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综合试验站
刘晓
2017年9月初,参加完在日本千叶县召开的国际果树生长调节剂学术会议之后,我们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的几位同仁随后组团对日本葡萄产业进行了为期3天的学术考察。在这短暂时间内,我们带着问题出发,先后考察了山梨县笛吹市石和町、甲州市胜沼町的葡萄基地,拜访了志村葡萄研究所、日本国立果树研究所东广岛分部,深入实地了解了日本种植鲜食葡萄的一些经验和做法,以及日本开展葡萄选育种的目标、技术路径及方法等。本次学术考察活动对本人原有的一些惯性思维和技术发展理念触动很大,体会十分深刻,对自己今后继续从事葡萄科研和指导生产实践有非常正面的意义,在此针对日本葡萄栽培技术方面的特点进行阐述分析,同时谈谈本人的一些心得体会,以供有兴趣的产业界同仁参考。
1 大树形整形方式占据主要地位
在山梨县的几个葡萄主产区,注意到葡萄树形均采取了大树形的整形方式,葡萄主干高度约2米,一级主蔓、二级和三级主蔓分布于平棚架架面之上,其中一级主蔓为一字形,也即主干以上一边走一个一级主蔓,长度约23-25m;二级主蔓垂直依次分布于一级主蔓两侧,呈鱼骨形,并且靠近主干附近的二级主蔓一般往主干方向折返回来,折返点大约距离一级主蔓2.5m,尽量均匀地占据整个架面;三级主蔓一般较短,它们也均匀地分布在二级主蔓上。这样,通过逐渐分级的方法,使结果母枝基本均匀地分布于架面上。大树形一般经过5-6年的间伐逐渐成形,每株葡萄占有的架面呈长方形,长约46-50m,宽约9-10m,平均每亩地最终只保留了1.5-2棵葡萄树。通过现场考察,感觉日本方面将大树形整形方式几乎做到了极致,这样的树形使得葡萄树势得到了极大缓解,这从树上分布的结果枝粗度明显可以看得出来,无论哪个品种,结果枝粗度均与筷子相仿,结果枝上面的副梢仅仅抽出2-3片叶就难以为继了。反观我们国内各个产区,特别是南方温暖湿润的产区,花了太多的功夫浪费在了枝梢管理上,特别是结果枝摘心、副梢的反复处理等,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2 平棚架是占据统治地位的主流架型
在日本山梨县和东广岛市,我们注意到葡萄栽培的架型基本上是平棚架,不仅鲜食葡萄如此,而且甲州市胜沼町栽培的大量酿酒葡萄品种也基本采取了这种架型,连绵3万亩的葡萄平棚架布满整个山谷,一眼望去似绿色海洋。日本葡萄主产区与我国南方类似,夏季高温高湿是不利于葡萄优质生产的两个主要限制因素,如何做好降温排湿,是葡萄栽培上必须解决的两个主要矛盾,而平棚架是解决这两个主要矛盾最好的方式。主干2米以上的平棚架,园区内通风带宽阔,空气流通顺畅,降温排湿可以达到最佳效果。反观我国南方不埋土区域,关于葡萄架型还有很多的争论,但从降温排湿效果来看,平棚架应该是没有争议的最好架型。从大树形的整形要求出发,平棚架也是唯一比较适宜的架型。平棚架上的水平叶幕,同时可以最大发挥叶片光合功能作用,因为我们注意到,平棚架面上的所有叶片(包括较小的副梢叶片)都是基本朝上的,而且都有一个朝上的倾斜角度。平棚架可以很好地分离葡萄叶幕和果穗,生长后期悬垂的果穗通风良好,遮阴适度,处于最佳的微气候环境,有利于果穗管理和病害防控。干高2米以上的平棚架,确实带来了枝梢与花果管理操作上的不便,但是日本山梨县的一些产区为田间操作人员都配备有便携式站立台,站立台由铝合金管焊接而成,非常轻,呈四方形,边长80cm,高度40cm,一个角上有把手,便于田间工作人员携带和移动,工作时直接站在站立台上即可。
3 中长梢修剪是主要的修剪方式
在大树形和平棚架栽培模式下,注意到日本产区大多采取中长梢的冬季修剪方式。一般来说,每个三级主蔓构成一个枝组,自成一个能够自我更新的小体系。该枝组发出的结果母枝均留6个节位修剪,这些结果母枝呈扇形分布,均匀占据一定的架面空间,有点类似于传统的扇形整枝技术平放到平棚架上的做法,总之一句话,要求所有的结果母枝尽量均匀分布于架面。长梢修剪,可以起到缓解树势的效果,而6个节位的结果母枝,保留顶端抽出的结果枝不进行摘心处理,令其无限延长,又使得后面5个结果枝即使摘心以后也不会生长过旺,因为即使肥水偏多,也被顶端的第6个结果枝消耗完毕,这样通过长梢修剪+保留无限延长枝的方式,可以使得树势进一步得到缓解。5个摘心的结果枝,一般都是在果穗以上留6叶摘心,这样主梢叶片10枚,加上副梢叶片约12枚,一个果穗将近22枚叶片养育,果穗发育成熟就有了充分保障。
4 精细化整形与膨大是主要的花果管理方式
由于日本葡萄主产区大多是多雨潮湿之地,因此该国各产区一般都选择欧美杂交品种为主栽品种,其中巨峰系仍然占据非常大的比重,近年来阳光玫瑰的发展也呈明显的上升之势。从消费习惯出发,当地市场最喜欢的还是大粒型的品种和大的果粒,因此栽培技术也就致力于追求如何尽量把果粒做得越大越好,具体操作上也就必然追求两点:一是严格控产,并且将果穗修得很小而单个果粒尽量达到最大化,二是不限制使用赤霉素等天然植物激素的次数和浓度,进一步帮助实现果粒大型化目标。田间实地考察学习时,了解到日本葡萄管理上花费成本最多的就是人工对花穗的整形和果穗的疏果上,这两项工作都需要雇用较多的人手完成。我国南方地区也在大量种植欧美杂交品种,技术上也在向日本方面学习,但是由于受限于激素保果膨大副作用影响,粗梗、掉粒等问题一直无法解决,因此在激素应用和果粒膨大上一直瞻前顾后,裹足不前。从这次学习了解的情况来看,我们的主要问题还是树势过旺,因为实地观察注意到,当1亩地只种1-2株葡萄时,树势将极大缓解,结果枝非常纤弱,而应用激素处理果穗副作用也就相对较小,也就是说树势越弱、枝条越细激素副作用就越小,因此,一句话可以总结日本方面种植巨峰系等葡萄品种的经验,就是:“枝条做到极弱,果粒做到极大”。在与日本的两位葡萄育种专家志村富男和佐藤明彦交流过程中,他们均提到了大粒型品种是他们选育新品种的主要目标,其中志村富男提到他主要以魏可为亲本和对照品种,追求选育出能超过魏可的新一代品种,无论如何使用激素处理都可以;而佐藤明彦提到他们葡萄选育种目标就是以巨峰为对照,要求新品种新材料的单粒重必须超过巨峰,否则毫不犹豫地直接予以淘汰。
5 机械化耕作是土壤管理的常规操作方法
由于葡萄园的极端稀植模式,这也为日本葡萄园土壤及根系管理实现机械化操作提供了便利。据日本种植方面专家介绍,土壤每年秋季施1次农家肥,折算下来大概每亩用量为1吨,以牛粪为主,通过旋耕机翻入土壤,土壤机械耕作层厚度约10cm,这样就不会对根系造成损害。生长季节期间,每隔一段时间轻度旋耕一次土壤,一般是当地面杂草高度约10-20cm时进行旋耕粉碎,让杂草还田,保持地面干净和通风;此外,每个关键的物候期地面撒施化肥,然后通过贴近地面安装的旋转喷头洒水,帮助化肥融入土壤,辅助根系吸收利用。由于绝大部分葡萄园都是露地栽培,霜霉病防控压力大,葡萄园使用波尔多液的频次和数量较大,葡萄园面临着土壤铜含量超标的风险。日本大部分耕地都是由火山灰积淀而成,因此一般土层都较深厚,土质也比较肥沃,排水良好,因此葡萄生长势都比较健康良好,这是该国发展葡萄种植业的主要优势。
6 套袋及定期喷药是病虫害防控主要措施
良好的栽培方式方法,为葡萄病虫害防控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日本主产区的葡萄园由于采取了极端的稀植模式,合理的平棚架型,以及枝梢生长势的良好控制,使葡萄园地上部病虫害发生率大为降低;大多数葡萄园又位于丘陵或河谷的缓坡地带,土层比较深厚、疏松,因此排水条件也比较好,这使得葡萄裂果现象大大减轻,果实病害发生率也就明显较低。此外,花穗与果穗修剪得当,穗型都比较小,因此果粒生长发育空间有保障,喷药保护比较到位。果穗二次膨大以后,一般就进行喷药保护和套袋,随后以喷施波尔多液预防霜霉病为主,田间可以看到叶片、树干、枝蔓、果袋等上面布满蓝色波尔多液,可见该药剂用量不小。预防鸟害主要以鸟网为主,有的则在果袋上加一张硫酸纸防鸟危害。喷药关键物候期为:3-4叶、6-7叶、9-10叶、12-13叶、15-16叶、套袋前、套袋后等,每年喷药7-8次。
致谢: 日本考察学习期间得到了本体系郭修武团队、白先进团队各位老师的大力协助,在此本人一并表示衷心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