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葡萄葡萄酒产业网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管理平台
网站总访问量:10218672人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会议信息
网站广告
避雨栽培条件下葡萄白粉病的发生特点及防控技术 [2017/6/25 12:24:06] 来源: 作者:Admin

生物防治与综合防控岗位

王忠跃 孔繁芳

 

  葡萄白粉病是由葡萄钩丝壳菌(Uncinula necator (Schw) Burr)引起的一种真菌性病害,该病害在很多葡萄种植区都有发生,但总体上雨水比较多的地区发病少、比较轻,雨水比较少的地区(如新疆、甘肃、宁夏、河北北部的干旱区等)发生普遍、危害比较严重,发病重的年份,病害率达40%以上,个别园区甚至绝收。随着我国南方地区避雨栽培及其它设施栽培的面积扩大,葡萄白粉病已成为设施葡萄栽培的重要病害,为了有效防控该病,2016-2017年本岗位在廊坊农科院中试基地的葡萄园针对葡萄白粉避雨条件下的危害情况、发生特点进行了监测,并提出防控建议。


  1 危害


  葡萄白粉菌可以侵染叶片、果实、枝蔓等所有绿色部分,叶受害后,先在叶片正面产生灰白色、没有明显边缘的“油性”病斑,上面覆盖有灰白色的粉状物;严重时整个叶片都覆盖有灰白色的粉状物,使叶片卷缩、枯萎,而后脱落;有时能在叶片上形成小黑点(为病菌的闭囊壳)。幼叶受害后,会扭曲变形,基本停止生长。花序发病,花序梗受害部位开始颜色变黄,而后花序梗发脆,容易折断。穗轴、果梗和枝条发病,出现不规则的褐色或黑褐色斑,羽纹状向外延伸,表面覆盖白色粉状物。有时,病斑变为暗褐色(因形成很多黑色闭囊壳)。受害后,穗轴、果梗变脆,枝条不能老熟。果实发病时,表面产生灰白色粉状霉层,用手擦去白色粉状物,能看到在果实的皮层上有褐色或紫褐色的网状花纹。小幼果受害,果实不易生长,果粒小,易枯萎脱落;大幼果得病,容易变硬、畸形,易纵向开裂;转色期的果粒得病,糖份积累困难,味酸,容易开裂,不能够正常成熟(图1)。

 

 


  2 发生特点


  葡萄白粉病的发生时期因不同地区和环境而异,一般在67月发生, 89为发病盛期,但在设施栽培的葡萄园(避雨栽培、温室、大硼葡萄)内,白粉病出现早,在5月中下旬就开始出现,67月份出现多个高峰期,并且持续周期长,严重的时候,会持续到落叶。


  3 防控建议


  3.1 减少越冬病原菌的数量


  搞好田间卫生,将病残体(枝条、叶、果穗、卷须)集中处理烧毁;结合修剪,去除病芽、病梢,并及时带出园内烧毁或深埋;在萌芽前,全园喷施一遍35波美度石硫合剂,以降低菌源数量。


  3.2 药剂控制


  (1)萌芽前: 全园喷施一遍35波美度石硫合剂,可有效降低病原菌数量,也是是防治葡萄白粉病的基础药剂,但使用该药剂须注意:该药受环境条件(温度和湿度)限制,低于18℃无效,高于30℃易产生药害;干燥的条件药效好、湿润的条件药效差,


  (2)开花前、后: 该阶段是控制白粉病流行的关键时期, 常用的药剂有:50%保倍福美双可湿性粉剂,在葡萄上,作为优秀保护剂可以用于花前、花后和关键时期,发挥其广谱和持效长的优点,也可以用于发病后与治疗剂配合使用,一般施用1500倍液;2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30005000倍液,花后幼果期施用,可以兼治炭疽病、白腐病,对幼果安全,正常使用不会抑制生长;80%戊唑醇水分散粒剂600010000倍液,对葡萄有轻微的抑制生长作用,早期只能用高倍数(低浓度),后期救灾时用低倍数(高浓度);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3000倍液,连续施用,较易产生抗性;40%氟硅唑(稳歼菌)乳油,具有优异的内吸传导性,可施用800010000倍液(不能低于8000倍液),23叶期可以直接施用,葡萄封穗前与保护性杀菌剂如保倍福美双混合施用,均匀周到喷药;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用25004000倍液(不能低于2500倍液,个别品种施用3500倍液以上,注意不同品种间有差异)。


  (3)救灾措施


  当葡萄白粉病流行大爆发时,可选用50%保倍福美双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2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3000倍液全园施用;5 d左右,10%美铵600倍液或50%保倍福美双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跟进一次即可,效果非常好,但成本较高。也可以按如下用药:20%苯醚甲环唑2000倍液+50%保倍福美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全园施用;5 d左右,10%美铵水剂600倍液(或50%保倍福美双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80%戊唑醇水分散粒剂8000倍液)。效果也很好,成本相对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