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葡萄葡萄酒产业网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管理平台
网站总访问量:10218960人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会议信息
网站广告
葡萄园胡蜂的综合防治技术 [2018/1/2 14:00:25] 来源: 作者:Admin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张博 马罡 张薇 马春森

 

  摘 要:胡蜂是昆虫纲膜翅目胡蜂总科的统称,在葡萄园中主要包括普通黄胡蜂、墨胸胡蜂等几种捕食性胡蜂。胡蜂胸腹之间窄小,形成“细腰”;除有两对膜翅外,身上还有黄黑相间的斑纹。胡蜂是肉食性昆虫,主要捕食毛虫及其他昆虫等,但也吃花蜜、树液和腐烂或过熟的果实,以及含糖分的液体。胡蜂在葡萄成熟收获阶段在果园中发生量较大,危害果实导致酸腐病等二次侵染病害,且有攻击工作人员的风险。本文主要探讨在葡萄园中几种防治胡蜂的操作技术。


  1 防治原则


  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贯彻“绿色植保”的理念,坚持农业防治和物理防治相结合的原则,把握防治时间。化学农药防治措施对葡萄园中胡蜂无效,不建议使用。


  2 农业防治技术


  (1)合理安排种植结构:建园时应连片种植单一葡萄品种,避免不同成熟期的葡萄品种混栽。


  (2)捡拾落果:由于腐烂气味极易吸引胡蜂,发现有病虫危害导致果粒腐烂等情况,应尽快剪除病枝、果穗、果粒等集中田外销毁。


  (3)及时采收:葡萄成熟后尽快安排采收,避免胡蜂取食为害。


  (4)避免在园区附近丢弃食物:减少在葡萄园区内或附近丢弃或堆积食物,否则含挥发性气味的食物会吸引胡蜂。


  3 物理防治技术



  (1)果实套袋:一般可在葡萄落花15天后套袋。套袋不仅可使果面清洁,还可防止由胡蜂取食造成的酸腐病等多种病害。


  (2)人工摘除蜂巢:注意观察葡萄园内或周围的胡蜂蜂巢,一旦发现,注意采取保护措施,尽快摘除蜂巢。


  (3)拟果味诱捕:从浆果成熟前开始至葡萄浆果成熟,将使用含丁酸庚酯的拟果味诱捕液放在钟形诱捕器中对胡蜂成虫进行诱捕。直径为20厘米的黄色钟形诱捕器中放置200毫升诱捕液,其中丁酸庚酯等有效挥发性物质含量为60%。诱捕器放置在葡萄园外周开阔处,可将周围2公里以内的胡蜂吸引至诱捕器中。根据胡蜂发生量的多少,每周观测和更新诱捕液1次,及时清除虫尸和其它杂物。诱捕器宜尽早放置,以降低胡蜂初始种群数量。一旦浆果成熟,拟果味诱捕液的诱捕成效不大。


  4 总结


  在常年有胡蜂为害的葡萄园,尽可能在春夏季就放置诱捕器,早期对蜂王的吸引可以大大减少当年种群数量。此外,由于拟果味诱捕液极具挥发性,因此要注意及时补充诱捕器中的液体。由于化学农药对胡蜂几乎无效,因此在果园喷施农药除了增加农残风险,对有效治理胡蜂效果不大。国外目前对胡蜂的防治也集中在果味诱捕和及时采收等农业和物理措施上,虽然不同胡蜂种类的性诱剂已被解析,但尚未有商业应用,问题主要集中在胡蜂种类差异和性诱剂对不同工蜂类型的吸引效果不稳定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