛状鼠灰色霉层。随后进一步侵染果梗和穗轴,形成褐色的小型病斑。病果初生凹陷小斑,后扩大蔓延全果腐烂,先在果皮裂缝处产生灰色孢子堆,后蔓延到整个果面,使整个果穗产生绒毛状鼠灰色霉层。花序感病后,初呈淡褐色水浸状,后变暗褐色(或黑色)软腐,最后萎缩、干枯、脱落。
 
  3 防治措施
 
  3.1 加强通风,减小湿度
 
  及时打开通风口放风,温室最好能够上(顶部)下(北墙、前底角)均有通风口,适当降低棚内温度也要减少湿度。
 
  3.2 加强栽培管理,防止架面郁闭
 
  ①扩大株行距,理想的葡萄架面单侧新梢生长空间要达到1.2~1.5m,换言之,新梢不交叉时株距要达到2.4~3m时才能形成良好的通透性,新梢交叉的株距也要在1.5m以上,当前北方温室葡萄的栽植密度过大。
 
  ②及时引缚新梢并清理副梢,在副梢处理时尽量选择晴好天气并在通风时进行,使用剪刀操作,以减小伤口。确保有斑驳的阳光透射到架面下。
 
  ③及时摘除果穗附近的老叶,保证果穗通透性良好。
 
  3.3 清除染病部位
 
  在发病初期,及时剪除染病花穗、病果粒,防止病菌孢子飞散传播。
 
  3.4 减少土壤湿度
 
  及时清除套种的各种蔬菜、水果(草莓等),保持土壤相对干燥。根据天气情况,可适当晚灌坐果水(最好在第1次疏果之后),如进行灌水,要选择晴好天气进行并及时松土或用草(草席)、农膜覆盖土壤,减少棚内湿气上升。
 
  3.5 及时梳理果穗
 
  将残留在果穗上的枯死残体及时振落或清除,及时疏果、套袋,最好在浇水之前完成第一次疏果。
 
  3.6 有效药剂防护
 
  开花前和套袋前分别喷药1~2次进行保护。防治灰霉病的保护性药剂有:福美双、科博、扑海因等;内吸性杀菌剂有多菌灵、甲基硫菌灵、嘧霉胺、戴挫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