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葡萄葡萄酒产业网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管理平台
网站总访问量:10219251人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会议信息
网站广告
葡萄卷叶病及其防治 [2013/6/24 17:32:39] 来源: 作者:Admin
"

 

 

病虫害防控研究室
董雅凤 王忠跃 李兴红 张尊平 范旭东
 
 
  1 病原
 
  目前已从发病葡萄上分离到9 种葡萄卷叶相关病毒, 即葡萄卷叶相关病毒1~9(Gr apevineleafroll-associanted virus 1-9,GLRaV-1-9),这些病毒单独或复合侵染均可引起葡萄卷叶病(Grapevine leafroll disease)。葡萄卷叶病毒的病毒粒子为线性,存在血清学差异,致病性也有所不同。葡萄卷叶病2 为长线性病毒属(Closterovirus)病毒,能够摩擦接种到草本寄主上,其余卷叶病毒均为葡萄卷叶病毒属(Ampelovirus)病毒,不能转接到草本寄主上。
 
  2 症状
 
  植株下部叶片于夏末秋初开始向下反卷,并逐渐向上蔓延至整个植株;红色品种叶脉间变红,黄色品种叶色变黄;果粒小而少,果穗着色不良,尤其是一些红色品种果实苍白,失去商品价值;成熟期推迟,含糖量降低;根系发育不良,抗逆性减弱,易受冻害;嫁接成活率显著降低,生根能力差;严重者生长急剧衰退。秋季症状明显,有些白色品种症状不明显,美洲砧木大多无症状。
 
  3 传播
 
  世界性分布,主要通过繁殖材料远距离传播,也可通过粉蚧近距离传播。
 
  4 危害
 
  4.1 葡萄病毒危害特点
 
  葡萄病毒主要通过嫁接传染,随同接穗、插条和苗木远距离传播,带毒植株繁殖的数量越大,病毒的传播速率也越快。葡萄由于长期营养繁殖,病毒侵染逐年增多。葡萄病毒复合侵染、潜伏侵染现象普遍,潜在危害性大。葡萄病毒主要在细胞内寄生和增殖,全身各部位都带有病毒,破坏、干扰树体正常生理机能,导致长势减退,产量下降,品质变劣,甚至植株死亡。葡萄被病毒侵染后,即终生带毒,持久危害,与真菌病害或细菌病害不同,难以用化学药剂进行有效的预防或控制。
 
  4.2 葡萄卷叶病危害
 
  葡萄卷叶病在我国葡萄产区发生普遍,并可与葡萄扇叶病毒、葡萄斑点病毒、Kober5BB茎沟病、沙地葡萄茎痘病、脉坏死病、葡萄病毒A、皱木复合病对葡萄进行复合侵染。葡萄卷叶病毒仅在生长后期表现典型症状,而且在欧洲葡萄品种上产生典型的症状,但在多数美洲品种及其杂交后代中呈潜伏侵染。葡萄感染卷叶病毒后,造成减产17%~40%,果粒小而少,果穗着色不良,尤其是一些红色品种,感病后果实苍白,失去商品价值,成熟期推迟1~2周,含糖量降低20%以上;根系发育不良,抗逆性减弱,易受冻害;枝蔓嫁接成活率显著降低,生根能力差;严重者生长急剧衰退。
 
  5 葡萄病毒病的防治
 
  葡萄为多年生植物,病毒主要随砧木和接穗广泛传播,一旦侵染,即终生带毒,持久危害,无法通过化学药剂进行有效控制。培育和栽培无病毒苗木是防治葡萄病毒病的根本措施。
 
  5.1 葡萄无病毒苗木培育
 
  该项工作主要在科研单位和葡萄苗木繁育单位完成,通过热处理、茎尖培养等方法脱除病毒并经检测无毒后,即可从无病毒母株上采集枝条,用于繁殖。采用组培快繁技术可加速葡萄无病毒苗木生产,尽快满足市场对葡萄优新品种无病毒苗木的巨大需求。
 
  5.2 田间防治
 
  在栽培无病毒苗木的同时,还必须加强病毒病的田间防治工作。建园时应选择3年以上未栽植葡萄的地块,以防止残留在土中的线虫成为侵染源;园址距离普通葡萄园2m以上,以防止粉蚧等介体从普通园中传带病毒。对现有葡萄园,如发现病株,应立即拔除,感染扇叶病等线虫传多面体病毒的病株,拔除后用杀线虫剂对根系周围的土壤进行消毒处理。如发现传染卷叶病和皱木复合病的粉蚧等媒介昆虫,应进行化学防治。
 
 
 
 
 
 
 
 
 
"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葡萄花期的病虫害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