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源与育种研究室
唐晓萍 陈俊 马小河 赵旗峰 董志刚
随着果树栽培集约化的发展,世界各国的葡萄设施栽培迅速发展起来。尤其是日本,设施内的环境因子,如温度、湿度、光、CO2浓度等已达到计算机控制的现代化水平,但不符合我国的国情。设施栽培由于覆盖物的遮荫作用导致光照减弱、CO2浓度偏低,这些都成为影响葡萄生长发育的限制因子。但是正由于栽培设施基本上密闭,其内的温度、湿度、水分、CO2等完全可以人工调节控制,使其有利于果实生长发育、达到优质高产的目的。
山西省地处黄土高原,土层深厚,气候干燥,具有发展设施栽培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蔬菜设施栽培在本省已具相当规模,但葡萄设施栽培只是零星试种,品种零乱,多年来未形成规模和产业,更谈不上规模效益。究其原因,一是苦于没有成熟的技术;二是没有过硬的品种。早黑宝葡萄是由山西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选育的欧亚种四倍体葡萄新品种,具有穗大粒大、色泽紫黑、浓香味甜、早熟、丰产、抗病、不裂果等特点,综合性状优良。自2002年起,山西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进行了连续6年的早黑宝葡萄设施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在设施栽培条件下,该品种萌芽率提高,树势更加强健,其果穗发育比露地长,穗形更加美观,通过疏花整穗果粒明显增大,充分成熟后,品质更佳,商品性明显提高,深受市场的欢迎和消费者的青睐,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1 温室结构
与蔬菜日光温室构造基本相同,日光温室坐北向南,方位角南偏西3~5℃,结构为半面坡式日光温室,脊高3.2m,后墙高2.8m,墙体厚1.0m,跨度9m,东西长度68m,土质为粉砂壤土。试验所用棚膜为白山市喜丰塑业有限公司提供的EVA三层复合无滴防雾膜(白膜厚度为0.10mm)。
2 适时扣棚
在葡萄设施促成栽培中,若对需冷量估计不准,常导致扣棚升温时期不当,致使葡萄不萌芽或萌芽率低下、开花不整齐、严重影响果实品质及产量,造成经济效益下降。因此,研究早黑宝葡萄的需冷量,确定开始加温时间是十分必要的。经试验确定早黑宝葡萄休眠期需低于0~7.2℃温度时数为1000h,如连年扣棚达不到其需冷量要求,则表现为花芽发育不良,萌芽开花不整齐,展叶延迟,易落花落果等,从而严重降低了商品价值。早黑宝葡萄一般在11月下旬扣棚,扣棚后及时加盖草帘覆盖物,通过棚上面的通风口调节,使棚内温度保持在0~7℃,12月下旬至1月上旬为开始加温期。
3 温度的调控
根据葡萄生长发育各个阶段对温度的不同要求,采取相应的日光温室控温措施。12月20日至1月1日为开始升温期,即为打破休眠期。第1天加温,日出后卷起草帘的1/3,昼温不得超过20℃;夜间放下草帘,夜温不低于0℃,可连续3天。第4天日出后,卷起草帘的2/3,昼温不得超过25℃,夜温控制在0~10℃,同样连续3天。第7天开始卷起全部草帘,日光温室正式加温至萌芽期,昼温控制在20~28℃,夜温控制在8~10℃,大约25天后葡萄开始萌芽。萌芽后至开花期即幼梢快速生长期,昼温控制在20~28℃,夜温控制在10~12℃。3月下旬葡萄进入开花期,昼温控制在25~30℃,温度过高时可打开棚顶的通风口进行通风降温,不能打开下面的底风口,否则,不利于坐果,夜温控制在13~15℃,晚上可把顶风口开20cm宽并放下草帘,因夜温过高容易徒长。 4月中下旬幼果期,昼温25~28℃,若温度过高时,可把上面的风口打到最大程度,必要时从下部揭开底风口,不可让冷空气从下面直对植株,第1天开底风口时不宜过大,在相隔3m左右用砖顶起,可逐渐把底风口开大,将温度控制在30℃以下,下午温度下降后应及时关闭通风口,夜温控制在13~16℃,若夜温过高可通过顶风口的大小来控制。4月下旬温度过高时,白天打开全部风口,晚上关闭风口但不放草帘。温度调控手段主要是日光温室的上下风口的开启与关闭。
4 湿度的控制
开始加温到萌芽期,应浇水使相对湿度保持在80%~90%,高湿度有利于萌芽;新梢旺长期(2月中下旬至3月中旬)相对湿度保持在70%左右;开花前半个月浇花前水,使开花期(3月下旬至4月上旬)相对湿度降低到55%以下;幼果期,相对湿度保持在60%左右;当外界温度稳定在16℃时及时除膜,使设施葡萄恢复自然生长。湿度调控手段也是通过开启与关闭日光温室的上下风口来实现。
5 气体的调控
葡萄设施栽培与蔬菜基本一样,除了增施有机肥外,每天卷起草帘后应打开通风口进行换气,及时补充CO2的不足,温度低时风口开10~20分钟,温度高时风口可开时间长点,在阴雨天也应短时间打开风口进行换气。
6 光照管理
葡萄是喜光植物,对光照敏感,光照不足时,节间细长,叶大而薄,色淡,光合效能低,同时易引起严重的落花落果、着色差,酸度高。应尽量延长光照时间,一般在太阳出来之前起草帘,太阳落山后再放草帘,并及时对棚膜进行除尘,保持膜有良好的透光性,另外地面应铺反光膜。
7 适时除膜,实现膜下光与自然光的转换
设施栽培中由于葡萄从萌芽期到幼果期处于弱光、高湿条件,使得葡萄节间变长,新梢徒长,叶片变大变薄,叶柄变长,表现出阴生叶的特点。因此,在外界温度不会造成冻害,尤其是不会影响果实生长发育的前提下,及时除膜,实现膜下光与自然光的转换,是设施栽培实现连续丰产的一项重要措施。经对除膜(5月上旬除膜)处理与对照(7月下旬果实采完后除膜)的结果母枝不同芽位花芽比率测定分析,除膜处理的各个芽位的花芽比率均高于对照的花芽比率。另据除膜前后光合测定结果分析,除膜后3天、1周的叶片净光合速率Pn值显著高于除膜前的Pn值,且第1个峰值出现时间提前。除膜后,恢复正常生长条件,叶片逐渐恢复阳生叶的特点,提高捕获直射光的能力,有助于叶片营养积累、花芽分化、果实着色、糖分积累和延缓衰老。根据几年的栽培实践,一般在山西晋中地区在5月上旬除膜,即气温稳定在16℃时及时除膜,会促进葡萄树体和果实发育,在除膜前3天,白天和晚上都应将大棚上下通风口全部开到最大,使植株有一个适应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