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综合试验站
刘佳 刘晓 陈建
近年来,随着市场需求的增长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葡萄种植在全国许多地方发展迅速,但是传统的大田硬枝育苗存在着成本高、周期长、出苗不整齐、成活率较低等弊端,采用大棚温床营养钵扦插育苗可实现当年育苗当年出圃、建园,来年投产,是目前最经济快捷的育苗方法,现将该育苗技术总结如下:
1 插条的采集与贮藏
插条的采集应在品种纯正的葡萄园,结合冬季修剪同时进行。一般选择生长健壮、节间较短、芽眼饱满、无危险性病虫害的一年生枝作插条,充分成熟的当年生结果枝条最为理想,其特征为枝条表面呈黄褐色至红褐色,直径粗度在0.6~1.2cm,髓部不超过枝条直径的1/3~1/4,用手弯曲折断时,有清脆断裂声,断面翠绿色。为了便于运输和贮藏,可将插条剪成50~80cm长的枝条(一般6~8节),按不同品种每50~100条捆成一捆,并立即拴上标签。为了防止插条在贮藏期间发霉变质,丧失发芽力,入贮前可用5% FeSO4溶液或者5 波美度石硫合剂浸泡1~3min,取出凉干后进行沙埋贮存。贮藏温度要求在0℃~4℃,河沙湿度则以手能捏成团、指缝不流水为宜。切忌将种条长时间裸露在室外,以防风吹日晒失水导致成活率降低。
2 催根处理
2.1 插条修剪
一般在每年1月底将经过砂藏的插条按2~3芽进行剪截,剪截时一定要注意插条的极性,不可剪反,要求上口距上芽1~1.5cm处平剪,下口于芽下4~5cm斜剪,因为节的隔膜内贮藏营养物质较多,容易形成愈伤组织和发生新根。将剪好的插条捆齐放入清水中浸泡12~24h,以促进细胞吸水膨大、贮藏养分水解和内源激素的活化。
2.2 药剂处理催根
用5 0 m g / L的A B T生根粉浸泡插条基部4~8h或者用50mg/L的萘乙酸浸泡插条基部8~12h,也可用1000mg/kg的NAA和IBA等量混合的50%酒精溶液速蘸3~5s,注意一定要使插条直立于药液中,浸泡基部3~4cm即可,顶芽不可沾药。
2.3 电热温床催根
在大棚内,以方便作业为原则挖一定规格的畦作为苗床,在床底铺5cm厚的稻草或锯末以利于保温,上铺地膜,地膜上每隔一定距离打孔,以备往下漏水,膜上均匀布设地热线,地热线上铺盖8~12cm厚的粗河沙。将药剂处理过的插条,按品种整齐地插放于温床中,覆沙高度以不超过插条顶芽为宜,浇一次透水后可通电加温。苗床温度最好控制在25~30℃之间,定期喷水使沙床含水量保持在60%~70%为宜。为了防止先发芽后生根,大棚内气温开始要保持较低的温度(不超过10℃),约15d后芽段底部产生愈伤组织时将整个苗床覆盖塑料膜,覆膜一周左右即可选择萌动露白的插条进行扦插。
3 营养袋扦插
营养土一般按沙∶ 土∶ 肥=1∶1∶1的比例均匀混合而成,以干净粗河沙、富含有机物质的活土和腐熟的农家肥为宜,沙和土混合前均应过筛。营养袋可选用15cm×8cm的聚乙烯膜袋,装袋时,将土稍墩一下使袋内土壤沉实,然后将袋整齐地摆在育苗畦。插前先给营养袋喷水,浇透成软泥状,然后再将芽段直插在营养袋中央,扦插深度以5~8cm为宜,要求插条顶芽外露。扦插时将顶芽统一朝南或向大棚采光面扦插,这样有利于插条萌芽一致,也可避免插条萌芽后,新梢生长相互重叠。
4 大棚管理
扦插后可通过通风和草帘来调节棚内温度,使棚内温度白天控制在20~25℃,夜间保持在10℃以上。扦插前期每1~2d浇一次水,维持空气湿度在9 0 % 左右, 后期可2~3d浇一次, 控制棚内湿度在70%左右。在插苗后一周内喷75%的百菌清600~800倍液和0.2~0.3度的石硫合剂,杀灭插条上潜伏的病菌;苗长到1~2片叶时喷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50%福美霜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一次,预防葡萄霜霉病、白粉病及褐斑病等。
5 炼苗移栽
炼苗是葡萄营养袋插扦育苗的最后一环,当苗木长到2片叶时即可进行通风,炼苗过程中遇到大风、降温天气,要及时关闭通风口,避免苗木受害,经过10d左右使苗木完全适应外界环境变化即可移栽大田。定植前在定植畦中间按株距定点,然后挖15cm深的定植穴,出圃前一天浇1次水,以免土团松散,定植时把营养钵撕掉,将带泥团的幼苗放入穴中,回土后轻轻压实,浇水后铺设黑地膜。幼苗栽植7d后开始施肥,遵循“薄肥勤施,少量多次”的原则,前期以氮肥为主,后期改用硫酸钾复合肥,施肥量适当增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