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研究室设施栽培岗位
王世平
又到秋冬季节了,各地农户和一些企业又将开始一年一度的葡萄种植工作了,现就有关技术介绍如下:
1 品种选择
种什么样的品种关乎种植效益,因此种植前的品种选择非常重要。品种选择需要考虑的因素有销售市场、产品定位和当地的气候资源。城郊葡萄园离市场近,可以吸引居民现场采摘,品种可以多一些,而远离大型消费市场,则主栽品种以耐运输的品种为主,而且品种也不宜过多。比如,云南宾川县地理位置相对偏远,主要依赖全国各地的市场,运输距离遥远,当地18万亩葡萄几乎清一色红地球,在近10年左右的时间,几乎供不应求,销售和效益都好。而上海市郊的马陆葡萄主体公园,基本依靠市民入园采摘为主,主栽品种就有10多个。此外,还要结合当地的气候资源进行选择,比如成熟季节高温产区,红色品种着色困难,要谨慎选择。总体来讲,以外销型为主的葡萄园,应该以耐运输的优质葡萄品种为主,比如阳光玫瑰、夏黑,而且品种不能太多。上海多利农庄在上海崇明新建的葡萄园定位为观光采摘葡萄园,品种比例为早熟品种(夏黑、无核脆宝)占20%、中熟品种(巨峰、巨玫瑰和阳光玫瑰)占70%,而晚熟品种(摩尔多瓦、白罗莎里奥)仅占10%。而三润泰克控股的润易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江苏宿迁洋河镇投资兴建的千亩葡萄园,主要以外销市场为主,早熟品种(夏黑、无核脆宝)占19.4%、中晚熟品种(阳光玫瑰、瑞都红玉)80.6%。
2 园地选择
建议优先选择通风排水良好、土地肥沃的地块建园,或者选择根域限制栽培模式进行特殊地域的种植。北方地区要避免在低洼地建园,洼地在早春容易淤积冷空气发生晚霜为害。葡萄园附近要有可灌溉的水源和输水渠道。
对于特殊区域,比如上海崇明等地,时有大风的区域,应该在葡萄园的迎风侧面建立防风林带或设置防风网;晚霜危害频繁的地区,可以设置防霜风扇,晚霜发生时通过搅动空气,防止冷空气沉积,减轻霜害;上海等南方地区降水在1000毫米以上,地下水位高,提倡暗渠排水(图6-1);稻田建园时,更要做好排水基础建设,暗渠深度50~60厘米,主排水沟深80~100厘米,一定要沟沟相通,保证雨停田干。
3 园地土壤处理、培肥及营养管理
露地建园,要尽量多施有机肥。在有机肥不足时,不要全园匀施,集中改良定植位置,以后逐年从定植点扩展培肥范围,保证葡萄根系生长在良好肥沃的土壤环境中。
具体做法之一:按树冠投影面积计算,每亩要施用6-10吨优质有机肥(腐熟的鸡、猪、牛等畜粪)和过磷酸钙35~70千克(每亩6-10吨的有机肥配合35~70千克的过磷酸钙,条件不具备时,可以酌减,通过以后逐年添加的方式补充)。
将有机肥和过磷酸钙混匀后,按照密度等量分配到在定植点的位置堆积,再与6~8倍量的土壤混匀后,栽苗其中。土壤粘重时,可适当掺入粗沙。也可以按照其他方式进行园地培肥。
4 栽植密度
葡萄栽植密度的确定要考虑品种特性、整形方式、气候因素、栽培习惯等多方面因素。
品种特征不同,栽植密度不同。一般情况下,生长势旺的品种适合大树形,花芽分化节位高的适合大树形,容易落花落果的适合大树形;而生长势较弱、花芽分化比较好、不易落花易形成果穗的品种,可以进行密植或小树形管理。
整形方式不同,栽培密度也不同。篱壁形、多主蔓扇形等树形的栽培密度可以大一些,行距一般为2-3米、株距2-6米;棚架形或龙干形整形则需较稀的栽植密度,株距一般为2-6米,行距一般为4-8米;在北方寒冷地区,因冬季需要埋土防寒,一般多用篱壁树形,一般株距为1.5-2.0米,行距为2.0-3.0米;中部或南方的H、W、X、一字型等棚架架式,可以采用更大株距行距,更稀的密度。在8432型标准连栋棚种植时,株距4-8米,行距2.66米或8米(一般南北3主蔓,主蔓间距仍然是2.66米)。
气候因素不同,也影响栽植密度。同样是大树型的H、W、T、X型等架式,在休眠期相对湿润的区域,每一株的结果枝组长度可以相对大一些,但冬季干燥的区域,每一株结果枝组的长度可以相对短一些。如果没有充分考虑该问题,比如在休眠期干旱区域树形过大,容易造成结果枝组前端的萌芽出现问题,影响葡萄的产量和质量。
栽培习惯不同,也影响栽培密度。比如肥水比较充足的管理模式,适宜大树型的稀植;肥水管理粗放、肥水供应不足的栽培模式,适宜相对小树型的较密植的栽培形式。栽培习惯中一个重要因素是管理模式:比如,实行机械化的管理模式,需要有充足的机械化作业的空间、需要有机械操作的规范化种植模式等。
5 苗木选择
对于设施栽培来说,尽量大苗建园(不是大树建园),可以培养大苗后进行栽种。利用塑料袋(带有充分透水的孔眼)等容器培育苗木一年后再行栽植(图2),保证栽植时苗木健壮整齐,将有利于提早投产年限。假植或外运的苗木如发现有失水,应于栽前在水中浸泡12-24小时,使苗木吸足水分之后栽植。
对于脱毒苗木,是通过国家认证的原种圃或采穗圃中的枝条进行繁育的苗木。在世界上许多葡萄生产国,必须种植脱毒苗是通过法律进行规范的行为。在我国,虽然没有进行法律规范,但种植没有携带危险性病毒的苗木,生产的葡萄在质量、产量等各方面具有明显或巨大的优势。
苗木须经过消毒,是葡萄健康栽培的必须过程或途径。在定植前将外地购入的苗木浸没在1000倍辛硫磷和1000倍阿米西达混合液(或其他内吸性杀菌剂、杀虫剂)12~24小时,铲除可能带入的病虫害(图3)

6 栽植时期
葡萄苗在秋季落叶后到第二年春季萌芽前均可栽植。地域不同,栽种的时期不同。北方地区一般春季栽种;南方区域既可以春天栽种也可以秋冬季栽种。
11月中下旬至12月初的苗木种植为秋冬植。秋植应尽可能早的安排在落叶后进行,但最晚必须在土壤结冻前完成。秋冬季提早栽苗,根系可得到一定恢复;如果栽植过晚,不但由于土壤结冻,增加填土和踩实的难度,而且葡萄根部暴露于空气中有可能受冻。秋冬栽后需要对苗木的枝干进行埋土等方式保护越冬。
2 月至清明节前的种植为春植。春植可在土温达到7-10℃左右时进行,最迟不应晚于植株萌芽前。秋冬植先发根,春植先发芽,故秋冬植优于春植。上海等南方地区秋冬季栽以11月中旬至12月中旬为宜,最好有越冬保护,以避免低温风干和禽兽动物危害,春栽以2-3月初为宜。
7 栽植方法
传统栽植方法,沿栽植沟、按定植点挖穴栽植,或者按行挖沟,把葡萄按照株距栽植在定植沟中。
(1)定植沟的通常做法:宽80-100厘米、深40-50厘米。表土与底土分开,挖好后在沟底撒一层10-15厘米厚的有机物(如麦草、稻草等)与土壤混合,然后填入底土与厩肥、饼肥等有机肥充分混匀的混合土,最后填入表土(10厘米厚),并滴灌透水。栽苗时应使根系向四周伸展,栽后向上提苗。若采用嫁接苗,嫁接苗接口应外露在地面10厘米以上处,及时滴灌透水。
(2)沟槽式限域栽培模式:用6-8丝的塑料膜(防老化长寿膜)将葡萄根系生长范围限制在栽植沟内。具体做法:按2.5-3.0米间距开宽80厘米、深50厘米的沟;用6-8丝厚的防老化长寿塑料膜覆盖沟的两侧壁;用有机肥(加过磷酸钙:每亩100-150千克):土按体积比1: 6~1:8的比例混匀土壤后,填入沟内,并高出地面20厘米(图4)。
(3)其他限域栽培模式:按照株行距安排栽植点,按照基质配比方法进行基质配制,按照15平米架面/立方米的有机肥安排每株葡萄的根域范围,每年按照土肥水的周年管理方式进行土肥水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