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育种研究室
刘崇怀
葡萄裂果是一种重要的生理病害,会影响果实外观,引起果实腐烂,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裂果常发生在果实转色期至成熟期,有越接近成熟发生愈严重的趋势。裂果常出现在果顶和果实侧面,少数发生在近果柄处。以下就葡萄裂果原因和预防办法进行说明,供葡萄种植户参考。
1 葡萄浆果生长和发育阶段
与其他果树一样,葡萄浆果的生长发育具有三个明显的阶段。第一阶段是细胞快速分裂期,该阶段自落花开始,持续时间大约1个月。在此阶段,构成葡萄浆果的细胞数量迅速增加。紧跟细胞快速分裂期的是10~14天的停止生长或缓慢生长期,这是第二个发育阶段。浆果变软和着色开始了果实发育的第三个阶段,与第一阶段一样,第三阶段也是葡萄果实的又一个快速生长期,但与之不同的是,该阶段的快速生长主要是由浆果的细胞膨大引起的,此阶段细胞体积达到最大,持续时间大约为半个月,是最容易发生裂果的阶段。
浆果有三个生长阶段已达成共识,但从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转变的原因尚无定论。一种观点是果实和种子对养分竞争的结果,对早熟品种来说,这种推断合乎情理,因为早熟品种的种子成熟晚于果实成熟;但对晚熟品种来说,这个说法不一定成立,因为部分晚熟品种的种子的成熟期远早于果实的成熟期。另外无核品种的果实发育与有核品种相同,也具有三个发育阶段,所以,此理论不完全正确。
另一种观点认为,第三阶段的果实生长是因为细胞吸水后膨压增加而引起的细胞膨大造成的,但最近的研究结果认为,果实膨大和果实吸水膨胀相互独立,没有关系。对第三阶段果实膨大原因的进一步研究,将是对裂果原因的更好解释。
2 果实生长过程中的果皮变化
随着果实生长,对果皮变化的研究也有助于对裂果原因的分析。果皮结构决定了果实对裂果的抵抗性。有人认为,果皮限制了果实生长而出现裂果,因为去皮果实可以吸收2倍于未去皮果实的水分,而没有裂果现象。主要原因是果皮的弹性和柔软性。弹性可以伸展后恢复,气球排气后的恢复就是最好的例子。柔软性是保持新形状的能力,葡萄果皮的可伸展性是这两个特性的综合体现。在以细胞分化为主的第一阶段,果皮的伸展性保持相对稳定。在生长缓慢的第二阶段伸展性也基本保持不变,但果皮细胞的细胞壁开始变厚,使得第三阶段初期的伸展性增强。但随后,由于酶活性的增强,细胞壁开始变薄,至果实成熟前15~20天,果皮厚度明显降低,伸展性也显著减弱,这就是在此阶段容易发生裂果的原因。
尽管调控果实发育的原因并不十分清楚,现有证据足以说明果皮可限制果实的生长,以及果实发育过程中复杂的化学变化。环境条件对这些变化和裂果有着明显的影响。
3 膨压、浆果大小和含糖量
有研究认为,就裂果敏感品种而言,当细胞膨压达到15个大气压时,50%的果实将会裂果,而对抗裂果的品种则需要40个大气压的膨压才能达到50%的裂果。因此,可推测出成熟果实有足够的含糖量来吸收足够水分,且这个阶段如果有高土壤含水量,加之又是一个葡萄树体对水分需求少的阶段,裂果就容易发生。在冷凉、高湿、无(弱)风天气,灌水后就容易发生裂果。有人认为,使用赤霉素可以减轻裂果,果实大小和是否有核与裂果无关。
4 预防裂果的建议
建议采用抗裂果品种。不同品种裂果程度不同,欧美杂种裂果轻,无核白、红宝石无核等品种裂果较轻,火焰无核裂果严重。黑大粒等品种在负载量高、未进行疏粒的情况下裂果严重。注意栽培措施。转色后的喷药等措施容易引起裂果,使用乙烯利、环割、灌水后天气冷凉造成果实表面水分含量高也容易造成裂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