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害防控岗位
王琦
张振 杜宗广
绿盲蝽Apo lygu s lu c o rum(Meyer-Dur, 1843)是葡萄的重要害虫之一,在我国发生普遍,给葡萄生产带来一定的损失。绿盲蝽在天津地区年发生4-5代,寄主很多。绿盲蝽对葡萄生长的为害主要是对叶片,其次是对果实。
根据2014年4月30号至7月20号在天津武清地区天津果树研究所进行的绿盲蝽在葡萄上的种群动态和叶片受害率的调查,得出以下结果:
1 玫瑰香的物候与绿盲蝽的种群动态
葡萄上首次发现绿盲蝽若虫是在葡萄枝条的12叶期(5月6日),若虫数量高峰(60头/百株)出现在始花期(5月15日),此后若虫数量逐渐减少,果实豌豆大时若虫在葡萄上完全消失。葡萄上首次发现绿盲蝽成虫是在葡萄的14叶期(5月9日),成虫数量高峰(8头/百株)出现在坐果期(5月29日),此后成虫数量逐渐减少,收获期(9月10日)后成虫完全消失。
2 巨玫瑰的物候与绿盲蝽的种群动态
巨玫瑰品种葡萄上首次发现绿盲蝽若虫是在葡萄枝条的14叶期(5月8日),若虫数量高峰(23头/百株)出现在始花期(5月15日),此后若虫数量逐渐减少,坐果期时(5月29日)若虫在葡萄上完全消失。葡萄上首次发现绿盲蝽成虫是在葡萄的始花期(5月15日),成虫数量高峰(5头/百株)出现在坐果期(5月29日),此后成虫数量逐渐减少,封穗期(5月31日)后,成虫完全消失。
3 玫瑰香的物候与叶片受害率
葡萄12叶期(5月6号)至葡萄盛花期(5月20号)前,叶片受害率呈急速上升的趋势,盛花期(5月20号)至坐果期(5月28日),叶片受害率上升较缓慢,叶片受害率高峰(35.28%)出现在果实豌豆大物候期(6月1日),封穗期,叶片受害率有小的回落,但一直维持在较高的水平,而封穗后期,叶片受害率一直呈下降趋势,至转色期,叶片受害率已降至10%以下。
叶片受害率高峰比绿盲蝽数量高峰晚了约15天,由此推断,绿盲蝽在葡萄叶片上取食造成的为害,经过约15天才发展为叶片孔洞。封穗后期叶片受害率持续下降的原因:(1)绿盲蝽大部分已转移至其它寄主;(2)葡萄叶片生长已基本停止,即使再出现绿盲蝽取食为害,也不再形成新的叶片孔洞;(3)一些受害叶片会在常规剪枝中被修剪掉。
4 巨玫瑰的物候与叶片受害率
巨玫瑰的叶片受害率低于玫瑰香,
而且叶片受害率高峰(15.33%)出现在封穗后期,比玫瑰香叶片受害率高峰晚了约15天,其后叶片受害率的下降速度较快,至转色期,叶片受害率已降至4%以下。
巨玫瑰叶片受害率高峰比绿盲蝽数量高峰晚了约30天。由此可以看出,在不同品种上,绿盲蝽取食为害与叶片孔洞形成速度差别很大。叶片受害后形成孔洞的速度巨玫瑰上比玫瑰香慢得多。巨玫瑰葡萄封穗后期叶片受害率的下降原因应与玫瑰香品种相同,只是因总体叶片受害率较轻,最后降到了更低的水平。
5 总结
绿盲蝽在葡萄上的主要为害是越冬代,叶片为害形成的主要时期在葡萄坐果期前,从绿盲蝽取食为害到叶片形成可见孔洞,需要15-30天,其孔洞形成速度有显著的品种差异。封穗后期,叶片受害率两个品种均呈下降趋势。
因此,对绿盲蝽的治理应重点放在越冬代,最有效的药剂防治应在葡萄坐果期前,待葡萄叶孔洞症状大量出现时,已经错过了最佳防治阶段。葡萄枝条的12-14叶期为绿盲蝽当年虫口数量测报的最佳时期,始花期为药剂防治的最佳时期。
本实验的结果有可能因绿盲蝽数量的调查方法,以及系统调查后期间隔时间过大而存在一定的误差,因此,调查方法有待完善,实验结果有待进一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