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档综合试验站
樊红杰
王鹏 吕中伟 娄玉穗 张柯 张晓锋 吴文莹
1 综述
葡萄小麦套种栽培模式豫东试验站在河南商水、临颖等地推广多年,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在近年生产实践中发现,在小麦收获时产生大量粉尘,影响葡萄的生长和田间作业。针对此问题,豫东试验站于2016-2017年在临颖基地进行了根域限制条件下葡萄套种大蒜栽培模式技术研究,结果显示,此栽培模式不但解决了套种作物收获时的田间污染问题,同时效益比葡萄套种小麦及单一种植葡萄效益显著提高。
2 时空布局
葡萄大蒜套种栽培模式以葡萄栽培为主,原则为不能影响葡萄的生长。以整片栽培地块规划葡萄行南北走向,南北每50米为一方,每方间3米田间操作道路,以便于管理。葡萄采用滴灌系统灌溉,大蒜采用漫灌。葡萄根域限制区整好后园区铺设滴灌管道,主管道留口于计划定植的每行葡萄一头。充分利用葡萄行间宽度以及合理的生态布局。葡萄行距5米,于葡萄行正中间整大蒜栽培畦,畦两边与葡萄主干间距1.1米,葡萄实占空间2.2米。大蒜畦宽2.8米,行距17厘米,株距11厘米。在中原地区葡萄于3月下旬定植,大蒜9月中旬播种,5月上旬采收。
3 葡萄栽培技术
(1)采用根域限制栽培。
于定植行拉线,开挖宽1米,深0.5米的限制沟,两侧铺优质耐用塑料膜,底部不铺。把田间生土和充分腐熟有机肥按7:3比例充分混匀后回填并浇足水,沉实后待栽。
(2)品种选择
早中晚熟品种配套,选用品种有夏黑、阳光玫瑰、巨玫瑰、金手指等。
(3)架式整形修剪及避雨棚搭建
架式采用宽面80度V 型架。主干高1.3米,臂蔓T字型, 10-12条结果母枝分布两边,80度V 型向上生长。一行葡萄搭建一个避雨棚。避雨棚由棚柱、横梁、弓杆、棚膜、拉线等组成。整个避雨棚采用渡锌钢管搭建,棚宽1.6米,棚弓高0.4米,每隔1米固定一根弓竿,避雨棚四周用渡锌钢管无缝焊接,且固定卡槽以便卡棚模,省去压膜线。5月下旬扣膜,采用PE利得膜等耐老化膜,2-3年不用撤换,省人工。
(3)田间管理要点
肥水管理。定植当年,肥水以促为主,但小苗需要土壤具有较好的透气性,肥水够用即可。新梢长至50厘米后施第1次肥,用尿素20倍液灌注,随后根据植株长势及时追肥,有的植株过弱要单独水肥管理,以利整个园区生长整齐一致。7月份以后不施氮肥,以利于枝蔓成熟。。第二年开始结果期控水,多施钾肥及补充微量元素,11月份秋施基肥,每667平方米施腐熟有机肥3000千克、EM菌肥2千克、复合肥25千克。
花果管理。总体思路是控产提质。阳光玫瑰控产在每667平方米1500千克,其它品种1000千克。做好结果技与营养技的合理配比。阳光玫瑰用赤霉酸进行保果和膨大两次处理,夏黑进行三次处理,其它品种不处理。前期整花序,谢花后20天开始整穗疏果。每穗果果粒控制在60-70粒。整穗疏果结束后.对果穗进行套袋。套袋前整园喷杀菌剂,重点喷布果穗或对果穗进行快速浸泡,一定要细致均匀,晾干后迅速套袋。病虫害防治。冬季清园,集中烧毁病叶、病枝、病皮。萌芽前喷3.5波美度石硫合剂。整个生育期对病害进行绿色及综合防控。病害重点防霜霉病、灰霉病、酸腐病等,虫害重点防绿肓蝽、棉龄虫。
4 大蒜栽培技术
(1)播种
深翻葡萄行间土地,按照畦宽2.8米于葡萄行间整畦,每葡萄行间一畦。按照17厘米行距开沟播种,将种瓣按11厘米株距点播沟中,开第二条沟时把开出的土覆在前一行种瓣上,播后整体覆土厚度2厘米左右,不宜过深。轻度踏实,浇透水。等水渗干后畦面喷专用无害除草剂,覆地膜。
(2)肥水管理
整地时施入基肥每亩复合肥150公斤,
腐熟有机肥3000千克。大蒜幼苗生长期虽有种瓣营养,但为促进幼苗生长,增大植株的营养面积,仍应适期追肥。由于大蒜根系吸收水肥的能力弱,故追肥应施速效肥。追肥一般3~4次。播种60~80天后,施复合肥20公斤,做到早熟品种早追,中晚熟品种迟追,促进幼苗长势旺,茎叶粗壮,到烂母时少黄尖或不黄尖。开春以后,大蒜大部分进入抽苔,这时应重施一次“催苔肥”或“催头肥”,每亩用尿素25~30千克。植株生长旺盛则蒜苔肥嫩,蒜头粗壮肉厚,产量高。
(3)田间管理要点
出苗后人工辅助及时使幼苗破膜,以免烧苗。,当蒜苔花序的苞叶伸出叶鞘13-16厘米时要及时采收蒜苔,否则影响蒜头生长。蒜苔采后20~30天,叶片枯黄即可采收蒜头。把蒜头在通风处晾晒,适当翻动,使晾晒均匀。
5 效益分析
葡萄大蒜套种模式下, 2017年河南临颖示范基地测产测效情况如表1。
从表1分析,葡萄大蒜套种收入较纯栽培葡萄增加68.1%,较葡萄小麦套种增加了37.4%,增收极显著。这里我们没有进行详细成本核算,但葡萄大蒜套种栽培模式在效益上要明显高于纯葡萄栽培和葡萄小麦套种栽培,而且减少了污染,还能取得良好的生态效益。葡萄和大蒜在河南为规模化栽培作物,产品销售均有收购商,销售途径畅通,适合大面积示范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