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综合试验站
雷龑
刘鑫铭 陈婷 蔡盛华 王建超
1 气灼病
(1)症状与识别
气灼病又称缩果病。一般发生在幼果期,以幼果期至封穗期发生最为严重。主要表现为果粒失水呈浅褐色病斑,下部果肉出现褐色坏死状,并且干缩、凹陷,后期病斑成为干疤,使果粒干缩。病斑常发生在果粒近果梗的基部或果面的中上部,在果粒的侧面、底部也可发生。一般靠近地面的果穗容易受害。病斑的发生部位与阳光直射无关,在棚架的遮阴面、果穗的阴面和果穗的内部、下部果粒均可发病。当土壤湿度大(被水浸泡一段时间后)、遇雨水(在葡萄粒上有水珠)后,若忽然高温,在有水珠的部分易出现气灼病。
(2)形成原因
气灼病发生的轻重与特殊气候、栽培管理措施有关。主要是由于气温过高引起水分供应不足,蒸腾受阻、果面局部高温而导致。土壤黏重、干旱、有机质含量低的葡萄园发病较重;种草或覆草的葡萄园和土壤有机质含量高的葡萄园气灼病均较轻。阴雨过后突然放晴的闷热天气或套袋果在雨后天气突然放晴温度过高时,均易发生气灼病。夏季修剪时,摘心过重或副梢处理过重会加重气灼病的发生。
(3)防治措施
保证水分平衡供给(及时浇水、果园种草等);培养健壮、发达的根系(增施有机肥、合理负载等);减少伤口,适时套袋;协调地上、地下的平衡关系。
2 日烧病
(1)症状与识别
是由阳光直接照射果实造成局部细胞失水引起的一种生理病害。主要危害果实,也危害幼嫩的果梗和穗轴。受害部位多在果穗向阳面。发病初期果实阳面由绿色变为黄绿色,局部变白,然后出现火烧状褐色椭圆形或不规则形斑点,后形成稍凹陷的坏死斑。严重时穗梗、果梗、果粒均变干枯。以硬核期的浆果较易发生日灼病,果实着色后便较少受害。
(2)形成原因
直接原因是葡萄果实暴露于烈日强光下,使果粒表面局部温度过高,水分失调而导致灼伤。红地球、美人指、藤稔等粒大、皮薄的品种日灼病较重;篱架比棚架发生重;地下水位高、排水不良的果园发病较重;施氮肥过多的植株,叶面积大,蒸腾量大,日灼病也较重。
(3)防治措施
防止葡萄果实日烧病最主要的措施是合理布置架面、注意选留果穗,尽量避免果实直接遭受日光照射,尤其在架面西南方位更应注意果穗上方周围有适当的叶片;同时应注意在气温较高的时期,保证土壤供水;调整负载量,保证树势健壮。对于容易造成日烧的品种或植株生长部位,使用伞袋可有效减少日烧病。
3 水罐子病
(1)症状与识别
葡萄水罐子病亦称转色病、水粒红,主要表现在果粒上,一般在果粒进入转色期后表现症状。发病后有色品种明显表现出着色不正常,色泽变淡;白色品种表现为果粒呈水泡状;病果果肉变软、糖度降低、味酸、果肉与果皮极易分离,成为一包酸水,用手轻捏,水滴成串溢出,故名“水罐子”。发病后果柄与果粒处易产生离层,果实极易脱落。
(2)形成原因
葡萄水罐子病的发生主要是因树体营养不足、生理失调造成。此病一般在树势弱、摘心重、负载量过大、肥料不足和有效面积小时发生较重。地下水位高或成熟期遇雨,尤其在高温后遇雨,田间湿度大、温度高时发病也重。
(3)防治措施
采用抗病品种。不同品种对该病敏感程度不同,有的品种比较敏感,有的品种不敏感。所以在品种选择时应予考虑。合理施肥,控制树势。降低氮肥使用量,防止徒长,花期修剪、去叶、环剥等栽培措施都可降低该病发生。加强土、肥、水的管理,增施有机肥和根外喷施磷、钾、镁、钙肥,可有效防止该病发生。合理控制负载量,是预防该病最有效的措施。多留主副梢叶片。在适当多留结果枝、保证产量的前提下,采用“一枝一穗”的办法可减少该病发生。掐穗尖和掐副穗也可有效减少该病的发生。
4 裂果病
(1)症状与识别
主要发生在浆果近成熟期,表现为果皮开裂。裂果不仅影响果实的外观,而且会导致外源微生物的侵染,发生腐烂,严重降低果实的商品价值。
(2)形成原因
葡萄裂果一般是由于水分吸收不平衡而导致的果皮破裂,其发生的根本原因是葡萄果实在较长时间的干旱条件下突然大量吸水,引起果实含水量急剧增加,使果实皮层细胞的体积大幅度增加,而果实表皮细胞膨大较慢造成果实内外生长失调而形成裂果。引起葡萄裂果的原因还有果穗的粒间过于紧凑,后期由于果实膨大而相互挤压造成裂果;病虫的危害和机械损伤,使果皮受到一定的损害,进而降低了果皮抗内压的能力,从而导致裂果;药害造成的果皮伤害,导致果皮韧性减小等。
(3)防治措施
在易发生裂果的地区首先选择不易裂果的品种;栽培措施中应着重保持果实发育后期水分的供求平衡与水分供应的稳定性,防止土壤水分急剧变化现象的发生;做好花果管理工作,通过疏穗、疏粒控制负载量和果粒着生状况;易裂果品种不使用乙烯利或赤霉素;落花后农药品种的科学选择和使用;加强病虫害防控工作,减少病虫为害导致的裂果现象的发生。
5 葡萄落花落果症
(1)症状与识别
葡萄没有受精的子房一般在开花后一周左右就会脱落,不能形成果实。受精后的种子如果发育不好,在花后1-2周幼果也会自行脱落,这种现象称为葡萄生理落果。生理落果是植株本身的一种自疏现象,起到自我调节作用,使树体保持适宜的生殖生长与营养生长平衡,但如果生理落果过多,表现坐果率低、果穗不整齐,将对生产造成影响。
(2)形成原因
发生原因有多种,有的是遗传性,如雌能花品种,花的本身结构就有缺陷。有的是外界条件影响,如花期干旱、阴雨连绵、大雨低温等,造成受精不良而引起大量落花落果,降低坐果率。落花落果的轻重程度与品种也有一定关系,长势中庸的品种发生轻,徒长的品种相对较重。
(3)防治措施
对雌能花品种要进行人工授粉。对落花落果重的品种,在花前喷施硼肥,提高坐果率。对生长势强、营养生长过旺的品种,花前喷施矮壮素、乙烯利、PBO等生长抑制剂,控制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改善花期营养状况。对某些落花落果严重的品种,如巨峰,可在花期3-5天摘心,抑制其营养生长。在葡萄开花前后,增施磷钾肥,控制氮肥施用。
6 葡萄果实大小粒
(1)症状与识别
在葡萄成熟的果穗中出现很多着色或不着色的小粒果实,小粒果实一般没有商品价值。果穗重出现较多小粒果的现象称为果实大小粒,它不仅影响果穗的整齐度,使外观品质下降,也使葡萄产量受到影响。在果实第一次速长期,由于部分果实停止生长,果实体积不再增大,从而形成大小粒现象。
(2)形成原因
大小粒的形成与授粉受精不良和树体营养及生殖势有密切关系。授粉受精不良,导致果实发育受阻而形成小果。葡萄前期如生长势过强,使营养生长于生殖生长不平衡,常加重果实大小粒现象的发生。前期如施用氮肥和灌水过多,修剪不当,均易导致果实出现大小粒现象。此外,品种不同,大小粒现象也不同。如巨峰、京亚容易出现大小粒;红双味、紫珍香等一般没有大小粒现象。
(3)防治措施
合理修剪、调节树势。对新梢摘心时间和强度及副梢处理方式务必考虑品种特性,因品种而异。平衡施肥,控制氮肥施用量,对缺锌植株及时补充锌肥。花前或花前使用硼肥,促进授粉受精。合理灌溉,花前控制水分供应,减少枝梢旺长。及时的花、穗管理,如修整果穗、掐穗尖、疏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