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谋综合试验站
郭淑萍 杨顺林 陆晓英 白明第
摘
要:通过用9种不同规格的葡萄专用果袋和透明塑料果袋,研究套袋对夏黑葡萄果实的影响。结果表明:套袋处理对夏黑葡萄的果粒质量、病果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差异显著,对果皮厚度无显著影响,且延长了夏黑葡萄果实的转色期和成熟期;在所选用的9种果袋中,以28cm×37cm、孔间距为5mm×5mm(B1)的透明塑料袋在提高果实品质方面较优;研究认为,元谋夏黑葡萄不宜在4月份套袋,而最佳套袋时间有待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夏黑葡萄;规格;果袋;套袋
夏黑葡萄(Summer Black)别名夏黑无核,东方珍珠黑,原产于日本,属欧美杂种,是一个三倍体无核品种。该品种具有早熟、易着色、优质、丰产、耐贮运、树势强健,抗病力强等优点。于1998年由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从日本引入中国;2008年从江苏省引入云南省楚雄州元谋县种植。目前在上海、浙江等地区表现较好,已经进入规模化栽培,并总结出一套适合当地气候特点的优质丰产栽培技术。套袋能够有效防止巨峰系葡萄的病虫危害及裂果危害,有效防除果穗上的药液的斑点和灰尘,使果面保持洁净,果粉完整,颜色一致等作用,是目前葡萄优质栽培中一项重要环节。为了选择夏黑的适宜果袋,本文选择用不同规格的果袋进行了试验,现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云南省楚雄州元谋县黄瓜园镇苴林。元谋县位于滇中高原北部金沙江中游的龙川江河谷,
地处东经101°35′~102°06′,北纬25°23′~26°06′之间,海拔898~2854m,属干典型的热河谷地区。年平均气温21.9℃,极端最高气温43℃,极端最低气温-4℃,年均降水量613.8mm,90%降雨量主要集中在6~10月,其他月份少雨或无雨,年蒸发量3911mm,为降水量的6.3倍,年均日照时数2653.3h,无霜期363d,年活动积温7996.1 ℃。土壤是燥红土,土壤贫瘠,pH为7.5。
1.2 试验材料
试验于2014年4~6月在云南省楚雄州元谋县元谋试验站示范基地,供试品种为3年生夏黑葡萄,其株行距2m×4m,南北向,架势为棚架,采用滴灌灌溉。供试果袋为白色果袋(台湾纸袋有限公司宾川分公司)2种规格和透明塑料果袋(杭州农丰包装有限公司)7种规格,见表1。

1.3 试验设计与方法
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分别以不同果袋进行套袋处理,以不套袋作为对照(CK),试验随机处理,设3个重复。葡萄园常规栽培管理。
试验始于2014年4月11日,选取3年生生长健壮且无病虫害植株,立地条件和生长状况基本一致、果粒大小相近的5个果穗,进行果穗修剪,记录修剪后每个果穗的果粒数。套袋前喷施膨果剂,待药液干后套袋。
在套袋前和果实采收前对果穗和果粒的病害发病率(仅指日烧病,下同))进行调查。每个处理固定5个果穗,调查果穗和果粒,记录果面颜色、发病数,并且计算病穗率、日烧病病果率、单果质量、单穗质量;用手持测糖仪测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SC)。采用Excel进行数据整理、绘图及方差分析,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多重比较分析,用Duncan法对各处理的平均病果率进行多重比较。
病穗率/%=发病穗/调查总穗数×100病果率/%=发病果粒/调查果粒数×100单粒质量=每穗葡萄随机选取10粒/10
2 结果与分析
2.1 套袋对病果率及病穗率的影响
分析各处理的病果率表明(表2):成熟期各套袋处理的病果率均高于或明显高于对照(1.63%),其中透明塑料袋B7的病果率最高,达43.61%,比对照高41.98个百分点;其次为B6,达18.83%,比对照高17.20个百分点。套袋处理中,B1与B3的病果率较低,仅分别为1.73%、5.12%。B7与其它套袋处理及对照间差异极显著,对照与除B7之外的套袋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套袋果穗日烧病平均发病率为26%,果实没有裂果。
2.2 套袋对果粒质量及果穗质量的影响
除B2和B6(均为2.58 g)外,其余套袋的果粒质量均高于不套袋的2.82 g。B7的果粒质量最高为4.17 g,比对照高1.36 g,提高了48.08个百分点,果粒质量增加明显;其次是B1、A1、A2,分别为3.82 g、3.59 g和3.45 g。多重比较结果表明,对照处理与B7、B1、A1和A2之间差异极显著,A1和A2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除A1、A2、B1的果穗质量高于对照外,其它处理的果穗质量明显低于对照,其中果穗质量最大的是A1。A1与B2、B4、B6、B7差异显著。果穗质量最低的是B6,其次是B2。
2.3 套袋对果皮厚度的影响
由表2可知,所有套袋处理的葡萄果皮厚度均高于对照的0.92mm, A2的果皮厚度最高为1.14mm,比对照高了0.22mm;其次为A1(1.13 mm);其它处理的果皮厚度介于0.93~1.01 mm之间。不同套袋处理对葡萄的果皮厚度无显著影响。
2.4 套袋对葡萄果实颜色的影响
夏黑葡萄在云南元谋种植,不套袋果实转色期较早,转色后果实全面上色,成熟时呈紫黑色。而套袋的夏黑葡萄果实转色期相对于不套袋推迟了10 d左右,转色后全面着色较慢,果实成熟顺序由上到下开始着色,在解袋前为绿色或者微红色。打开袋底果实颜色按绿色-微红-浅紫红-紫红-紫黑色的顺序加重。若套袋后不解袋,袋内的果实仍然继续着色,但比不套袋葡萄晚着色7~10 d,有利于分期采收。2014年5月29日~6月5日,元谋县平均气温在38℃~40℃左右,最高达43℃,气温较高,影响葡萄上色,成熟时果实大多为紫红色至紫黑色。套袋处理中,用白色葡萄专用果袋比用透明塑料果袋的果实转色时间推迟。不套袋处理的葡萄转色时间比套袋处理的要早。5月20日调查显示,不套袋的葡萄果面颜色大多呈紫黑色,而套袋处理的葡萄果面颜色大多还是绿色、紫红色。至采摘时,套袋处理的葡萄果面颜色多为紫红色-紫黑色,不套袋处理的葡萄颜色为紫黑色。综上所述,套袋处理延长了夏黑葡萄果实的转色期和成熟期。
2.5 套袋对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SC)的影响
由表2可知,所有套袋处理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低于对照,其中最低的为B7,23.72%。对照与A2、B2和B3间差异不显著,与其它处理差异显著。
3 结论与讨论
规格为28cm×37cm,孔间距为5mm×5mm(B1)的透明塑料果袋与不套袋相比,病果率相近、单粒质量提高了1.00g、单穗质量提高了44g、果皮厚度提高了0.05mm。其主要原因是:孔间距为5mm×5mm的透明塑料果袋能够有效的保证透气性,减少高温造成的日烧病。此外,规格为27.5cm×36cm(A1)的白色果袋和规格为24.5cm×35.5cm(A2)的白色果袋也极显著地提高夏黑葡萄的果穗质量,果穗质量分别为400g和356g,比对照提高78g和34g。因此,这3种套袋应作为在生产中提高葡萄产量的处理措施。
套袋处理对夏黑葡萄的病果率、果粒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较大。相比其它处理,规格为28cm×37cm、孔间距为5mm×5mm(B1)的透明塑料袋显著降低了病果率,其它套袋极显著地提高了病果率,这与辛贺明等对美人指葡萄套袋试验的研究结果中套袋降低病果率不同;除规格为28cm×37cm、孔间距为2mm×2mm(B2)和规格为25cm×37cm、孔间距为1.5mm×1.5mm(B6)的透明塑料果袋外,其它套袋处理极显著的提高夏黑葡萄的果粒质量;套袋后夏黑葡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降低;套袋处理对果皮厚度无显著影响,且推迟了夏黑葡萄果实的转色期和成熟期。由此得出,在云南干热河谷区元谋区,夏黑葡萄在4月份套袋并不能提高夏黑葡萄的品质,反而降低了葡萄的品质,所以不建议套袋。
元谋葡萄套袋时间早、加上当地气温较高,影响了果实正常生长。在元谋,只有葡萄成熟早,才能提高葡萄价格。2014年3月25日~4月底,元谋上市的葡萄每千克约40~60元,而在5月份上市的葡萄每千克约15~20元,到5月下旬,由于金沙江干热河谷的其他地区葡萄开始上市,冲击了葡萄市场,元谋县葡萄的价格就急剧下跌。因此,本文研究得出,元谋夏黑葡萄不宜在4月份套袋,而最佳套袋时间有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