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研究室东北区栽培岗位
王海波
刘凤之 王孝娣 史祥宾 冀晓昊 王宝亮 王志强 魏长存 郑晓翠
1 抗寒嫁接苗
目前推广的抗根瘤蚜砧木抗寒性都优于欧亚种栽培品种自根系,因此,冬季寒冷地区建议选择深根性的砧木,尽量避开根系主要分布在表层的砧木。在冬季气温变化剧烈,容易发生裂干的地区,建议用砧木高接苗建园,即以砧木形成0.7m以上的主干。
2 覆盖防寒
我国处于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北方漫长的冬季寒冷而干旱,在最冷月低温常年低于-15℃的严寒地区,大部分栽培品种都需要下架覆盖防寒。①防寒时间:覆盖防寒时间应在气温下降到0℃以后、土壤尚未封冻前进行。覆盖过早植株未得到充分抗寒锻炼,会降低植株的抗寒能力;覆盖过晚,如采取埋土防寒根系在埋土时就有可能受冻,而且取土困难,不易盖严植株,起不到防寒作用。②撤除覆盖物的时间及方法:在温度达10℃前完成出土,或在树液开始流动后至芽眼膨大以前撤除防寒土。出土过早根系未开始活动,枝芽易被风抽干;过晚则芽眼在土中萌发,出土上架时很容易被碰掉。一般撤除覆盖物的时间是:华北地区葡萄的出土时间在3月末至4月上旬,东北地区葡萄的出土时间在4月中旬至下旬。一般情况下防寒物一次撤完,但较寒冷的地方,可根据气温条件分次撤除防寒物。防寒物撤除后枝蔓要及时上架。
3 抗寒种植方式
3.1 宽行种植
在寒冷地区建议种植行距最好3m以上,以便于机械在行间取土而不伤及根系。品种自根系和分根角度小的砧木根系往往水平延伸根系到行间的80cm左右,因此埋土区取土部位距离种植部位至少100cm以外,取土越多距离根系就要越远,避免靠近根系取土造成根系主要分布区土层变薄或透风撒气。
3.2 深沟栽植
在寒冷地区提倡深沟浅埋种植法,沟的深度和宽度与需要取土的体量有关,以方便取土掩埋或便于覆盖为准,同时还要兼顾生长季节的操作便利性。行距3.0~3.5m条件下,
挖宽8 0 ~100cm,
深70~100cm的定植沟,开沟时按每亩施5~8m3有机肥与表土混合放在定植沟一侧,心土放在另一侧,将混合土填入定植沟中,再填入部分心土使定植沟深度保留20~25cm,灌水,沉实后可定植。
3.3 采取便于上下架的简约树形
埋土防寒区选择树型需要方便下架和出土上架,因此提倡简约树型,如具‘鸭脖弯’的斜干单层单臂水平龙干形,同时尽量减少对枝蔓的扭伤,以免导致开裂的枝干失水或诱发根癌病、白腐病等;此外,建议二次修剪,即冬季长剪,待春季出土后再定剪。
3.4 调控水分
秋后需要控制灌水,及时排水,促进枝条成熟,为了提高产量在果实成熟时大量灌溉的方法是不明智的。枝条越冬时含水量越高越容易遭受冻害。埋土防寒前视土壤墒情灌封冻水,封冻水在干旱地区葡萄园是不可或缺的,但要注意等表土干后再进行埋土防寒,防止土壤过湿造成芽眼霉烂。春季葡萄从树液开始流动到发芽一般需1个月左右,出土前后根系已恢复活动。为了防止抽条,需要密切关注土壤水分和大气干旱情况,及时进行土壤灌溉。
3.5 冻害发生后的补救措施
(1)防止冻害加剧的措施:
发现冻害后不要急着修剪或刨树,保持土壤适宜的墒情,等待其自然萌发和恢复,亦不必加大地面灌溉,以免降低地温推迟发芽。仅仅是裂干而无芽体枝条冻伤褐变的葡萄园,规模小的鲜食葡萄园可以对树干进行黑色薄膜包裹,防止失水并促其愈合;规模大的葡萄园可以实施喷灌,像软管带喷,移动喷灌,以增加树体周围的湿度,防止进一步抽干。
(2)
不同冻害程度区别对待:①萌芽后,对于地上部死亡、萌生根蘖的葡萄园,关键是采取控制树势、控制主梢徒长的技术措施,包括保留大量副梢以分散水肥供应势,前期不施氮肥,适当控水,叶面喷各种氨基酸肥(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研制的效果佳)促进叶片厚实,也可以喷布生长延缓剂如烯效唑;中后期增加叶面喷肥(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研制的效果佳),除氮磷钾外,增加硅钙镁等中微量元素。②对于地上部结果母枝受一定冻害,主干及枝蔓基部的副芽、隐芽还可以萌发的葡萄园,以及枝蔓受轻微冻害,芽体发育不良,萌芽迟缓的葡萄园,需要加大水肥管理,除了结合灌水追施尿素和磷酸二铵,还需要增加叶面喷肥,如喷0.2%~0.5%尿素与0.2%~0.5%磷酸二氢钾或喷氨基酸肥(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研制的效果佳)等促进枝叶生长。
③对于冻害后产量较低的鲜食葡萄园,采用二次结果弥补产量。于一茬果坐果期或稍后,诱发未木质化的第6~8节冬芽结二次果。受冻园需要加强病虫害综合防治,特别是要防控好霜霉病,防止早期落叶导致枝条成熟不良而再次影响越冬性,造成恶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