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综合试验站
鲜食葡萄品种改良岗位
‘瑞都红玉’是北京市农林科学院选育出的优新葡萄新品种,作为我体系育种研究工作的重要成果之一,历经‘十二五’至今,在体系首席、育种研究室各岗位科学家及大部分综合试验站的广泛区域性试验推动下,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连续多年的适应性、抗性、品质性状等全面的综合评价工作,其在典型香气表现、色泽鲜亮度、成熟期及耐贮运性等方面,均表现不错。但也有不少问题出现,比如果实病害严重、裂果、果粒过小、果实大小粒、涩味偏重等等。这与同期国内市场更新换代表现较突出的几个引进葡萄品种相比,形成了强烈反差,也与我体系很多专家的期望相去甚远。总之,到目前为止,该品种的市场认可度仍然不是很高。笔者作为该品种的主要选育人之一,近几年积极参与了其在北京地区的区域试验评价工作,同时也先后到访了不少引进该品种的地区,实地见到了该品种在不同地区的表现。个人认为,该品种在大多数地区没能充分表现出该品种应有的品质特性,主要问题还是出在栽培环节上,作为相对比较了解该品种特性的技术人员,我们想针对性地分析一下该品种的主要栽培策略,供大家参考。
1 生长势
生长势调控是葡萄栽培的关键与核心,任何栽培措施的选用及应用程度,均要依据具体的生长势状况。不同的葡萄品种有其先天的生长势状态,经多年观察,个人认为‘瑞都红玉’属于生长势中等偏弱的品种,无论是自根苗还是贝达砧嫁接苗均有类似的表现。与和它亲缘关系相近的几个品种相比较,其生长势弱于‘香妃’、‘瑞都早红’、‘瑞都香玉’、‘京秀’,也弱于果实成熟期相近的欧亚种品种如‘维多利亚’、‘粉红亚都蜜’等品种,在我们的观察中,其生长势只稍稍强于‘早玫瑰香’。这是其自身特性,也可能与其生长进程偏早有关,在相同条件下,其萌芽、开花、坐果、转色及成熟均早于上述品种,这种早期较快消耗贮存营养的品种对树体营养的有效运转表现得十分敏感。首先,其依赖更充足的贮存营养,其次也要求当季生长供给的转换相应提前,并能够形成良好供应。因此,任何影响树体贮存营养的不恰当管理,如新梢密度过大、结果量过多、叶片早衰等,均能明显影响到其生长势,比其他品种表现更加明显。此外,在那些春季与夏季过渡过快(葡萄萌芽至开花的时间过短)或生长季前期光照不良(如梅雨季或连阴雨比较集中或过长)的地区,树体贮存营养和当季叶片制造的营养供给常常会出现转换不顺畅的状况,在开花期之前的枝蔓管理、设施通透性调节(光能有效利用、温湿度调控等)、花果管理等栽培措施若无针对性调整时,也会影响到该品种的生长势。
因此,对这种生长势相对较弱和生长启动较早的品种,在栽培策略选择时,要有特殊的针对性措施。建议,(1)种植地的选择或土壤改良程度要加强,主要为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2)定植的株行距应适度减少,尤其是株距(相对于欧美杂交种等生长势强旺的品种),(3)大树形整形时的年有效生长量利用适度减少(即主蔓延长梢根据生长粗度适度延长),树体成形满架的年限会相应增加,但整形期间的树势调控会更趋于合理均衡;(4)滴灌等更高效的肥水供给;(5)相对提前的新副梢和花果管理;(6)采果后相对较长时期的叶片有效保护;(7)越冬期更平稳适宜的温湿度条件等,均应有更为细化的栽培方案。总之,在‘早’字上做足文章,每一项具体活茬儿均应相对更早和更高效地完成为重点,提高树体营养运转的效率,促其生长势的扭转与恢复。
2 成花和结实能力
经十余年的连续观察发现,‘瑞都红玉’在北京地区无论是温室还是露地栽培,其成花性能均良好,在‘顺行水平龙干形’V形架和T形架栽培,采用短或极短梢修剪时,仅有个别年份出现萌芽率偏低的现象,其结果枝率和结果系数均处在相关欧亚种葡萄品种的前列。尤其在北京地区温室栽培(类似于我国南方的长生长季节、温湿度和光照条件)时,其连年稳产性能明显优于‘京秀’、‘粉红亚都蜜’等品种,表明其在相对弱光条件下的成花能力强于一般的欧洲品种群的欧亚种品种,这成为其能在我国更广阔的地区试种的重要有利条件。南方几处区域试验的表现也证实了这一点,尤其在安徽、浙江及广东等地有成花能力均较好。在结果方面,有些年份表现出不同果粒内的种子数量差别较大,当3-4粒种子较多时,果粒表现得偏长椭圆形,果粒也更大;当1-2粒种子的果粒偏多时,则更多为近园或卵圆形果粒,也偏小些。这主要受开花坐果时的气象因素或小环境条件的影响,授粉受精不良时种子数往往偏少。在栽培策略方面, 建议,(1)设施栽培时,每年更换新的棚膜(尤其是国产膜),并且将棚膜的更换时间调整到开花前的1-3周进行,以提高贮存和当季营养转换期间的充足供应和良性衔接;(2)适度提高开花期前1周至花后1周果穗周围和避雨棚等设施的通透性能,高效管理此期间小环境的温湿度,以提高授粉受精质量和坐果能力;(3)适当提早定穗,以集中营养供应果穗,单穗的留果量以60-70粒为宜;(4)单粒重以达到6.5克以上为好(在全国几个示范点看到的单粒重量均过低)。
3 抗性和适应性
作为典型欧洲品种群的欧亚种葡萄,与具有美洲血统的欧美杂交品种,如‘夏黑’、‘阳光玫瑰’等相比,‘瑞都红玉’在耐湿热和耐弱光能力方面有较大差别,在相对弱光条件下,其成花能力虽然强于一般的欧亚种品种,但枝叶同样表现出叶片偏薄、叶色偏浅、节间变长等典型的欧亚种葡萄的偏徒长特性。因此,与欧美杂交品种相比,树形架式及肥水调控等栽培技术的选择上,要与当地的光照、温湿度等关键气象因素达成高度的和谐统一。
建议,(1)选用根系偏旺的砧木嫁接苗定植建园,如SO4、5BB等;(2)改良定植行(或穴)的土壤,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3)提高浅至中层根际区域的土壤通气性,减少主要有效根系分布层的土壤温湿度波动,如采用葡萄(或果树)专用滴灌供水系统供应肥水;(4)采用更为高效的V形或水平叶幕形模式,具体的株距大小可以同欧美杂交品种一样或略小,但每年的主梢延伸长度要根据具体树体生长势状况而定,不能向‘夏黑’、‘阳光玫瑰’等品种那样,当年定植即可长满整个架面,可以随着树 龄的增长,视具体情况逐年延伸主蔓长度,最终架面全部布满。(5)不埋土或雨水较大的栽培区域,在园区规划设计之初,尽可能按集中降雨引起的田间积水深度极值设计园区的灌排系统,尤其是起垄高度和排水系统。以确保集中降雨期间,葡萄树的主要吸收根系分布区域不受积水的影响。
4 果实品质及风味
‘瑞都红玉’的果实品质,在我国葡萄业界内,被公认为香气优雅(玫瑰香型)的典型代表品种之一,加上其肉质偏硬脆、甜酸涩口感风味和谐、外观红色鲜亮、成熟期早和耐贮运性较强等综合特性,可以确定为综合鲜食品质优良,这也正是该品种能够获得新品种审定并在一定范围内被认可的主要原因。但在该品种的区试表现中,也发现了一些不协调或不和谐的因素,如着色过深、口感偏涩、香气表现不稳定或持续期不长,有时还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裂果或果实病害过重等现象。下面分开来说明一下表现欠佳的这些果实特性。
(1)关于裂果,在我们十几年的观察中,无论在温室或露地栽培条件下,该品种几乎没有发现有裂果的现象,结合我们多年在葡萄抗裂果栽培技术(主要在‘香妃’上获得)方面的经验,与土壤水分干湿变化幅度过大有关,尤其是主要吸收根系分布层的土壤湿度不能持续过高直接相关。建议,①调控湿度平稳的首要条件是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具体数值待发表),其自身的强大缓冲能力可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土壤湿度的波动;②其次为高效调控小环境的通透性能,主要根系分布层的土壤不能出现积水或持续高湿现象,在连续阴雨天气里,设施内的小环境空气湿度不能持续过高(果粒表现或枝叶表面有较长时间结露现象)等,可利用无动力排风设备调节环境湿度;③再者,稳定均匀的供水(专用滴灌)和适度的土壤保湿措施(草、桔杆或其它材料的地表覆盖等)。
(2)关于口感偏涩,该品种的口感涩味主要来源于两个部位,一是果皮,二是种子及其附近果肉,其中种子及周边果肉的涩味占据绝对优势。那些品尝起来明显感觉到涩味过重的果实,表明其已经过了最佳食用期。换言之,可能因为一些气象条件或某些栽培因素的干扰,表面看上去该品种还没有成熟,但实际上其种子及周边果肉早已经过渡成熟,并影响到鲜食口感(大多数欧亚种葡萄品种均具有此现象)。因此,我们认为,该品种在新引进地区的正常成熟日期还需要进一步详细观测。据我们的观察,其成熟期与‘夏黑’基本相当或略早。至于,因为某些常规栽培措施与该品种的生长和结果习性不相符的方面,还需要提供更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如前述),尤其是关系到生长势和着色方面的不利影响,尽最大可能加以排除。该品种果皮的涩味,经多年观察和品尝,与整个果肉的甜酸混合后,口感还是比较协调的,不存在过渡偏重的情况。因此,建议,①合理确定该品种的最佳成熟期;②采用更有利于果实转色、并适合当地主要气象因子的架形树形及架面高度;③采用更有利于果实转色和果肉种子成熟相一致的花果管理技术;④采用与葡萄转色成熟和种子成熟相适宜的肥水调控技术等。
(3)关于香气,该品种具有典型纯正的玫瑰香气,不同于‘巨玫瑰’和‘阳光玫瑰’那种混合型香气,表现的也比这两个品种稳定。而且,在采后的香气稳定性方面更比这两个品种优良。在不同地区或不同年份里,其香气的轻重程度和持续时期也有一定的差别,这主要受气象条件和风土的影响,绝大多数葡萄品种均具有某些特性表现的年份差异和地域差异,这也是全球葡萄及其产品所具有的共同特点(如葡萄酒)和特色的来源。总之,‘瑞都红玉’具有鲜明的果实品质特性和良好的成花特性,在此,我们只是提供了一些策略性栽培建议,具体在某地区,其主要品质特性能够得以充分表现的配套栽培技术,还需要我们当地试验人员去摸索和发掘。希望我们能够早日探明该品种的细化配套栽培技术,为我们比较有希望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能够在更大范围内的顺利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