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综合试验站
张国军 任建成 张玉平
随着北京地区葡萄保护地栽培的快速发展,出现了一些在常规栽培条件下较少发生的病虫害种类,其中“葡萄沟顶叶甲”比较典型。该虫属鞘翅目叶甲科,文献记载,主要分布在我国河北、陕西、山东一线以南的省份,北方较少。在陕西省丹凤县和山东省的菏泽市曾有一定程度的危害。近几年,此虫在北京地区葡萄保护地栽培中的发生有逐年加重的趋势,现介绍其主要为害状并简要分析该虫发生的主要环境条件,供参考。
1 形态特征
该虫的成虫体长3.2~4.5mm,长椭圆形,通体宝石蓝色或紫铜色,具强金属光泽,足跗节和触角端节黑色,触角11节。头顶中央有1条纵沟。唇基与额之间有1条浅横沟,复眼内侧上方有1条斜深沟。
2 主要为害状
葡萄沟顶叶甲的出蛰期与保护地葡萄的发芽期基本吻合,北京地区保护地栽培中,2~3月成虫开始出蛰,白天在树上活动为害,以早晨和傍晚为害最重。取食部位为膨大的嫩芽、幼叶、茎、叶柄、花序及果梗的表皮。膨大后的芽眼被蛀食后,通常会干瘪不再萌发或在较晚时候有副芽萌发,受其它枝条生长的影响,常常无法形成有利用价值的新梢;生长初期的花序受害常常停止发育;幼叶受害后形成长条状缺刻,严重时,叶面仅剩下无叶肉的网格状纤维组织,并干缩;其它器官(新梢或卷须等)表皮受害后形成暗色条状疤痕。成虫具有假死习性。
3 发生原因分析
( 1 ) 设施内适宜的越冬条件。北京地区的葡萄设施栽培条件下,无论是大棚还是温室设施,冬季里的冻土深度均很浅或无冻土层,因其成虫多在土壤表层(5cm左右)越冬,这为该虫提供了良好的越冬环境,大大增加了越冬成虫特别是晚期羽化成虫的成活率,致使次年春季出蛰量增大。
(2)外来引入。北京地区葡萄栽培的肥料大多从周边省份调入,以河北和山东较多,可能是虫源引入本市的主要渠道。
(3)间作作物加重危害。葡萄设施栽培时,常常进行各种蔬菜的间作套种,一些蔬菜如油菜是该虫又一主要寄主,会加重其危害。
4 防治方法
(1)冬季深翻土壤25cm左右,将越冬成虫深埋入土。
(2)振落捕杀油菜和树上的成虫。
(3)棚内适量稀植油菜,撤棚后禁止种植油菜。
(4)棚内外保持清洁,及时铲除其他寄主。
(5)在树上适量喷洒杀灭菊酯乳油等杀虫剂。
(6)幼虫孵化初期或萌芽期(成虫大量危害期)沿树行两侧向距树干20cm内地面撒施杀虫剂颗粒,施后浅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