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葡萄葡萄酒产业网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管理平台
网站总访问量:10218672人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会议信息
网站广告
天津地区设施玫瑰香葡萄一年二次结果技术 [2013/6/24 17:29:34] 来源: 作者:Admin
"

 

 

 
栽培研究室
田淑芬 商佳胤 张娜 苗博瑛
 
 
  利用塑料大棚进行玫瑰香葡萄促成栽培,葡萄能够提早30~45d成熟,其收入要比露地种植提高30%左右。但是,常规的促成栽培,葡萄采收后,塑料大棚基本处于闲置状态,种植户还必须定时打药,防止夏、秋季节雨水过多爆发病害。因此,如何充分利用塑料大棚,使其效益最大化,是摆在科技人员面前的一个课题。
 
  1 玫瑰香葡萄一年二次结果的意义
 
  天津地区利用塑料大棚种植葡萄,其生长期一般在3月~11月,在此期间,通过打破休眠,利用休眠冬芽副梢结二次果,后期无法保证葡萄正常成熟。但是,玫瑰香葡萄具有冬芽、夏芽副梢花芽分化好,坐果率高的特点。通过利用玫瑰香葡萄副梢结果,完全可以解决塑料大棚后期闲置问题,最终实现设施葡萄栽培的效益最大化。
 
  2 具体操作方法
 
  2.1 主梢摘心,诱发二次果
 
  在主梢开花前15d左右,对生长势中等以上,夏芽尚未萌动的节上轻摘心。一般在花序上5~8片叶处摘心,促进其形成花芽,同时,将已萌动的所有夏芽副梢全部抹除,使营养集中于顶端尚未萌动的冬芽中,以获得质量较好的花序原基,萌发出的副梢有望成为很好的结果枝。若无花序或花序小,可在此对一次冬芽副梢留5片叶轻摘心,诱发二次冬芽副梢结果。诱发冬芽副梢结果的主要事项:
 
  (1)主梢摘心部位以下至少要有1~2个完全没有萌动的冬芽,其它夏芽副梢全部从基部去掉,使养分集中到未萌发的顶端冬芽,促使花芽分化。
 
  (2)主梢摘心时间约在花前15d左右较适宜,此时摘心,冬芽的结实率较高。若一次副梢无花序,要立即对其再摘心,诱发二次副梢结果,一般二次冬芽副梢结果率较高。
 
  (3)过旺新梢摘心后,顶端冬芽很快萌发,通常不带花序,用二次副梢方有较好的效果;过旺新梢,冬芽迟迟不能萌发,即便有花序也很弱小,通常以中等或中等稍强的新梢诱发易于萌发的冬芽或夏芽结二次果。
 
  2.2 花果管理
 
  由于玫瑰香葡萄二次果普遍存在果穗偏紧、果粒较小的问题,因此应该更加重视花果管理。
 
  (1)花期喷硼。硼对花粉发育和授粉、受精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缺硼时花粉发育不良,受精能力减退,并引起落花、落果。在葡萄初花期和盛花期,可在花序上各喷一次0.3%的硼砂或硼酸溶液,有利于授粉受精和防止形成大小粒。
 
  (2)由于二次果盛花期正好处于最炎热的季节,所以应在下午15:00后进行疏花。首先应疏去发育不全的副穗和1/4的主花序,再疏去晚开花和过密的花,以减少养分消耗,促进花期一致。
 
  (3)疏果应在开花后2~3周进行疏果。疏去受精不良、发育较小和生长畸形的果粒,同时对排列过密的果穗也应适当疏去,以使养分集中,促进果粒膨大。
 
  (4) 疏花疏果后, 使用50~100mg/L赤霉素,浸蘸果穗,可以显著增加二次果单粒重,促进果穗生长发育。
 
  2.3 围膜保温
 
  天津地区9月中旬以后夜间最低温度已经降至10℃左右。此时需重新围上大棚棚膜以保温增湿,并注意将白天温度控制在30℃左右,夜间温度尽量保持在15℃以上。以此提高积温,确保在霜冻来临前的11月份成熟上市。
 
  2.4 完熟采收
 
  为了生产优质果,完熟采收也是重要环节。二次果在谢花后50d左右开始软化,60d左右酸度已降到0.5度以下,但可溶性固形物只有10%,食之无味,难成高档果品。必须到花后80~100d,可溶性固形物达15%以上,且有芳香气味,才是采收适期。
 
  2.5 注意事项
 
  玫瑰香葡萄二次果尚未完全成熟时,气温即开始下降,必须及时扣膜,才能保证果实、枝条完全成熟。棚内温度控制按白天30℃、夜间20℃左右掌握;为促进果实含糖量的提高和果实着色与成熟,后期要加大昼夜温差,将夜间温度下降到15℃或更低一些。
 
  3 玫瑰香葡萄一年二次结果的发展方向
 
  3.1 发展日光温室栽培
 
  与塑料大棚相比,日光温室具有温度、光照等环境因子变化幅度小,可操控性强的优势。利用日光温室种植玫瑰香,可以延长葡萄生长期,使二次果能够在棚内充分成熟,采收期亦可以推迟到1月前后,此时上市的鲜采玫瑰香葡萄更具市场竞争力。
 
  3.2 打破休眠,促使冬芽二次结果
 
  通过利用打破休眠技术,促使冬芽二次结果,其结果更为稳定,处理时间更容易控制,结果期比较一致,此外,由于这类冬芽花芽分化充分、营养充足,其果形、果穗、果实品质明显较好。在天津地区利用这项技术,一定要使用日光温室才能获得充足生长时间,因此,要想使玫瑰香葡萄获得更佳的一年二次结果效果,还是应大力发展日光温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