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熊岳综合试验站
马丽 赵文东 孙凌俊 高圣华 赵海亮
辽宁省的保护地葡萄始于20世纪80年代,现有面积约2670hm2,主要分布在沈阳、辽阳、营口、瓦房店、朝阳、锦州等市,主栽品种是无核白鸡心、晚红、巨峰、京亚等,约占保护地葡萄栽培面积的90%以上。近年来,本省保护地葡萄白粉病都有不同程度发生,欧美杂种发病较轻,欧亚种发病较重。尤其在2009年,保护地的晚红和无核白鸡心受到较重危害,为生产优质、无公害葡萄带来巨大的威胁,同时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1 发生原因
1.1 品种抗性低
欧美杂种葡萄较抗白粉病,而欧亚种葡萄则易感病。保护地中栽培有较大面积的晚红、无核白鸡心均不抗白粉病,近年出现白粉病发病严重的趋势。
1.2 气候因子
温度、湿度对白粉病的病菌分生孢子存活、萌发及菌丝的发育影响很大。分生孢子在4℃时开始萌发,最适温度为25~28℃,最高温度为35℃,当气温在29~32℃时病害发生最快。葡萄白粉病是一种较耐旱的真菌性病害,对湿度要求范围较宽,40%~100%时易发生并逐渐蔓延。辽宁省2009年旱情比较严重,在白粉病易发季节,降水多,气温高,加之大棚内蒸发有雾,这样的高温低湿导致了大棚葡萄白粉病的发生。
1.3 栽培管理
栽培过密,夏季修剪不及时,枝梢徒长,氮肥过多,透光不好,架面郁闭易造成病害流行。若防治不及时,不重视发病前的预防,发现病叶才进行防治,错过了最佳防治时期。
2 防治措施
2.1 清除病源
要结合修剪尽可能剪出病梢、病芽、病果穗及其他病残体,彻底清除枯枝落叶,去除树干老皮,集中深埋或烧毁。这样可以降低果园病菌基数,减轻对葡萄的危害。
2.2 加强栽培管理
新梢及副梢要及时引绑,实时摘心,并清除近地面枝蔓,保证通风透光,避免越冬病菌侵染,避免偏施氮肥,可以适当增施磷钾肥,促进枝条成熟。
2.3 喷药保护
注重前期防治。抓住病菌初次侵染前的关键时刻,在芽膨大而未发芽时喷3~5度石硫合剂。在葡萄生长期间还可以用农抗武夷霉素乳剂100倍液,75%百菌清600~8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10%世高2000~3000倍液等,在应用时要注意药剂的轮换使用。由于病菌有从叶片背面的气孔侵入的特点,因此喷药的重点是叶片背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