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京综合试验站
赵密珍 吴伟民 钱亚明 王庆莲
近年来,南方各省区从国内外引进了不少红色葡萄品种试种,但由于南方夏秋高温多湿等气候因素的限制,红色葡萄出现上色难、着色不匀等现象,使品种固有的优质性状难以表现,从而影响其商品性。针对红色葡萄品种在南方地区的表现特点,对增色技术措施介绍如下:
1 选择适宜砧木
砧木对接穗品种的生长势、果品质量(色泽品质、产量和成熟期等)都有影响。因此,建园时,应选择能提高该品种着色的砧木进行栽植,以增加红色品种的着色度。
2 控制负载量
通过定枝、定穗、整穗等技术措施确定单株负载量,并辅以摘心、剪梢等措施,使树体的枝蔓生长与浆果生长成熟相协调。
3 应用环割(剥)技术
通过环割,不但可以有效改善红色葡萄品种的着色,而且对增大果实单粒重有着良好的效果。如在8611葡萄上使用结果枝环(割)剥技术,平均单果重可增加0.48g,可溶性固形物可提高0.65%,着色明显改善。主干环剥也可以增加着色和提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4 调控光、温、湿等环境因子
在葡萄栽培过程中,尽管自然气候条件不能改变,但随着避雨设施、促成栽培等设施栽培技术在南方葡萄生产上的应用,树体周围的光、温、湿等小气候可以适当调控。通过促成栽培,使早熟葡萄果实着色始期(即果实软化始期)避开高温期,有利于着色。应用避雨设施、地膜、滴灌、防鸟网等设施,减少树体周围的湿度,果穗后期不套袋,从而改善湿度、光照等条件,以利于果实着色。
5 调控矿质养分
从萌芽期至初花期和浆果膨大期至果实成熟前期两段时期,葡萄对氮的累积量增加幅度较大,需氮最多,而进入浆果成熟期应停止施用氮肥。在浆果膨大期至采收期的果实生长中后期需磷最多,果实膨大期至着色期这段时期需钾最多,浆果膨大期至着色期增施钾肥可有利于葡萄的上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