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葡萄葡萄酒产业网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管理平台
网站总访问量:10219184人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会议信息
网站广告
渭北旱原'白玉霓'不同叶幕管理方式的研究 [2017/6/23 20:36:14] 来源: 作者:Admin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 

张振文 王超

 

  叶幕管理是葡萄生长过程中重要的夏季管理内容,葡萄新梢长度、果穗数量等影响葡萄以与葡萄酒的质量。通过设置合理的新梢摘心留叶量、转色期老叶摘除量以及果穗去除量范围等,从而形成不同叶幕微气候,将不同程度地影响葡萄生长和果实品质。国内目前对鲜食葡萄的叶幕管理研究已有深入开展,且在叶幕管理对光能利用、光合作用与水分生理、果实品质与产量等方面取得了相关研究成果。张晓煜等通过对我国北方6个不同酿酒产区的酿酒葡萄品质进行综合评价,探究了酿酒葡萄综合品质的形成与主要气象因素、影响时期的关系,认为用总糖、糖酸比、pH值和单宁等4个品质指标评价酿酒葡萄品质是可行的。本研究设置3个叶幕处理指标,共27种不同的叶幕处理方式,通过多元统计分析中的主成分分析法,确定果实品质评价因子,进行综合评价并与常规叶幕进行比较,以期评价和选择出渭北旱原地区‘白玉霓’合理的叶幕管理方式。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本试验在陕西省咸阳市泾阳县北裕酿酒葡萄园进行。泾阳县位于渭北旱原南部, 东经108°2940-108°5823″,北纬3 4 ° 2 6 3 7 -34°4457″,海拔多为430-500m,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 3 ℃ , 年均降水量548.7mm,平均蒸发量995.17mm,年均日照时数1811.4h,年均无霜期213d,土壤质地为砾石壤土。


  1.2 试验材料


  供试葡萄品种为'白玉霓'UgniBlanc),树龄6年,南北行向种植,株距0.8m,行距2.5m,树势基本一致,树形为单干双臂形,中长梢修剪,水肥均为常规管理。


  1.3 试验设计


  新梢摘心留叶量设置为3个水平,即5月份新梢叶片分别留101316片叶时摘心,7月果实转色期对新梢基部老叶进行2 4 6叶摘除,同时根据果穗摘除量设置高负载量4.5×104kg/hm2、中负载量3.0×104kg/hm2、低负载量1.5×104kg/hm23个果穗产量梯度,共27个叶幕管理方式(表1)。每个处理30株,3次重复,所有处理完全随机分布。试验以叶幕常规管理新梢留叶13片、转色期摘2片老叶、不疏穗为对照(CK)。(表1




  1.4 指标测定


  通过成熟度监控果实成熟期。对每个叶幕管理方式的植株随机选取果穗,每个果穗从上到下环形兼顾果粒,每个重复约取500粒,-40℃保存,用于果实各项品质指标测定。


  还原糖(以葡萄糖计)含量采用斐林试剂滴定法测定,总酸(以酒石酸计)含量采用NaOH滴定法测定,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采用手持糖量仪直接测读(Brix%),pH值采用Sartorius pH-10标准pH计直接测定,总酚含量采用福林-肖卡比色法测定,单宁含量采用甲基纤维素沉淀法测定。


  1.5 数据分析


  试验数据运用I B M S P S SStatictics 19.0软件对“白玉霓”的6个品质指标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通过SPSS软件,从叶幕各处理的相关矩阵出发进行主成分分析,获得叶幕管理中主成分的品质指标,最后根据计算获得综合主成分分值,得到不同叶幕管理方式下酿酒葡萄的品质评分排序。在主成分分析前,采用隶属函数法对各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化,使果实品质的评价指标量纲相同。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叶幕管理方式白玉霓果实的基本品质


  由表2可以看出,还原糖含量最高为T21238.03g/L,最低为T17181.88g/L。总酸含量均低于等于4.36g/L,王华等、李记明认为,酿酒葡萄的适宜酸度应保持在6-10g/L之间。因此使用隶属函数标准化总酸原始数据时,将其划分到正向求高指标中。总酚含量在T20处理的16.93mg/LT17处理的29.63mg/L之间。单宁含量最高的是T4处理的37.76mg/L,最低的为T15处理的13.65mg/LpH值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波动于3.69-4.0612.30-17.80。为综合反映各叶幕处理对果实品质的影响,采用综合评价法选择出最优的叶幕结构组合。


  2.2 不同叶幕管理方式白玉霓果实品质综合评价


  不同叶幕管理方式间的果实品质综合评价变量因子较多,使用隶属函数法将果实品质指标数据标准化处理之后,通过主成分分析得到品质指标成分因子载荷(表3)及综合评价(表4)。从而选择出适宜“白玉霓”在渭北产区的新梢摘心留叶量,转色期摘老叶和负载量的最佳组合模式。



  (1)果实品质的因子载荷分析


  主成分特征值和贡献率是选择主成分的依据,并以分析后所得方差累计贡献率大于85%为原则提取主成分。从表3可以看出,果实品质评价的6个主成分因子载荷,第一主成分的贡献率已经达到59.468%,说明第一主成分可以表述果实品质一半以上的信息,并由特征向量值可以得到,第一主成分中载荷值较大的品质指标是pH值和还原糖,第二主成分的贡献率为21.823%,第三主成分的贡献率为8.943%,前3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已达到90.234%


  (2)果实品质的综合排序


  以表3中的因子载荷与方差贡献率以及表3中的主成分构建不同叶幕管理方式下的果实品质预测模型,27个叶幕处理组合的综合评分及排名结果见表4。由综合评价结果可知,T6处理(新梢保留10片叶摘心、转色期摘除4老叶、低产)、T5处理(新梢保留10片叶摘心、转色期摘除4老叶、中产)和T9处理(新梢保留10片叶摘心、转色期摘除6老叶叶、低产)排名前3位,负载量均属于中低产水平,新梢摘心留叶量均在10叶水平。T22处理(新梢保留16片叶摘心、转色期摘除4老叶叶)是高产处理的最佳组合。


  3 结论


  本研究初步获得渭北旱原地区‘白玉霓’叶幕管理的最佳:


  (1)植株负载量为低产和中产时,新梢(主梢)保留10个叶片连续摘心,果实转色期摘除新梢基部4个老叶片。


  (2)植株负载量为高产时:新梢(主梢)保留16个叶片连续摘心,果实转色期摘除新梢基部4个老叶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