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综合试验站
牛帅科 褚凤杰 杨丽丽 宣立峰 魏建国
近年来,随着葡萄产业的快速发展,葡萄的栽培面积迅速扩张,而我国水资源比较匮乏。研究葡萄节水灌溉技术,对缓解我国水资源紧缺、促进葡萄简约化栽培,实现葡萄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葡萄的根域限制栽培模式是指利用一些物理或生态的方法将果树根域封闭在一定的容积内限制其无序生长的一种新型栽培模式。具体高保水性,可使水分得到高效利用,在此基础上再进行节水试验具有显著的效果。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两个根域限制栽培池中的棚架T型秋黑葡萄,每个池子内葡萄的叶幕面积共89m2;灌溉设备为滴灌。
1.2 试验方法
1.2.1 试验设计
对两个根域限制池的秋黑葡萄在生长期分别进行不同的次数的灌水试验,具体灌水试验设计如下:
(1)灌水4次:萌芽前1次,落花后1次,果实膨大期1次,果实转色期1次共4次。
(2)灌水7次:萌芽前1次,3~4叶期1次,落花后1次,果实膨大期2次间隔1周,果实转色期1次,采收前20天1次,共7次。灌水标准为灌透水,记录每次灌水的灌水量。
1.2.2 不同灌水量土壤湿度测定
分别在每次灌水前、灌水后和相邻两次灌水的中间时期测定不同土层(距主干20cm的地表、深15-20cm、深35-40cm处)的土壤湿度。每个土层深度取样3个,采用取土器取土,取土后立即称湿重,待烘干至恒重后再称干重,每个土层深度取3个样品均值。
1.2.3 不同灌水量对果实产量和品质的检测
在果实成熟期测定秋黑果实不同处理的平均单株产量。对秋黑果实品质的检测,随机选取三棵树,对每棵树随机选取3串葡萄称取葡萄穗重, 随机摘取3 串葡萄上、中、下果实20粒称重,测其纵横经。之后将20粒葡萄充分破碎取葡萄汁3次,利用手持糖度计检测其可溶性固形物,利用手持酸度计检测其含酸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在秋黑葡萄不同生育期进行了不同次数的灌水,灌水时间与灌水量见表1。
本实验采取了减少灌溉次数的方式来达到减少灌溉总量的目的,特别是在根域限制栽培这种本来就保水的栽培模式下进行试验,在减少灌溉用水量方面其结果更加明显。从表1中可以看出4次灌水较7次灌水在总灌水量上减少用水40%左右,大大降低了用水量。
2.2 本实验选取一定的时间点对灌水后土壤含水量进行了动态检测,4次灌水与7次灌水土壤含水量的动态检测结果见图1与图2。
通过以上图和表可以看出:
(1)4次灌水与7次灌水的不同土层深度含水量在每次灌水之间基本都在5%-20%之间浮动。
(2)4次灌水在后期其土壤含水量低于5%的情况,因为此时期处于夏季,土壤水分蒸发较彻底且灌水量低固水分含量低。
(3)从图中可以看出在土层35-40cm处较前两处的保水能力更强,葡萄根系在此深度分布最广特别是吸收水分的须根最多,是主要向树体提供水分的位置,固在此位置的土壤保持一定量的水分,对葡萄的生长提供必要条件。
2.3 通过一系列的手段对不同灌水量的秋黑葡萄果实产量与果实品质进行了检测,检测结果见表2。
从表2中可以看出,4次灌水与7次灌水相比较无论是产量还是果穗、果粒重量、大小只是略有下降。在节水40%的情况下其产量只减少了8.9%,在综合利益上4次灌水要优于7次灌水,且4次灌水与7次灌水的果实品质上基本无差别。
3 讨论
在本试验中7次灌水属于葡萄在生长期正常的灌水管理,而4次灌水是减少灌水次数探索性实验。通过试验结果可知,可以通过减少灌水次数的方式在基本不影响葡萄产量与品质的前提条件下进行节水灌溉。当然,对于葡萄如何做到最佳的节水灌溉操作还需要对灌水量以及更加详细的灌水时期进行探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