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葡萄葡萄酒产业网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管理平台
网站总访问量:10219100人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会议信息
网站广告
黄土高原产区鲜食葡萄病害防控技术 [2015/10/2 12:59:46] 来源: 作者:Admin


病害防控岗位

李兴红

 

  黄土高原鲜食葡萄主要病害种类为霜霉病、灰霉病、白腐病,有些年份黑痘病和炭疽病也有分生,白粉病近年来也有加重趋势。病害的控制以栽培技术为主,预防为主结合化学防治的综合防治措施,通过规范育苗、苗木消毒、高光效架势的选择、避雨、套袋等栽培防病措施,通过预测预报科学用药。

 

  1 规范苗木培育,进行苗木消毒

 

  病毒病和根癌病主要随苗木和种条远距离传播。调运葡萄苗时要选择健康无病毒病症状的苗木,自繁自育葡萄苗时,应从健康的、生产性状良好的母株上采集接穗和插条。为了防止苗木和种条传带根癌病,不要从有根癌病的地区或苗圃引进苗木,并在种植前用硫酸铜等进行浸泡消毒,消毒的方法为100倍硫酸铜水溶液,加热52-54℃,浸泡苗木5分钟;或52-54℃的清水浸泡苗木5分钟,然后用80%水胆矾石膏(波尔多液)200倍液涮苗木,使苗木的根、枝蔓均匀着药。苗木处理后,再栽种。

 

  2 果园卫生

 

  (1)生长期:及时剪除病果穗及其它病组织,注意剪除的果穗和其它病组织,要集中处理或销毁;不能留在田间,防止病菌在田间传播。

 

  (2)收获期:收获时,应彻底清除病果,避免贮运期病害扩展蔓延。

 

  (3) 休眠期: 冬季清扫落叶,修煎病枝,并进行深翻,以达到清除或减少越冬菌源的目的。

 

  3 物理、生态控制

 

  (1)避雨栽培:在有条件的地区采用避雨栽培技术,可有效的控制葡萄霜霉病和炭疽病的发生;通过架势选择、达到防病效果,如选择一些合理架势(单干单臂整形或单干双臂整形)、加强营养和水分调控;合理叶幕,保证通风透光性良好;夏季控制副梢量;优化作物生境。

 

  (2)套袋技术:利用套袋技术可有效的控制葡萄炭疽病。

 

  4 化学防治

 

  在病虫害发生前后利用保护剂和杀菌杀虫剂进行防控。

 

  (1)霜霉病

 

  为害症状:葡萄霜霉病主要危害葡萄叶片,也能危害葡萄的新梢、卷须、叶柄、花序、穗轴、果柄和果实等幼嫩组织。叶片发病初期产生水渍状黄色斑点,后扩展为黄色至褐色多角形病斑或不规则形病斑,叶斑背面生白色霜霉状物,严重时整个叶背布满白色霜霉层,叶片易脱落,后期霜霉层变为褐色,叶片干枯。新稍、卷须、叶柄、穗轴发病,产生黄色或褐色斑点,略凹陷,潮湿时也产生白色霜霉状物(图1-3),花穗腐烂干枯,幼果变硬,后变为褐色,软化、干缩、易脱落。多在7月下旬多雨时发病,雨水多的年份6月上中旬开始发病,喷施保护剂:葡萄萌芽期、果实收获后埋土前各喷施一次石硫合剂,花前、花后各用一次铜制剂,花前也可用喷施一次80%代森锰锌WP800倍液,这四次药剂主要起到病菌的铲除和保护作用。常用的铜制剂有:80%水胆矾(波尔多液)WP施用600-800倍液,30%王铜(氧氯化铜)800-1000倍液。同时还兼防葡萄白粉病、穗轴褐枯、黑痘病和毛毡病。

 

  喷施治疗剂:根据葡萄园病害发生情况和气象条件,尤其是降雨期,利用治疗剂防治病害的扩展。幼果期若遇雨水多的年份,田间出现霜霉病时,应增施3-5次治疗剂。可选用以下药剂:25%精甲霜灵2500倍液,72%霜脲氰锰锌1500倍,25%吡唑醚菌酯2000倍液(兼治白粉病),50%烯酰吗啉1000倍液;也可选用治疗剂与铜制剂交替应用。

 

  (2)白腐病和炭疽病

 

  为害症状:葡萄炭疽病主要为害果实,也为害穗轴、当年的新枝蔓、叶柄、卷须等绿色组织。病菌侵染幼果初期症状表现为黑褐色、蝇粪状病斑;成熟期果实染病后,初期为褐色、圆形斑点,后逐渐变大并开始凹陷,在病斑表面逐渐生长出轮纹状排列的小黑点(分生孢子盘),天气潮湿时,小黑点变为小红点(肉红色),这是炭疽病的典型症状。严重时,病斑扩展到半个或整个果面,果粒软腐,脱落或逐渐干缩形成僵果。炭疽病可以在穗轴或果梗上形成褐色、长圆形的凹陷病斑,影响果穗生长,发病严重时造成干枯,影响病斑以下的果粒(失水干枯或脱落)穗轴、当年的新枝蔓、叶柄、卷须得病,一般不表现症状,葡萄白腐病主要为害果穗,也为害枝蔓和叶片。果穗受害时最初在穗轴、小穗梗和果梗上产生淡褐色、水渍状、不规则斑点,严重时整个组织腐烂,潮湿时果穗腐烂脱落,干燥时果穗干枯萎缩、不脱落,形成有棱角的褐色僵果,果面布满灰白色小粒点(分生孢子器);果粒发病时呈灰白色腐烂,先从果柄处开始,迅速延及整个果粒,果面上密生灰白色小粒点。

 

  枝蔓受害,从伤口处开始发病,褐色病斑,表面密生灰白色小粒点,最后枝蔓皮层组织纵裂,呈乱麻丝状。叶片受害,多从叶缘开始,形成淡褐色大斑,有不明显的同心轮纹,后期也产生灰白色小粒点,最后叶片干枯很易破裂。

 

  葡萄白腐病和炭疽病6月中旬进入发病期,78月为发病盛期,特别是遇冰雹或暴风雨后,极易引起大流行。管理粗放,病虫及机械损伤较多的果园发病重;结果部位低发病重,白腐病和炭疽病主要通过套袋及避雨等栽培技术防病。套袋前应进行果穗药剂处理,可选用25%吡唑醚菌酯乳油2000倍液或325/升苯甲嘧菌酯悬浮剂2000倍喷雾;果实转色期,遇有雨水多的年份,可选择喷施25%吡唑醚菌酯乳油2000倍液、20%苯醚甲环唑3000倍液、325/升苯甲嘧菌酯悬浮剂2000倍或80%戊唑醇600010000倍液,视病害发生情况喷药3-5次。

 

  (3)灰霉病

 

  为害症状:灰霉病主要发生于花期前后,成熟期与贮藏期,以侵染果实为主,花穗,果穗,新梢及叶片也有发生。发病条件为凉爽、潮湿多雨,15-20 ℃,空气相对湿度90%以上。灰霉病可引起果实腐烂,是贮藏期烂果的主要原因。灰霉病除为害果实外,也可为害叶片和枝条。灰霉病通常在早春花期侵入,果实近成熟期和储藏期出现症状,果实腐烂,病部生有鼠灰色的霉层,此时也可通过伤口再侵染果实,造成烂果。早春低温多雨也可引起果穗腐烂,有时也可为害新梢,使枝条枯死;叶片受害是在叶缘处腐烂,病部呈V字形,叶片也可形成不规则形的黄褐色病斑,边缘有黄色晕圈,其上有鼠灰色的霉层,在烂果等病组织上产生鼠灰色的霉层是灰霉病的诊断特点。

 

  灰霉病应抓住花期前后、封穗期、转色后三个关键时期。药剂可选用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1000倍、30%氟唑菌酰胺3000倍、50%腐霉利WP600倍或50%异菌脲WP500-600倍。果实采收前,可喷洒一些生物农药,如60%特可多100倍液,10%多抗霉素WP600倍或3%多抗霉素WP200倍及寡雄腐霉1000-2000倍液。

 

  (4)黑痘病

 

  为害症状,一般5月中下旬开始发病, 6 月上中旬为发病高峰期。葡萄黑痘病主要为害葡萄的绿色幼嫩部分,如幼果、嫩叶、叶脉、叶柄、枝蔓、新梢和卷须等。其中果粒、叶片和新梢受害最重,损失最大。

 

  叶片受害,初期为针头大小的褐色小斑点,病斑扩大后呈圆形或不规则形,中央灰白色,边缘暗褐色或紫色,直径14毫米,病斑常自中央破裂穿孔。叶脉受害,病斑呈梭形,凹陷,灰褐色至暗褐色,常造成叶片扭曲,皱缩。果实受害,幼嫩果粒初期产生褐色小斑点,后扩大,直径可达25毫米,中央凹陷,呈灰白色,外部仍为深褐色,而周缘紫褐色似“鸟眼”状。多个病斑可连接成大斑,后期病斑硬化或龟裂,病斑仅限于表皮,不深入果肉。病果小、味酸、无食用价值。潮湿时,病斑上出现黑色小点并溢出灰白色粘质物。

 

  新梢、枝蔓、叶柄、果柄、卷须受害,出现圆形或不规则形褐色小斑,后变灰黑色,病斑边缘深褐色,病斑中部凹陷开裂。严重时常数个病斑联成一片,使病梢、卷须因病斑环绕一周而其上部枯死。首先尽量去除病组织,而后使用3 次药调整。第一次用8 0%水胆矾石膏400倍液+40%氟硅唑8000倍液;7天后(最好不要超过7天),使用80%水胆矾石膏400倍液+12.5%烯唑醇3000倍液;7天后,50%保倍福美双1500倍液全园喷洒。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葡萄黄化病及其防治措施