酿酒葡萄栽培岗位
张振文 乐小凤 于咏 谢沙
红地球葡萄属欧亚种,原产美国,因果实红色、肉质硬脆甜而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目前已成为我国葡萄栽培业中仅次于巨峰的主栽鲜食品种。负载量是影响葡萄果实品质的重要因素,在草莓、苹果、桃、杏和梨等树种上已有较多的研究报道。生产中追求高产会引起果实品质下降,甚至造成树势的衰弱。有研究认为适当控制负载量可改善葡萄品质,但负载量过大则会降低葡萄浆果的营养成分。不同葡萄品种在不同地区的适宜负载量也不同,豆一玲等认为霞多丽葡萄在新疆部分产区适宜负载量在700~1000 kg/667 m2,周敏等认为红地球葡萄在湖南新建村最适负载量在1300~1350 kg/667 m2。陕西渭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鲜食葡萄栽培区,研究适宜该地区的负载量对提高红地球果实品质有重要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试验在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下吉镇进行, 年辐射量约为4.9×109~5.8×109 J/m2•a,年平均降雨量约为533~709 mm,年平均气温在5.4~13.5℃,日照时间约为2200 h,无霜期为199~255 d,属于暖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供试品种为6年生红地球(Red Globe),株行距1.0 m×3.0 m,Y形架,单干双臂树形,采用南北行向、V形叶幕、避雨栽培模式。
1.2 试验设计
试验于2015年进行,由低到高共设置3个负载量水平,即 680kg/667m2(T1)、1360 kg/667m2(T2)和2040 kg/667m2(T3)。每个处理在田间随机选长势基本相同的50棵植株,各处理重复3次。当果实成熟时,各处理随机选取20穗,其中8穗由专业培训的15人进行感官品评实验,剩余12穗用于果实理化指标的测定。
1.4 指标测定
从12穗中随机选100个果粒,用电子游标卡尺测果粒横纵径和果穗长宽,果实单穗质量及单果质量采用电子天平测量,果实硬度使用数显式推拉力计(HANDPI HP-20)测量,果皮色度使用色差计进行测定。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使用手持式糖度计测定,还原糖含量采用斐林试剂热滴定法,总酸含量采用酸碱滴定法,pH值用德国赛多利斯PB-10 pH计测定。总酚采用福林-肖卡法测定,结果以没食子酸计。单宁采用甲基纤维素沉淀法(MCP法),结果以儿茶素计。总花色苷采用 pH 示差法比色测定,结果以二甲花翠素-3-葡萄糖苷计。
1.5 数据处理
每组数据重复3次,采用Excel软件作图, 使用SPSS软件进行Duncan's测验,显著水平p< 0.05。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负载量对果实物理指标的影响
2.1.1 不同负载量对果穗物理指标及产量的影响
由表1可以看出,处理T2和T3的红地球葡萄果穗长宽和单穗质量无显著差异,而处理T1的果穗穗长和单穗质量最大,与处理T2和T3达到了差异显著水平,但果穗穗宽与处理T2和T3间无显著差异。各处理的果穗穗长在27.83~31.07 cm,穗宽在21.68~23.93 cm,单穗质量在1134.20~1325.62 g。可见T1处理可使果穗得到拉长并使单穗质量得到一定程度增加,而各处理的实际产量较理论产量有所增加,且3个处理间达到了显著差异。
2.1.2 不同负载量对果粒物理指标的影响
由图1可见,不同负载量下红地球葡萄果粒横纵径无显著差异,果粒纵经在28.53~29.05 mm,果粒横径在26.25~26.56 mm。处理T1得到的单果质量最小,且与处理T2和T3差异显著,而处理T2和T3的单果质量无显著差异,3种处理的单果质量在11.32~11.54 g之间。此外,3种处理得到的红地球葡萄果形指数在1.08~1.10,处理间未表现出显著差异。3个负载量水平对红地球葡萄果实硬度和果皮色度的影响,处理T1和T3的果实硬度差异显著,而处理T1与T2,处理T2与T3之间无显著差异,处理T1得到的果粒硬度最大,为7.39 N,处理T3得到的果粒硬度最小,为5.45 N。对于果皮色度,3种处理得到的果皮亮度L值在29.75~31.48,黄蓝色差b值在4.64~5.61,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得到的红绿色差指标a值在4.79~8.17,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
由此可知,不同负载量对红地球葡萄果皮亮度和黄蓝色差无显著影响,处理T1得到的红地球葡萄果皮中的红色成分最多,处理T2得到的红地球葡萄果皮中的红色成分最少。
2.2 不同负载量对果实化学指标的影响
2.2.1 不同负载量对果实基本化学指标的影响
由图2可知,处理T2的可溶性固形物、还原糖以及pH值为3种处理中含量最高。各处理得到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16.0~17.5%,还原糖含量在152.24~167.05 g/L,pH在3.93~4.00。其中,3个处理还原糖含量和pH值存在显著差异,而对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处理T3显著低于处理T1和T2,而处理T1和T2间差异不明显。此外,不同负载量水平下总酸含量无显著差异,3个处理总酸含量在3.20~3.22 g/L。此外,3种处理得到的总花色素含量在2.16~2.67 mg/g,各处理总花色素含量差异显著,且以处理T2总花色素含量最高,处理T3总花色素含量最低。
2.2.2 不同负载量对果实单宁和总酚的影响
由图3可知,处理T1和处理T2总酚含量无显著差异,但均与处理T3总酚含量差异显著。单宁含量则表现为随着负载量的增加而下降,且处理T2与T3间差异不显著,但均与处理T1差异显著。3种处理得到的红地球葡萄总酚含量在20.01~22.57 mg/g,单宁含量在12.97~16.64 mg/g。因此,3种处理可影响红地球葡萄的营养品质,处理T2得到的红地球葡萄总酚含量最高,处理T1得到的红地球葡萄单宁含量最高。
2.3 不同负载量对果实感官质量的影响
感官质量评价分为3个方面,果穗和果粒外观(0.1~2.0分)、浆果风味与浆果香气(1.0~5.0分)以及果皮与果肉质地(0.1~3.0分)。由表2可以看出,处理T1得到的红地球葡萄果穗和果粒外观得分最高,处理T2得到的浆果风味与浆果香气以及果皮与果肉质地得分最高,其中在浆果风味与浆果香气得分,处理T1与T2差异显著,但处理T1与T3、处理T2与T3间差异不显著。3种处理得到的红地球感官评价总分排名为:处理T2>T3>T1,且处理T2分别与处理T1、T2间差异显著,而处理T1与T3差异不显著。由此可见,处理T2对于改善红地球葡萄的感官质量效果最佳。
3 讨论与结论
研究表明,在一定负载量下,葡萄果实品质随着单位面积负载量的增加而提升,但树体负载量超过一定范围以后,葡萄的品质反而下降,也会影响葡萄的大小。豆一玲实验结果表明霞多丽葡萄单穗质量随负载量的增加呈现出下降趋势;符晓敏等以火焰无核葡萄为实验材料也得到了相似结果。本试验中红地球葡萄单穗质量在T1负载量时达到最大,T2和T3处理之间则无明显差异;红地球葡萄单果质量随负载量的增加而增加,与其他学者的研究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可能是负载量水平设置梯度、葡萄品种或环境条件差异所致。
一般认为,负载量下降导致葡萄果实还原糖含量上升,含酸量降低,总酚和花色素含量呈上升趋势,而史祥宾等研究发现,不同施肥方式下,巨峰果实总糖和总酸随负载量不同呈现出不同的规律。因此,负载量对果实质量的影响因葡萄品种、施肥方式、气候条件等表现出不同的规律。本试验中不同负载量水平下总酸含量无显著差异,处理T2总花色素含量最高,处理T3总花色素含量最低。处理T2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还原糖含量、总酚含量、浆果风味与浆果香气以及果皮与果肉质地最佳。
在不同地域,不同管理模式下,不同的葡萄品种最适负载量存在差异,且同一品种在不同地区的最佳负载量也存在差异。对于红地球葡萄,周敏等认为湖南地区以负载量1300~1350 kg/667 m2为宜;吕洪兰等认为新疆红地球葡萄最佳负载量为结果枝/营养枝为1:2或1:1。
而本试验结果表明,渭北地区红地球葡萄最适负载量为1360kg/667m2,结果枝:营养枝是8:9,接近1:1,与前人研究结果类似。
综上所述,渭北地区以中等负载量处理果实品质最佳,果实还原糖、可溶性固形物、总酚和总花色素含量显著高于其余两个负载量处理,且果实感官质量最好。优质红地球葡萄生产,负载量应控制在1300~1500 kg/667 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