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葡萄葡萄酒产业网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管理平台
网站总访问量:10218656人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会议信息
网站广告
葡萄酸腐病的诊断与防治方法 [2013/6/24 17:26:30] 来源: 作者:Admin
"

 

 

病虫害防控研究室
魏艳敏 李兴红
 
 
 
  葡萄酸腐病是一种重要的果实病害,近年来在我国葡萄产区发生普遍而严重,造成大量果穗腐烂,果园管理不当时葡萄损失率为30%~50%不仅直接影响葡萄的产量与质量,而且还影响葡萄酒的品质,已成为严重影响我国葡萄和葡萄酒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
 
  1 病害识别
 
  主要为害果穗,在葡萄近成熟期开始发生,引起葡萄果粒褐色腐烂,组织破裂解体,有大量的腐烂汁液流出,有醋酸味,如果是套袋葡萄,在果袋的下方有一片深色湿润,俗为“尿袋”,在病穗及其周围有大量果蝇或叫醋蝇的幼虫、蛹和成虫存在。另外,果粒腐烂后流出的腐烂汁液会造成汁液经过的地方(果实、果梗、穗轴等)腐烂,病害后期腐烂果粒干枯,只剩果皮和种子。
 
  2 发生规律
 
  葡萄酸腐病是一种较特殊的病害,由多病原引起,它的发生主要是酵母菌、细菌和果蝇共同作用的结果。
 
  引起酸腐病的酵母菌和细菌可在叶片、果实表面和空气等处存在。伤口是病菌侵入的途径,病菌主要通过果蝇传播,也可通过雨水传播,有多次再侵染。伤口包括:自然裂口、冰雹伤口、鸟害、白粉病、黄蜂以及有些鞘翅目昆虫(白星花金龟)等造成的伤口,这些伤口成为酵母菌和细菌存活和繁殖的场所。病菌的代谢活动产生乙醇和醋酸等,醋酸的气味引诱果蝇来产卵繁殖,果蝇在取食和活动过程中,身体携带传播病原物,果蝇幼虫和蛆内外存在细菌。在适宜的条件下(温暖潮湿的气候条件),果蝇大量产卵、不断繁殖,最终导致病害迅速发生。
 
  近成熟期是酸腐病侵染和发病的关键时期,病害发生的轻重与多种因素有关。第一,伤口的多少影响病害发生,如:胡蜂、白星花金龟成虫等喜食成熟的果实,多在葡萄浆果着色后将果实咬食成空洞,各种鸟类取食葡萄果粒造成的伤口,以及各种病害(裂果、日灼、白粉病等)造成伤口多的果园发病严重。其次,高温高湿有利于病害的发生。第三,不同品种抗病性不同,紧密果穗型和薄果皮的品种一般对酸腐病比较敏感,发病重。第四,管理不当的果园发病重;肥力不足、挂果量大,造成树势弱的果园发病重;品种混合栽植,各个品种成熟期不同的果园发病重;早熟品种的发病为晚熟品种提供了大量果蝇和病菌,因此,晚熟品种发病重;偏施氮肥造成枝叶徒长的果园发病重;地势低洼、排灌不良的果园发病重。
 
  3 防治方法
 
  葡萄酸腐病病因复杂,防治难度大,目前还没有单一的防治措施能有效的控制病害的发生,防治原则是:以防病为主,病虫兼治。其中,减少伤口、降低挂果量、避免高温高湿是防治病害的关键措施。3.1 减少果实伤口防治昆虫,减少昆虫引起的伤口,通过诱捕和去除蜂窝控制黄蜂等;防治白粉病,以降低白粉病引起的果实伤口;合理使用赤霉素,疏松果穗;设置防鸟网,人工轰赶鸟群等避免鸟害造成伤口;积极防治日灼病、气灼病,减少果实伤口。
 
  3.2 加强栽培管理
 
  合理绑缚枝蔓, 使其通风透光,降低果穗周围的湿度;合理肥水,降低氮肥施用量,控制葡萄生长过旺,避免果实成熟期快速膨胀相互挤压造成伤口;疏花疏果,降低挂果量;收获前后清除发病果穗,降低病菌数量。
 
  3.3 药剂防治
 
  近成熟期的药剂防治是防治酸腐病的关键。目前杀菌剂和杀虫剂配合使用是目前酸腐病化学防治的有效办法。对于一些发病重的地区,自封穗期开始喷洒80%必备400倍,每10~15d喷1次,连续3次。除多种铜制剂外,其它防治酸腐病的有效药剂有:安泰生、克菌丹、达克宁和百泰等。防治果蝇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杀虫剂,如歼灭(高效氯氰菊酯)和敌敌畏等。
 
  另外, 有报道称收获前30~90d,喷各种盐 (氯化钙和重碳酸钠等),可不同程度的降低酸腐病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