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葡萄葡萄酒产业网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管理平台
网站总访问量:10218735人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会议信息
网站广告
阿图什木纳格葡萄灾害情况及防止对策 [2013/6/24 17:29:54] 来源: 作者:Admin
"

 

 

 
栽培研究室
潘明启 伍新宇 张付春
 
 
  木纳格葡萄是最具新疆特色的地方品种,具有粒大、皮薄、色泽鲜艳、口味甘美、果肉脆,贮运性优异的特点,是目前国内优良的晚熟、耐贮运欧亚种鲜食品种之一。阿图什市生产的木纳格葡萄品质极佳,目前栽培面积已达到10万亩。由于近几年的极端天气影响及相应的栽培管理技术落实不到位,阿图什木纳格葡萄产区损失惨重,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1 阿图什木纳格葡萄近3年受灾基本情况
 
  1.1 2009年的受灾情况
 
  2009年夏秋的多雨天气造成葡萄白粉病、褐纹病、叶蝉大发生。10月初的降雨造成未及时采摘的葡萄大量裂果、烂果,果商停止收购,至11月份还大量果实挂在树上。树体营养积累不足,11月15日的大雪低温天气导致未埋土的葡萄受冻,面积超过1.5万亩,其中地上主蔓部分冻死的超过1000亩。据克州植物调运检疫部门不完全统计,木纳格葡萄调运出疆2100车次(按每车25吨计约5.25万吨),低于2008年的2300车次。
 
  1.2 2010年的受灾情况
 
  2010年夏秋季节木纳格葡萄白粉病、褐纹病、斑叶蝉等病虫害严重发生,9月中旬至10月初的持续降雨造成葡萄园大面积裂果,鲜果销售受阻,果农不得不以0.3~0.5元/kg的价格将葡萄卖给加工厂,农民收入减少,致使投入降低,管理粗放,树势明显衰弱。据克州植物调运检疫部门不完全统计,本年度木纳格葡萄调运出疆550车次(按每车25吨计约1.375万吨),调运出疆量显著降低,仅为上年的26%,损失超过亿元。
 
  1.3 2011年的情况
 
  2011年开春的持续低温,使已经受冻恢复不良的木纳格葡萄枝芽再次受冻,花芽分化受阻,萌芽率、果枝率显著下降,葡萄产量无法恢复,减产成为定局。9月初的少量降雨又造成了原本产量不高的葡萄园再次受损。据克州植物调运检疫部门不完全统计,截止10月底木纳格葡萄调运出疆不到300车次(按每车25吨计约0.75万吨),调运出疆量极显著降低,仅为2009年的15%。
 
  2 减灾防灾对策
 
  2.1 理顺关系,加强领导
 
  受新疆大环境和葡萄生产管理归口由农业部门转为林业部门的影响,地方政府对占当地耕地面积约50%的葡萄生产重视严重不足,农业、林业二家在葡萄管理上任务不清、责任不明,与上级管理与研究部门无法有效衔接,出现问题时,无法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也无资金支持,是葡萄连续受灾的重要原因。针对这种情况,尽快理顺葡萄产业管理归口关系,整合现有技术和管理力量,在克州、阿图什市成立林果技术推广中心,负责指导、协调、服务林果产业。根据阿图什目前葡萄产业存在的实际问题,制定管理方案,对阶段性工作和应急性工作及时提出意见和建议,同时,建立市、乡主要领导亲自部署,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牵头部门协调落实,相关部门协作联动的组织体系,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为木纳格葡萄产业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2.2 针对问题,落实好各项有效的技术措施
 
  (1)增加埋土厚度。按照气候条件和栽培习惯,当地木纳格葡萄栽培规程要求埋土厚度为10cm,但在生产中,实际埋土厚度远远不足。这样在正常气候和树体养分积累良好的条件下,能够安全越冬,但在近年冬季温度过低、低温持续时间加长、葡萄树体养分积累少的情况下,葡萄越冬会出现冻害。建议增加5~10cm埋土厚度,确保葡萄安全越冬。
 
  (2)落实病虫害防控技术。受当地干燥气候和传统栽培模式的影响,阿图什木纳格葡萄基本不进行任何病虫害防控措施。受当地果实成熟期降雨增加的影响,有些葡萄园白粉病、褐斑病和斑叶蝉发生十分严重,采收期葡萄果穗和叶片布满病斑,葡萄品质下降,造成销售不畅,同时采收期延迟,树体养分积累不足,越冬抗性降低。通过基本的病虫害防控技术的落实,特别是休眠期石硫合剂和生长期对主要病虫害白粉病、褐斑病和斑叶蝉的预测与防治,对提高葡萄品质、及时采收销售、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抗性有非常重要作用。
 
  (3)控制产量,增施钾肥,提早葡萄成熟。受传统栽培习惯的影响,为追求产量,栽培上大量追施氮、磷肥,不进行任何疏果措施,葡萄亩产多在3000kg以上,部分高产者甚至达4000kg以上。过高的产量和钾肥不足的栽培方式,不但造成果实品质下降,而且使成熟采收期由正常的9月中下旬推迟到10月中下旬,个别的甚至到11月初,使生长季树体养分消耗过大,秋季养分回流不足,树势与抗性降低。通过将亩产量控制到2500kg左右,在生长季特别是生长中期亩追施10kg的钾肥,可以促使葡萄采收期提前到9月中旬前后,最迟到10月上旬完成,将有利于树势的恢复,增加抗寒性。
 
  (4)改变灌水与控水方式。阿图什木纳格葡萄在水分管理方式为年灌水5~6次,每次亩灌水量100m3以上,采收期30~45天开始控水。这种灌溉方式,不但造成水分浪费、成本增加,而且在控水严重的条件下,一旦遇到降雨,很容易导致木纳格葡萄裂果发生,基本失去商品价值。通过改变灌水方法,特别是降低采前控水强度,保持适度的灌水间隔和土壤湿度,避免土壤水分的剧烈变化,可以防止裂果。
 
  (5)架面开“天窗”。由于阿图什木纳格葡萄多采用屋脊式连棚架,加上过厚的叶幕层,易造成葡萄架下湿度过大。通过架面开“天窗”,即保持屋脊式架面顶端50cm左右无新梢状态,形成“天窗”。同时,疏去部分架面中、下层老化的叶片,有利于降低葡萄架下湿度,减轻病虫害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