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葡萄葡萄酒产业网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管理平台
网站总访问量:10219211人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会议信息
网站广告
河西走廊酿酒葡萄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2018/7/22 15:58:21] 来源: 作者:Admin

兰州葡萄综合试验站

郝燕

 

  为了贯彻落实甘肃省葡萄酒产业发展规划精神,深入调研葡萄酒产区产业发燕尾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加强对全省葡萄酒产业发展的协调指导,兰州综合试验站2018年初对甘肃省河西走廊嘉峪关、张掖、武威三市葡萄产业情况进行了调研。

 

  调研组以现场考察、座谈交流、听取汇报等形式,对甘肃省酿酒葡萄主要生产企业、种植基地、葡萄酒庄及葡萄酒产业相关企业进行了调研,主要调研对象有紫轩酒业有限公司,祁连葡萄酒业公司、国风葡萄酒业公司、威龙葡萄酒业公司、莫高葡萄酒业公司等大型葡萄酒公司,并对近年发展起来的葡萄酒庄汉水津亭酒庄、腾霖紫玉酒厂、夏博岚葡萄苗木繁育基地、38度酒庄、北冰红酒庄、香酩酒庄进行了调研,此外参观了民勤农户酿酒葡萄种植基地,并对武威市林科院葡萄酒检测中心苗木繁育中心、寿鹿山葡萄皮渣深加工项目进行调研。

 

  通过调研我省目前酿酒葡萄主要集中在嘉峪关、张掖、武威三市区,酿酒葡萄生产面积有30万亩,主要的酿酒葡萄生产企业有紫轩、祁连、国风、莫高、威龙、皇台等7家,近年发展起来的小酒庄已初具规模如北冰红、38度酒庄、香酩酒庄等,新发展的小酒庄各具特色,并在生产中发挥一定的作用,如38度酒庄的月上红崖干红已在近期国际展会中得银奖,夏博岚酒庄引进了国外一系列优良嫁接苗木,共计43个品种76个品系,并引进4个抗寒葡萄品种瑞托斯、卡本内维洛斯、尤琉和索莱丽,新品种和优系的的引进可以为酿酒葡萄产区发展提供优质的苗木接穗来源。通过4天的系统调研,发现在我省酿酒葡萄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品种区域化问题突出

 

  品种区域化滞后,品种结构欠合理。因我省在酿酒葡萄种植区划方面从未开展过系统研究,无法科学合理的给酿酒葡萄种植企业提供正确指导,各产区内栽培品种结构不合理、品种混杂、品系不纯等问题突出。酿酒葡萄主要以赤霞珠为主,占到酿酒葡萄总面积的45%。品种结构不合理,造成了葡萄酒产品结构的不合理,目前全省葡萄酒产品中80%以上是干红葡萄酒,葡萄酒产区个性、产品同质化问题突出,典型风格缺乏,市场竞争力差。

 

  解决对策:开展品种酿酒葡萄区域化研究,并开展品种对比试验研究,积累生产经验,产区各企业间酿酒师与种植人员增强相互交流。

 

  2 葡萄原料基地品质与经济效益的矛盾突出

 

  我省葡萄种植中以大型国有企业基地为主,葡萄园面积超过1万亩的基地有紫轩、莫高、祁连、国风、威龙,基地面积过大,在种植管理过程中需要投入的资本、劳力大大增加,在实际操作中很难做到精细化管理,生产高品质葡萄原料。而占全省面积84%的武威产区,其中50%的基地是农民自主建设基地,河西走廊生产高品质酿酒葡萄要求产量不超过800公斤/亩,在这种情况下农民追求高产量高效益,一般亩产都超过1200公斤,甚至2000公斤,葡萄原料品质达不到最佳的要求,因此,酿酒葡萄品质与经济效益的矛盾非常突出。解决对策:发展大产区,小酒庄,以小型酒庄自有基地为主,生产高品质酿酒葡萄原料。农民自有葡萄基地实行优质优价,拉开葡萄品质的单价差距,以鼓励农民种高品质酿酒葡萄原料,提高高品质葡萄原料的单价,保证农民的收益,农民从追求高产到追求高质。

 

  3 葡萄基地建设中标准化、简约化、机械化应用欠缺

 

  甘肃河西走廊酿酒葡萄栽培中常用的架形是多主蔓扇形和多蔓水平V形架形。多主蔓扇形在实际生产中由于修剪复杂,枝蔓多,造成架面架闭,病虫害发生,枝蔓成熟度差,致使枝条冬季抗寒性大大降低。并且随着栽培年限的延长,枝蔓结果部位上移,下部光秃,造成产量下降,品质下降,并给埋土防寒带来了困难。多主蔓扇形由于架面太低,下部葡萄光照下均,葡萄结果部位下降,导致葡萄病虫害滋生,且由于V形架急架面较宽,给机械化作业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因此急需引进省工省力、简约化修剪,便于埋土防寒葡萄树型,提高葡萄枝条营养储存能力,提高树体冬季抗寒抗冻能力,同时要便于标准化、机械化操作。

 

  解决对策:建立酿酒葡萄新架形示范基地,以省工省力简化修剪的单臂篱架单主蔓倾斜“厂”型架式为主,通过简化修剪、土肥水管理、产品质量控制、病虫害综合防控等配套栽培措施,严格按照通风带、结果带、营养带的“三带管理”进行整形修剪,生产着色一致、糖度一致的高档优质葡萄原料。配套增施有机肥、省工省力短梢整形修剪、病虫生态防控、轻简化、机械化和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果园综合生产能力和质量安全水平,达到省工省力、抗寒、标准化栽培的目的。带动全省酿酒葡萄园整体管理水平和质量、效益的提高。建立起优质、稳产、安全、增效的标准化生产技术与管理体系。

 

  4 冻害问题依然突出

 

  河西走廊酿酒葡萄产区处于冬季埋土防寒栽培区内,冬季埋土、春季去土需要花费极大的人力和物力,增加葡萄种植成本500/亩,按目前情况计算,全省每年埋土用工费用达9000多万元。且冬季埋土防寒对枝蔓造成损伤,河西走廊的冬季低温冻害对葡萄的生长、成熟、糖分积累和根系的越冬产生较大的危害,影响葡萄的产量和品质,给各酿酒葡萄种植企业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损失。除冬季埋土防寒以外,近年来,突发性早霜、强降温等自然灾害也较为频繁,对生产带来了很大的危害,致使葡萄产量受到了很大的损失,部分品种甚至绝产。总之,冻害是目前制约甘肃酿酒葡萄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之一。河西走廊的冬季低温冻害及春季的晚霜冻害对葡萄的生长、成熟、糖分积累和根系的越冬产生较大的危害,影响葡萄的产量和品质,给各酿酒葡萄种植企业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损失。冬季埋土、春季去土对枝蔓造成损伤,且需要花费极大的人力和物力,增加了葡萄种植成本。

 

  多数酿酒葡萄基地在引进葡萄品种时,仍以扦插苗为主,抗砧嫁接苗的应用受重视程度不够,造成了品种退化、病毒病发生,导致产量、质量降低,直接导致葡萄酒的产量与质量下降,从而影响甘肃省葡萄酒产业的市场竞争力。解决对策:

 

  (1)加强抗性葡萄砧木的引进、筛选研究,新建设葡萄苗以嫁接苗为主。引进先进的抗性葡萄砧木品种与主栽品种进行绿枝嫁接,以常规扦插苗为对照,研究嫁接对酿酒葡萄品种特性及品质特性一的影响,以筛选适宜在河西走廊酿酒葡萄产区发展的最佳抗寒砧木品种组合,提高酿酒葡萄品种的抗寒性。通过引进抗性葡萄砧木,加强酿酒葡萄品种区域化与砧木选育和筛选,引导培育、推广嫁接苗建园,为产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2)提高葡萄田间管理综合管理水平,以提高葡萄枝条的抗冻能力。埋土防寒厚度按标准进行。

 

  (3)提高河西走廊酿酒葡萄产区基本防霜冻意识,以常规防霜为主,将秋季修剪的葡萄枝条堆积在地头,加农家肥牛羊粪加自制烟雾弹,在早晚霜来临时密切关注天气预报,安装田间温度自动测定系统,随时根据气温进行点烟防霜,能起到很大的防霜效果。

 

  5 基层专业技术人员专业技能有待提高

 

  目前基层种植酿酒葡萄技术人员相对缺乏,基地种植人员长期在生产第一线,外出接受培训的机会相对较少,对于新品种新技术的更新能力相对滞后,加强基层科技人员和果农的技术培训,转变生产观念和思路、创新培训模式,促进河西走廊酿酒葡萄高品质标准化酿酒葡萄产业发展。

 

  我省酿酒师从业人员相对也比较缺乏,专业酿酒技术有等提高,对外合作交流机会比较少,目前通过国家高级酿酒师资格只有5人,远远不能满足大产区酿酒的需要。对策建议:强化技术培训,提升产业科技水平。采取室内课堂培训与生产季节酿酒葡萄基地现场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培训我省酿酒葡萄生产基层栽培管理技术人员和果农,提高我省酿酒葡萄苗木培育、土肥水管理、合理修剪、质量安全控制、病虫害综合防控等田间综合管理技术。同时将我省酿酒师加强国内外的交流与合作,开展产区酿酒技能大赛等活动,提高酿酒师的专业酿造水平。通过政策补贴鼓励企业引进酿酒高级人才。

 

  小结:本建议仅仅是针对栽培及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的建议,在实际生产中,由于甘肃河西走廊酿酒葡萄地处冬季埋土防寒区,生产中存在的问题非常多。附件中为宁夏葡萄产区的具体补贴政策,请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