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病害防控岗位
魏艳敏 李兴红
葡萄果穗腐烂在葡萄生长中后期发生普遍,是造成葡萄减产的重要原因,严重时可造成50%以上的烂果,甚至绝产。引起果穗腐烂的常见病害有炭疽病、白腐病、酸腐病和灰霉病等。其中,葡萄白腐病在我国南北葡萄产区均有分布,常年损失可达5%~10%左右,流行年份可达20%~50%。在多雨年份常和炭疽病并发流行,造成巨大损失。
1 病害的识别
该病主要为害果穗,也为害枝蔓和叶片。果穗受害,最初在穗轴、小穗梗和果梗上产生淡褐色、水渍状、不规则斑点,严重时整个组织腐烂,潮湿时果穗腐烂脱落,干燥时果穗干枯萎缩、不脱落,形成有棱角的褐色僵果,果面布满灰白色小粒点(分生孢子器);果粒发病呈灰白色腐烂,先从果柄处开始,迅速蔓延整个果粒,果面上密生灰白色小粒点。枝蔓受害,从伤口处开始发病,褐色病斑,表面密生灰白色小粒点,最后枝蔓皮层组织纵裂,呈乱麻丝状。叶片受害,多从叶缘开始,形成淡褐色大斑,有不明显的同心轮纹,后期也产生灰白色小粒点,最后干枯、破裂。
2 病害的发生规律
葡萄白腐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病菌以分生孢子器或菌丝体随病组织在土壤和枝蔓上越冬。果园表土中和树上的病果穗、病叶片和病枝蔓,均可成为第2年的初侵染源。在土壤中越冬的病茵,一般以在地表面和表土20cm以内的土壤中为多,病菌可以存活2~5年。越冬后的分生孢子器在春末夏初产生分生孢子,借雨水飞溅传播,通过伤口侵入果穗和枝蔓。发病后的病组织上产生分生孢子,引起不断再侵染。该病害一般从6月上、中旬开始直至果实成熟期,在果园中病害会不断发生。
病害发生与各地气候条件密切有关。初夏时降雨的早晚和降雨量的大小,决定了当年白腐病发生的早晚和轻重。降雨次数越多,降雨量越大,病菌萌发侵染的机会就越多,发病率也越高。暴风雨、雹害过后常导致大流行。病害发生与栽培管理有关。土质粘重、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田间湿度大的果园,肥水不足、或偏施氮肥造成组织过于幼嫩、枝叶徒长、田间荫蔽的果园,负载量大的果园,其他病虫害严重、机械损伤较多的果园发病均较重。
3 病害的综合防治措施
3.1 降低田间病原菌的数量
冬季结合修剪,彻底清除病枝蔓和挂在枝蔓上的僵果,并将园中的病残体集中烧毁或深埋;冬季深翻果园,可将病残体埋入土壤深层加速其腐烂分解,减少第2年初侵染源。生长季节及时摘除病果、病蔓和病叶,以减少侵染源,抑制病害发展速度。
3.2 加强栽培管理
根据果园的肥力水平,合理修剪、疏花疏果,及时摘心、抹副梢、绑蔓,控制植株挂果量,提高植株抗病力;提高结果部位可以减少病菌的侵染机会;增施有机肥和钾肥,避免偏施氮肥,增强树势;对于地势低洼果园,设法改良土壤,加强排水;夏季修剪,改善通风透光,降低田间湿度,减轻病害的发生。
3.3 药剂防治
① 地面撒药:对于重病果园,要在发病前用5 0%福美双粉剂1份、硫磺粉1份、碳酸钙1份三药混匀后撒在葡萄园地面上,杀死土壤表面的病菌。每亩约用上述混合粉1.5~2kg,可减轻发病。
②生长期喷药:出土上架后(南方地区发芽前),对枝蔓喷洒3~5度的石硫合剂。落花后根据天气情况喷药保护果穗,常用药剂有:50%福美双500~700倍,50%退菌特600~800倍,70%百菌清350~700倍,25%多菌灵250~500倍,78%科博600~800倍,80%代森锰锌600~800倍,25%阿米西达2500倍,10%世高2000倍等。
3.4 套袋
对重病区可在最后一次疏果后进行套袋,预防病菌感染。套袋前应对树体进行全面喷药,25%戴唑霉1200~1500倍处理果穗。
3.5 防治中应注意问题
防治白腐病的关键时期:第一,夏末冬初清除病残体。第二,出土上架后(南方地区发芽前),对枝蔓进行药剂处理。第三,落花后至封穗前的是关键性防治时期。第四,特殊天气(冰雹、暴风雨)后的紧急处理,及时喷洒药剂。第五,发现白腐病后的及时防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