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葡萄葡萄酒产业网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管理平台
网站总访问量:10218924人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会议信息
网站广告
乌恰县葡萄设施延晚栽培管理 [2017/1/28 16:13:48] 来源: 作者:Admin

西北区栽培岗位

张雯 潘明启 伍新宇

 

  乌恰县地处帕米尔高原,海拔高,阳光充足,干燥少雨,昼夜温差大,冷资源丰富,无工业污染,具有发展设施延晚栽培得天独厚的环境优势。


  葡萄设施延晚栽培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温湿调控技术


  葡萄在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对温度、湿度的要求不尽相同,只有满足葡萄各物候期的需求,才能促进葡萄的生长发育,获得较高产量和品质。


  (1)休眠期温湿度调控:


  从叶片黄化、脱落至第2年萌芽之前,为葡萄的休眠期。设施延晚栽培葡萄休眠分为自然休眠和被迫休眠两个阶段。设施葡萄在7.2℃以下需要经过1000-1400 小时才能通过自然休眠,第2年才能正常萌芽、结果。所以,设施葡萄生产必须先满足低温要求。对于设施延晚葡萄来说,春季应适当控制棚内早春温度上升,使其进入被迫休眠,尽可能推迟萌芽。由于设施栽培葡萄不下架埋土,因此整个休眠期应控制室内温度不得低于-10℃。


  设施延晚葡萄果实采摘后开始准备进行休眠。可以通过控制开闭通风口,适时调整放帘揭帘时间进行降温,促进叶片老化,具体方法是早晨揭帘提前半小时,下午放帘推迟半小时。期间将老叶、病叶全部摘除,并应该连续喷施3-4次磷酸二氢钾促进枝条老化。休眠前期应通过3周左右时间,分为3个阶段逐渐将棚内温度降至休眠期适宜的温度。进入休眠期1-7d,白天温度保持在20-25℃之间,夜间控制在12-15℃之间;8-14 d,白天温度控制在15-20℃之间,夜间在7-8℃之间;15-21d,白天温度控制在10-15℃之间,夜间为2-3℃。即每个阶段比上一阶段降低5℃左右,并保持一段时间使葡萄逐步适应温度变化。休眠期棚内湿度控制在80%左右。


  (2)催芽期温湿度

 

  调控催芽期温湿度调控应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从室内升温催芽时开始的头7d,要实施低温管理,白天温度保持在20℃左右,夜间应该控制在6-10℃之间。以后逐渐提高温度,一直到芽萌动为止,白天可升至28-30℃,夜间保持在15-25℃之间。且这个时期葡萄需水量比较大,要充分灌水,空气湿度达到80%-90%,以促使萌芽整齐。


  (3)新梢生长期温湿度

 

  调控这个新梢生长期内,葡萄新梢一边延长生长,一边进行花器分化,为防止温度过高引起新梢徒长、花器官发育不良、坐果能力下降等,温度要从催芽末期降下来,白天控制在25-28℃之间,夜间保持15℃左右为宜。同时,此期也是灰霉病的易发期,要严格控制空气湿度,及时通风换气,使空气湿度保持在70%-80%之间。


  (4)花期温湿度调控


在这个阶段,为了提高花粉发芽率,保证授粉受精过程顺利进行,温度要适当地提高,自天应控制在28℃左右,夜间在16-18之间。空气湿度控制在60%-70%间。


  (5)果实膨大生长期温湿度


  调控为保证枝、叶、果的健壮生长,白温度应该控制在25-28℃之间,夜间在18-20℃之间。空气湿度控制在70%-80%之间。


  (6)着色至

 成熟期温湿度调控


  此期间是葡萄果实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应注意加大昼夜温差,有助于改善品质。在这个阶段,白天温度应该控制在28-30℃之间,夜间在15℃左右。空气湿度控制在60%-70%之间。

  

  2 水肥管理技术


  (1)基肥


  乌恰县温室建立在戈壁砾石地上,采用换土的方式进行种植,往往存在土层浅薄,营养不足的问题,因此一定要重视有机肥的施用。通常情况下在果实采收后25天施用基肥。基肥以沟施为主,每一年施1次基肥,在植株的一侧距树干40cm处开挖宽30cm,深50-60cm的施肥沟,将腐熟的鸡粪、羊粪、牛粪等为主的有机肥和熟土按1:2拌匀后施入沟内,同时配合施用过磷酸钙50kg、硫酸钾以及硫酸亚铁等一些微量元素混合回填,最后盖熟土,灌水沉实。每棚(60m的标准棚)4000-5000kg,翌年再在另一边开沟施基肥。


  (2)根际追肥


  整个生育期应结合灌水进行3-4次。前期施用氮肥,中期控制氮肥,后期不施氮肥,防止徒长,特别是营养生长强旺易徒长的品种,应严格控制氮肥的施用。主要在一下几个时期进行追肥:萌芽前每株开浅槽沟施尿素50g,并覆土掩埋后立即浇水。其后追肥主要在花前一周、花后15-20d、每株各追尿素30g左右,产量较大的植株适当增加追肥量。7-8月中旬,连续二次结合灌水,株施氮磷钾复合肥50g8月底至9月中旬在当地常年早霜出现前,浇水追一次磷钾复合肥后上棚覆膜。以后依据叶色、叶片衰老程度、果实着色、发育情况确定追肥种类和次数。


  (3)喷施叶面肥


  幼果期至果实着色期:每隔7d左右喷施叶面肥,以磷、钾肥为主(磷酸二氢钾),多次喷施,以膨大果实、增进着色、促进枝条老化成熟,适当结合防病药喷施,对生长后期提高树体营养,起到重要作用。着色期:喷施0.2%磷酸二氢钾,间隔10d再喷施1次。具体缺微量元素田块,根据情况调整补喷微量元素。同时注意配合喷施富含腐殖酸的复合型叶面肥,对于提高叶片质量,延长叶片功能期,防止叶片早衰具有重要意义。


  3 花果管理技术


  拉穗:开花前果穗长到5-7cm时进行拉穗,用赤霉素蘸穗;修穗:剪除花穗基部的第1-2个披肩穗,且每隔2个分枝剪去1个分枝,掐去整个花序1/4的穗尖,控制果穗大小。疏果:果粒长到黄豆粒大小时进行疏果,疏除小果、僵果、畸形果、有伤果以及过密过紧的幼果,每穗保留80-100粒。套袋:进行疏果和浸蘸防病药剂后,应选用葡萄专用袋进行套袋,套袋时在袋底部每个角上剪1个通气孔(2-3cm),保证袋内空气流通。在采收前1-2周把套袋底部撕开,以促进着色,套袋有利于保证果实着色均匀,色泽艳丽,提高商品性。


  4 整形修剪技术


  (1)冬季修剪


  应根据树势状况、枝条着生部位的不同,以及枝条强弱的不同来确定具体的修剪方法。修剪时,结果母枝采用中、短梢修剪结合的方法进行修剪。短梢修剪为3芽以下短截,中梢修剪为保留四五芽。对于结果母枝的更新,主要采用单枝更新和双枝更新的方法进行修剪。单枝更新:冬剪时只留1个结果母枝短梢修剪,萌芽后高位新梢果穗结果,基部新梢不留果穗,作为营养枝,培养成下一年的结果母枝,冬剪时结果枝疏剪,营养枝短梢修剪作新的结果母枝,每年重复进行更新。双枝更新:冬剪时,结果臂上每隔20-30cm1个固定枝组,留2个枝,强枝采用中梢修剪,作为第二年的结果母枝,弱枝采用短梢修剪作为预备枝。一般树势较弱的采用单枝更新法,树势较强的采用双枝更新法。同时,也可以根据架面情况,灵活采用单枝更新和双枝更新混合修剪。一般每株留6 -8个结果母枝,其余作为结果预备枝。


  (2)夏季修剪


  抹芽:当芽体长到3-5cm时,及早抹除萌发的并生芽、弱芽、过密芽,每个芽眼只留1个芽。


  定梢:当新梢长到10cm时,进行定梢,根据树势的强弱,及时疏除多余无用的瘦弱营养枝以及过多、过密的结果枝,保留一定量的健壮结果枝和营养枝,以确定留果量。


  结果枝摘心:开花前7d左右,在花序以上的新梢,留五、六片叶进行摘心,以后再长到3片叶时进行反复摘心。


  营养枝摘心:当新梢长到5片叶时进行摘心,再长到3片叶时进行反复摘心,一般摘心三、四次。


  副梢摘心:结果枝上花序以下萌发的副梢全部抹除,花序以上萌发的副梢,留2-3片叶进行摘心,一次副梢上萌发的二副梢,除顶端1个保留一两片叶片外,其余及时全部抹掉。营养枝上萌发的副梢,保留1片叶片进行摘心。


  5 病虫害防控技术


  采果落叶后,及时清扫温室内的枯枝落叶,剪除病枝及其他病残体,进行集中烧毁。落叶后和发芽前喷施5-6波美度石硫合剂各1次,杀死越冬病菌。生长期交替使用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等药剂,预防白粉病、黑痘病、灰霉病、炭疽病、霜霉病等病害发生。同时上年白粉病发生较重的大棚,花前10d喷一次多硫悬浮液,进行预防。另外要注意:花期不喷药,采收前20d禁止喷药。


  白粉病是乌恰县葡萄设施延晚栽培生产中的主要的病害。主要防治措施:做好冬春季的清园工作,将修剪下来的枝条及病果、落叶等收集起来,带出园外,集中烧毁。使用石硫合剂或50%硫磺胶悬剂全园喷雾,减少和消灭越冬病原菌,是防治白粉病的关键。开花前、谢花后至套袋前,也是防治白粉病的关键时期,可以喷施5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200-30050%多硫悬浮液进行防治。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山西中南部地区酿酒葡萄冬季管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