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熊岳综合试验站
赵文东
在设施葡萄生长发育过程中,除了气温与CO2浓度以外,地温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影响土壤温度的因素主要是设施本身的升温与保温能力,如设施保温墙体厚度、墙体材料、覆盖材料与保温材料、是否设置了防寒沟等。在设施结构不做大的改动的情况下,如何才能在设施内增加土壤温度呢?下面是几种有效增温方法。
1 增设保温幕
大棚内增设保温幕可提高棚内气温2.5℃,最低温度提高3.5℃,提高了冷棚防御霜冻的能力,同时增加地温3~4℃。温室设置保温幕同样可以增加地温。
保温幕常采用0.014mm的塑料薄膜。以有柱大棚为例,其设置方法为:在支柱上距棚膜20~30cm处沿棚延长方向设一道拉线,保温幕搭在拉线上,以柱间距为一区段分段放置,保温幕稍宽于柱距,分段放完后,幕间重合减少空气流通,两端底角用土压住。其它设施可参照设置。
2 增设中、小拱棚
在保护地葡萄的栽植行上设置一个中、小拱棚,将葡萄枝蔓呈斜人字形摆放其中,上覆塑料薄膜,晚间多层覆盖防寒保温,白天揭去覆盖物增加光照,能使棚内温度提高2~3℃。在冷棚内增设中小拱棚与保温幕可提早里扎马特葡萄成熟7~15d。
3 台田栽培
台田栽培就是在设施内设置高40cm、宽1.2m的栽植畦,将作物栽在高畦上。台田栽培方式能有效地利用白天较高的气温为畦内土壤升温,提高早期作物根系生长对地温的要求。一般台田20~40cm处土层温度比平作平均高1℃以上,根系可提前15d进入旺盛生长期;加快根系从土壤摄取养分及根系向地上部输送养分的能力,对于作物的生长发育尤为重要。
4 地膜覆盖
从扣棚升温至花前,在设施内地面上铺设农用地膜,不仅可以提高地温,还提高了设施内的气温和光照条件,在花后,铺设反光膜即可以改善设施的光照条件,而且使地温在一天中的变化幅度变小,为根系的生长提供有利的条件,同时还加大了大气中的昼夜温差,有利于葡萄浆果的营养积累。试验证明,覆盖地膜5cm处地温可提高2.7℃,15cm处提高2.3℃。
5 设置“蓄热式微灌系统”
蓄热式贮水袋除具有贮水功能外,白天升温,利用水热容量大的特性贮存大量热能,夜间当气温低时放热,可提高设施内的气温。以一个100m长的设施为例,水袋贮水能力为5.6m3,夜间每降低1℃可向室内放热为2.73×107焦耳的热量,相当于0.93kg的煤燃烧放出的热量,一般温室可增加0.3~0.8℃,具体增温效果依设施保温性能而异,缓冲了设施内气温的剧烈变化。且在温室开始升温时,地温往往回升较慢,采用蓄热式微灌系统,实施温水灌溉,有利于提高地温,保证作物根系生长发育的需要。该产品的应用,避免了树体遭受冻害,使其提前采收,产量增幅20%以上,可增加收入2000多元。
6 秸秆生物反应堆
“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是采用生物技术将秸秆转化为农作物所需要的二氧化碳、热量、抗病孢子、有机和无机养料,改善作物生长环境,促进作物的生长发育,提高光合效率,进而获得高产、优质、早熟和无公害农产品的一项新技术。一般每667m2的大棚葡萄仅需8~10kg菌种,4000~5000kg秸秆,20cm地温平均提高4~6℃,气温平均提高2~3℃,上市期提前10~15d,平均增产可达40%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