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生理岗位
田淑芬 商佳胤 张娜 王丹 苏宏 孙建军
天津滨海新区是我国玫瑰香葡萄的主产区。玫瑰香葡萄作为世界公认的鲜食、酿酒兼用优良品种,引种至今,始终在我国葡萄产业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该品种最初引入天津地区时,正值我国资源匮乏,物质供给难以保证的时代,而且基本参照欧洲的种植模式,因此,生产中几乎全部采用篱壁架型、规则扇形的整形方式。但是,由于华北地区气候条件与西南欧地区完全不同,加之近几年,消费者对葡萄果实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现有的篱架种植玫瑰香由于结果部位低,夏季高温多雨造成果实品质差、病害重。因此,栽培生理岗位在玫瑰香葡萄的架型改造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大力推广以Y型架为代表的高、宽、垂树形。前人的研究已表明,Y型架是一种可以提高结果部位,修剪容易,适于埋土防寒,对玫瑰香葡萄的果实品质有一定提高作用的架型。此外,目前对葡萄架型改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果实品质的影响、花芽分化、架型规范化建造等方面,对Y型架的模式化修剪以及树体的修剪反应鲜有报道。因此,本课题组为了在推广Y型架技术中,充分发挥其修剪简便,易于规范管理的特点,对模式化修剪对葡萄植株生长、养分积累以及果实品质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希望为Y型架的标准化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试验于2016年6月22日至9月26日在天津市农业科学院农业创新基地进行,供试品种为5a生玫瑰香,采用倾斜龙干Y型架栽培,株行距为1.0m×3.0m。供试地区土壤pH值8.2,有机质含量为11.63 g·kg-1,全氮1.09 g·kg-1,全磷1.24 g·kg-1,全钾2.78 g·kg-1。
2 方法
试验选择长势一致的植株进行处理,共设置10d修剪一次(A1)、15d修剪一次(A2)、20d修剪一次(A3)、30d修剪一次(A4)四个处理,每个处理24株,每8株为1个重复,3次重复。各修剪处理,在试验开始时,按照Y型架(示意图如图1)的操作要求,将新梢交替绑缚在Y型架的架面两侧,试验起始日(6月22日)去除各处理新梢第三道铁线以下的全部副梢,第三道铁线以上的副梢全部保留;然后,根据各处理时间安排,用剪刀在第四道铁丝以外约10cm处,整齐剪除所有新梢和副梢;在修剪间隔期,新梢和副梢任其生长。以常规整形修剪(去除新梢上萌发的全部副梢,每10d对新梢手工摘心一次)为对照(ck)。每10d调查一次新梢基部以上第4节粗度,新梢基部以上第7叶叶绿素含量;冬季修剪后,测定新梢粗度为0.8-1.2cm枝条中的干物质含量和氮、磷、钾、蛋白质含量。叶绿素含量使用手持叶绿素仪DSR-TT测定。
9月26日选择成熟度一致果穗采样,测定果实品质,其中总糖测定采用蒽酮比色法;总酸测定采用酸碱滴定法;可溶性固形物测定采用便携式手持折光仪测定;原花色素测定采用分光光度计。试验数据采用Microsoft Excel和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3 结果分析
3.1 修剪模式对新梢粗度的影响

由图1可以看出,处理后60d,A1的枝条粗度最大,为1.10cm。修剪后枝条粗度的变化与修剪时间有一定的相关性,在修剪后30d,A1、A2、A3处理的枝条粗度较修剪后20d的枝条粗度分别增加了6.58%、5.95%、6.96%,显著高于A4的3.83%和对照的0.75%,说明玫瑰香葡萄在修剪后20-30d的枝条粗度增加最为明显,如果修剪的间隔大于20d,可能会影响枝条的粗度。对照枝条粗度变化表明,其增长最快的时期为修剪后10d,说明早期去除副梢有利于新梢增粗;但是处理20d后对照与A2、A3、A4的新梢粗度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但是其粗度始终低于A1。
3.2 修剪模式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由图3可以看出,各修剪处理在处理后20d,其叶绿素含量最高,此后,逐渐下降,其中,A1下降的趋势最明显,在处理后40d、50d均显著低于其他处理和对照;A2在处理20d后,其叶绿素含量始保持较高水平,到处理60d,其叶绿素含量为1.53 mg·g-1,高于其他处理和对照。与各处理不同,对照的叶绿素含量始终呈下降的趋势,在处理60d时,其叶绿素含量为1.47mg·g-1,但高于A1的1.37mg·g-1。
3.3 不同修剪模式对枝条干物质含量的影响

由图4 可以看出, 各修剪处理枝条中的干物质含量有一定差异,其中A1的干物质含量最高,为55.69%,显著高于对照。A2、A3、A4及对照的枝条干物质含量差异不显著,分别为55.24%、
52.84%、53.25%和48.40%。
3.4 修剪模式对枝条养分的影响

由表1可以看出,各修剪处理与对照在枝条氮和蛋白质含量上的差异不显著。但是,对照和A4枝条中的磷含量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各修剪处理枝条中的钾含量则要显著高于对照。
3.5 修剪模式对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
由表2可以看出,各处理与对照在单粒重、果粒横径和原花色素上的差异不显著。A1在果实纵径与对照存在显著差异。各修剪处理的总糖含量与对照均存在显著差异。
4 讨论
葡萄新式架型的应用和改造是提高葡萄果实品质的重要途径。本课题组在玫瑰香葡萄架型改造的研究表明,模式化修剪会影响葡萄的新梢生长,其新梢粗度增加与修剪时间间隔关系显著。在修剪20d后,模式化修剪的新梢增粗速率最大,而对照则是在修剪后10d。这主要是因为模式化修剪保留了Y型架第3道铁丝以上的全部副梢,摘心后,其养分还需供给副梢生长;而对照的副梢全部去除,摘心后,其养分全部用于新梢增粗。但是,A4的新梢在修剪20d后的增粗速率要低于其他修剪处理,由此可见,该处理的新梢延长生长时间过长,不利于新梢基部的养分积累。叶绿素含量是反映叶片光合作用能力的重要指标,叶绿素对光合作用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试验结果表明,A1的第7片叶的叶绿素含量最早开始下降,并且在处理60d后,其叶绿素含量最低;在其他各模式修剪处理中,A2的第7片叶的叶绿素含量在修剪20d后的下降速率相对最小,在处理60d后,其叶绿素含量也保持相对较高的水平。由此可见,过多的修剪次数,其基本叶片制造的光合产物相对较高,可能更容易造成基部叶片过早衰老。
干物质含量在一定程度可以反映葡萄新梢的养分状况。结果表明,修剪次数最多的A1,其新梢的干物质最多,显著高于对照,说明多次摘心修剪和保留一定量的副梢叶片,可以提高新梢的干物质含量。在对养分测定结果表明,各处理和对照新梢中氮和蛋白质均无显著差异;而模式化修剪后,新梢中的钾含量均显著提高。
在玫瑰香葡萄的果实品质方面,结果表明,模式化修剪对葡萄的果实大小、色泽影响不显著;但是模式化修剪后,其果实中的总糖和总酸含量会显著提高,这充分说明多留叶片及合理的叶果比对葡萄果实的糖分积累作用很大。综上所述,从枝条生长、养分积累、果实品质的角度分析,A1、A2、A3的差异不大,但是考虑到叶绿素含量,A2的效果最佳;同时,若考虑到工人工资投入,我们建议在Y型架的模式化修剪中采用20d一次的修剪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