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栽培生理与调控岗位
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产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基地规模快速增加,面积达到62万亩,宁夏产区的知名度进一步提升。但目前产区葡萄园也存在管理不规范、葡萄质量良莠不齐的问题,尤其以农垦西夏王和银广夏为代表的超过10年以上树龄的老旧葡萄园,管理水平较低,种植颓势日益明显,优质葡萄原料生产比例连年下降,已经无法满足产区所要求的优质葡萄酒酿造的原料要求。为此,在认真分析宁夏贺兰山东麓老旧葡萄园现状基础上,结合现有葡萄园立地条件,提出改造技术措施,并在生产中推广使用。
1 宁夏贺兰山东麓老旧葡萄园现状
产区目前有10年生以上葡萄园10万亩以上,除20%由散户种植以外,80%的葡萄园主要集中在农垦和银广夏两个公司。这些基地的品种75%以上为赤霞珠,土壤肥力差,根系80%以上集中分布在50cm以上,一部分葡萄园藤蔓老化损伤严重,藤蔓保存率不到80%,混杂品种在15%左右,树干连年缺失和死亡。具体如下:
(1)土壤肥力普遍缺乏。由于过去种植技术条件限制和后期缺乏管理,导致基地土壤肥力水平普遍处于极度缺乏水平,碱化现象明显、土壤结构较差、漏水漏肥较重。
(2)种植架型结构不合理。老旧葡萄园原有种植模式相对比较粗放,密集栽植,株行距在2.5m×0.4m,架型为“独立龙干型”,不利于树体吸取养分和光合作用,而且不利于冬春两季的埋土防寒,增加种植成本,树体死亡率高。
(3)葡萄植株保存率低且差别较大。整体而言,葡萄植株保存率低,且在不同园块、品种之间差别较大,由于管理方式不当,缺苗严重。
(4)葡萄产量低而不稳、种植效益差。老旧葡萄园产量较低,一般在200-300公斤/亩,且在不同年度、园块之间变异较大,经济效益差,产投比较低。
2 贺兰山东麓老旧葡萄园改造提升技术措施
针对以上问题,老旧葡萄园改造提升主要从以下五方面加强管理:
一是深施有机肥,培肥土壤肥力。利用专业机械在藤蔓双侧深施腐熟的有机肥和秸秆(深度在60-80cm),培肥土壤引导根系更新向深处生长,提高根系生长与抗性能力,提高树体的存活率和寿命。
二是更新老藤蔓,改变架型架势。采用平茬或高接技术更新优新品种,保留老龄根系,藤蔓实行35°倾斜上架,采用规范的“厂”字型架型,提高酿酒葡萄品质的一致性和质量,为生产优质葡萄酒提供优质原料。
三是清沟栽植,迫使根系下扎。对出土清沟不到位的葡萄园实行每年清10cm左右,2年内清至20cm以上浅沟栽植,促使葡萄根系向下延伸,这不仅有利于酿酒葡萄节水栽培,提高品质,而且还能提高葡萄根系的抗寒能力,实现安全越冬之目的。
四是规范管理,提高科学化技术水平。采用压条补缺株、间伐过密藤蔓、合理修剪、节水及水肥一体化、拔除个别老树等综合技术措施,推广机械化作业,提高生产效率。力争实现节水灌溉25%左右、生产成本降低20%,经济效益提升30%以上的目标。
五是因地适宜,适当提高产量质量。依据老园区的土壤、品种及藤蔓健康状况,每亩产量提高30%以上,控制葡萄产量在500-800公斤,红、白葡萄品种糖度分别在22和20以上,糖酸比合理,酚类物质含量丰富,各类有效成分充足复杂,实现质量与效益双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